兵马俑的西方式重现

2012-04-29 14:44刘莉陈梦倩
大武汉 2012年16期
关键词:雕塑家兵马俑雕塑

刘莉 陈梦倩

也许,你很难从材料中找出它们与兵马俑的共通点,冰冷的钢铁、刻刀下的木头、跃动的皮靴……但在细节之中,又包涵了许多东方元素,人像脑际冲天的发髻、模糊难辨的汉字、一尊隐藏在暗处的佛龛。

8月3日,“对话兵马俑—欧盟与中国雕塑家作品提名展”来到武汉,当西方遇见东方,当27位欧盟成员国雕塑家和5位中国当代雕塑家用他们各自的艺术手法重新表达兵马俑时,湖北美术馆陈列的32尊雕塑作品瞬间充满了想象力。

亲临现场的策展人彼克·凯欧本迪特马(Pick Keobandith)本人似乎也是这场展览的最好诠释。一张典型的东方面孔,却已随祖辈在西方生根,只会说英文的她认为这场展览的表征就是“和谐、平衡、统一”。“秦始皇是最早统一中国的君主,而欧盟(EU)也是在1957年成立,成员国包括27个国家。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他们之间是相通的。”

即便是非专业的普通参观者,也能迅速的辨认出作者的中西方表征。中国的5位艺术家,更偏向于具象的表达,而其他27位欧盟成员国的雕塑家作品,则需要细细寻找他们雕塑中的抽象元素。如果非要找到一个在意象中辨识度更高的作品,彼克指向展览海报中希腊雕塑家乔治的作品《无题》,“很像中国传统意义的兵马俑,黑色代表兵马俑冷静的外表,但他们同时拥有激情澎湃的红色心灵。”

展览开幕的现场,中西方参观者的反应也让这场对话有了更多现实意义。西方观众的目光流连于中国雕塑家的古代人物线条之中,中国参观者却徘徊在西方雕塑家的抽象作品前,眉头紧锁,不愿离去。主办方之一的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副馆长张养玉还饶有兴趣的聊起西安首展时观众的反应,“有人直接冲到我面前说,这根本就不是兵马俑嘛。”

对此,彼克与各主办方在筹办之初已达成一致。“我们所说的兵马俑,外延很广,是指中国传统雕塑形式,也是指纯艺术的东方文化符号,各国艺术家只需要用自己的民族符号,用自己的语言、材料来阐释对这个文化的理解,不是纯粹对兵马俑。”

“弥漫其间的古代与当代的交错,想象和现实的悖论,文化和政治的价值困惑,本土和全球化的交织缠绕,恰恰是不一样的文化传统,不一样的生存现实及视觉经验所带来的不一样的视觉思考。这种对话消除了种族隔阂,消除了战争,让躁动的心灵复归于平静。” 湖北省美术馆馆长傅中望先生的一席话道出这场展览的深意所在。

艺术是相通的,不需要门槛分割 —— 对话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副馆长张养玉

(Q代表《大武汉》,A代表张养玉)

Q:作为中方的主办者,您与西方参展艺术家之前是怎样的一个沟通方式?

A:展览前后准备了两年多时间,发生了很多我自己都没预想到的故事。首先是展览名称的确定,最后你们看到的名字是我和马克·凯恩以及彼克在北京的比利时驻华使馆门口确定的。因为是以兵马俑为主题,所以大家起初想到了类似于“欧洲士兵与中国士兵”这样的标题,但后来觉得总有些暴力倾向,与展览主题不符,一个个否定。最后决定用对话的形式化解军事,因为对话肯定是以文化的碰撞为主。

Q:这些外国艺术家都来中国参观过兵马俑吗?

A:我们不刻意把每个人都逼到兵马俑的现场,他们中很多人都见过兵马俑,还有一部分人在兵马俑欧洲巡展中见过。但我们想,哪怕是没见过的,肯定也通过媒体听过,在网络上看到过。我们恰恰是想通过他们从模糊的角度来看兵马俑,也许不是面对面,还有点想象力,空间更大。

Q:那你在之前拜访艺术家时有没有遇到一些有趣的见闻?

