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迎霞
在今夏各大城市遭遇暴雨的时候,网友们纷纷调侃,游泳应该成为必备的求生技能,皮筏应该当作日常的交通工具。虽是调侃,我想,武汉人一定不需要为此进行额外培训。
夏日炎炎,在我开着空调还得打开风扇恨不能分三步把自己装进冰箱的午后,许多人已经穿上泳衣扑腾腾地“下饺子”去了。下午四点左右,武大凌波门等一些无人监管收费的湖边,满是嬉闹着游泳的人群,有的套着泳圈,有的划着皮筏,这样的情景一直能够持续到夜里十点。
如此快乐的避暑方式我却一直没有尝试过。我是生长在平原地带的旱鸭子,不习水性。大学时来到武汉,在这座气温屡创新高的火炉城市度过了近十个夏天。前几年没有空调的时候,眼看着朋友们三五结伴去了游泳馆,而我唯一的解暑方法就是留在宿舍一遍遍冲凉。
前几日下午,朋友买了一艘冲锋舟,约了几个游泳爱好者去东湖试水,顺带捎上从没下过水的我和姐姐去开开眼界。我们从梨园进了东湖景区,找到一个无人监管的埠头,停车,安置装备,穿上救生衣,在岸边野泳的哄闹人群中出发了。
置身湖中心,才真实地感受到东湖的大,常年的水雾使得整个区域能见度较低,更是营造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西湖比东湖名气大,但武汉人并不因此就气短一分。东湖游客一向不多,倒是成全了络绎不绝的本地人。赏樱、戏水、烧烤、赏梅,武汉人的家庭出游朋友聚会,全在这一年四季的东湖边上。西湖是游客的,东湖更像是武汉人自家屋里的花园子、游泳池。
船兜了一圈,伴着斜下的夕阳缓缓向出发的岸边靠近。突然,扑通几声,同行的几人纷纷跳入水中,小舟失去平衡摇晃几下,我和姐姐有些惊慌。见我神情紧张,他们哄笑着解释说,再高档的游泳池,也比不上在东湖里游泳来得爽。说完,又哄笑着将我们也拉了下去。
呛了几口水,借着救生衣的力量浮了起来,感觉温暖的湖水包裹了全身。看我惊慌的样子,旁边的同龄人游过来,热心地传授游泳技巧。这时我才发现,这片水里各色人都有,老人、小孩,还有年轻的爸爸用泳圈托着半岁大的“毛毛”。大家边玩边聊,互相照应着,陌生人之间的隔膜在这里奇妙地消失了。
这时,我想起作家池莉在一篇散文中写到的笑话:某年夏天,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应邀来武汉作报告。那时,可供演讲用的大礼堂都没有空调,闷热难耐,报告会安排在室外进行。到了开会的时候,他才知道,会议竟然开在东湖游泳池,一众人等全泡在水里。
可见,武汉人在东湖里避暑的习惯由来已久,真可称之为习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