A:这也是我非常想谈的一部分。其实在展览筹备前我对这些参展艺术家也不了解,所以会有一个自己的预设,但到达他们所在国家的工作室时还是有很多惊喜。比利时艺术家鲁宁的家在距离比利时还有200公里的小村庄里。刚刚靠近他的院子时我就闻到一股牛粪味,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那个几亩地大的院子是两百多年前的样子,一部分房子已经坍塌了,院子里到处都是杂草。中央放着他特别的咖啡桌,其实就是一个破门板下面支了几根钢筋(哈哈大笑)。他自己竟然有操作间,电焊机、砸磨机、熔炉一应俱全。我紧紧握着这个满头银发的老头的手,因为我觉得他太艺术了。他原本是比利时大学的一个老师,在世界各地都有他的雕塑作品,但最后愿意呆在农村沉下心来搞创作。我们在中国谈原材料,原创,只有见到这些欧洲的艺术家,你才能发现他们的作品一定是原材料的,他们对艺术的真诚,我们无法比拟。

Q:这次展览的表现形式确定为雕塑,是兵马俑本身的原因吧?

A:嗯,应该说兵马俑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雕塑之一。有意思的是好几位参展艺术家并非雕塑出身。我欣赏他们的原因也在于此,他们大都精通艺术的各个门类,是多面手,而不像中国,如果一个国画出身的艺术家去做雕塑,会被人称为不务正业。我在希腊见到的艺术家柯斯蒂斯·乔治现在在画油画。在做专业艺术家之前,他在希腊最好的电视台做编导,在他们国家是非常“荣耀”的一个活。有一天他突然辞职,家人甚至对他说“你疯了吗?”他回答,“我真的疯了”。

现在他做雕塑,自己有个车间,学会了用电焊。他觉得做这些还不过瘾,就做电子音乐、灌碟。我们也能看到,这次的展览中其实也有很棒的装置艺术,我想艺术之间是相通的,不用非要去做一个门槛把它们分割开来。

Q:听说这批展品在运输途中还发生了很多“意外”?

A:展品从海上运到大连港,因为各种原因在海关停了一个月才出关,以至于一件红色的木质雕塑上都长蘑菇了。我们看到后哭笑不得,慌忙给作者反馈,他却很诙谐地说,那是另外一种创作。我们之前还看到过部分作品,但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没见过,所以每个人都很期待。但因为长途运输加上关口的手续很复杂,所以展期的时间一直在变,无法对外公布。也许人们在期待中的想象更丰富,大家甚至想过艺术家们会不会复制兵马俑的某一部分,但最后出来的效果还是很出大家的意料,完全是他们的原创。不过想想也很合理,欧洲的艺术早已走过了古典、写实时代。

Q:也许艺术本身不需要解释,但我们还是想听听你对这批作品的理解?

A:我最初看到希腊艺术家柯斯蒂斯·乔治的作品,我对他说,你的雕塑最接近兵马俑,“黑暗与光明,红鲜血啊,黑色代表着黑暗啊,沉重啊”。他马上回应我,“不想把这个说的太清楚”。因为艺术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就像你要用英语说唐诗一样,一定说不好,所以雕塑本来就是一种语言,你在其中体会吧。在西安开幕时有人建议雕塑下做一个说明牌,我告诉他,请用你自己的视角去看,艺术本来就是一种文化符号,就是一种语言,请用你自己的独特的语言去读它。因为在西安是首展,很多艺术家从各个国家赶过来了,他们之间的语言也不通,大家互相惊诧的看着各自的作品,那种感觉真的很有意思,这就是东西方对话的效果。

猜你喜欢
雕塑家兵马俑雕塑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兵马俑底座学问大(第六站)
写实雕塑
兵马俑
你知道兵马俑的历史吗
雕塑家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为何没有女俑?
自然雕塑
当代雕塑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