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2012-04-29 12:00李春雷
时代金融 2012年17期
关键词:服务业贸易服务

【摘要】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不高,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服务贸易总量增长,逆差扩大、服务贸易结构性失衡突出、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仍然偏低,但呈现出缓慢的提升趋势等特点。服务贸易的发展内在动力有项目外包、跨国公司业务离岸化、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外在动力有各国人力资源成本差异、科学技术进步、制造业国际转移、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大经济环境。我国应做到改善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环境,提高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构建开放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完善服务贸易的管理体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服务贸易立法,健全服务贸易法律法;认真研究《服务贸易总协定》,积极应对服务贸易壁垒;加快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加速企业自主创新。

【关键词】服务贸易影响因素因素策略

一、我国及世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从中国经济整体来看,我国服务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大,发展水平不高。但伴随着世界产业结构升级和国际产业转移,服务贸易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标志之一,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和投资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1980~2010年,世界服务出口总额从3673亿美元扩大到36639亿美元,30年间增长了9倍,占世界贸易出口的比重从七分之一增长到近五分之一。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份额从1980年的15.7%上升至2010年的19.4%。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总体经济结构的优化,我国服务贸易也随之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服务贸易总量增长,逆差扩大。1980年代以来,随着货物贸易的发展,中国服务贸易的总量不断扩大。1995年开始出现逆差,然后进入持续逆差状态,并且从2002年开始逆差规模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中国服务贸易出现了连续10多年的贸易逆差,截止2011年12月底中国服务贸易逆差规模为388亿美元,同比增长77%。

第二,服务贸易结构性失衡突出。在服务贸易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结构性失衡表现突出。具体表现在首先,服务出口主要依赖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等资源、劳动密集型服务,而新兴的知识、技术和资本密集型服务出口比例很小;其次,传统服务进口变化不大,新兴服务进口增长迅速。

第三,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仍然偏低,但呈现出缓慢的提升趋势。当前中国的服务贸易总体比较优势指数(RCA)、竞争力指数(TC)都很低,中国服务贸易具有较弱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程度加深,国际服务业的发展也独具鲜明的特点。首先,国际服务贸易增长速度高于货物贸易,发展迅猛。国际服务贸易的增长率8.5%已高于货物贸易同期的增长率7.2%。其次,服务贸易结构不断深化调整,新兴服务行业不断诞生。服务贸易不但发展速度惊人,规模不断扩大,而且涉及的部门越来越多,涉足的领域日益广泛。世界服务贸易正逐渐由传统的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再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但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发达国家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达70%,而且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上对发展中国家存在大量顺差。发达国家有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服务贸易的趋势,而这一趋势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伴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心将继续向服务业调整,服务业国际投资日益扩大,离岸服务外包不断兴起。可以预见,世界服务贸易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二、服务贸易发展的内在动力

跨国公司服务业国际转移是服务贸易发展的内在动力。跨国公司依靠资金、技术和信息上的巨大优势以及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在服务贸易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目前,跨国公司垄断了全球90%的国际技术贸易,与跨国公司经营有关的知识产权交易额和国际性经营服务(包括教育、培训、金融、通讯、法律、经营咨询、信息服务等)的出口额已占世界服务出口额的一半左右。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跨国公司开始了新一轮全球产业布局调整。伴随着制造业的国际转移,服务业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的趋势也渐趋明显,成为新的发展热点。具体的表现形式来看,服务业国际转移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项目外包

为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跨国公司或是将一些原属于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转移出去成为独立经营单位,或是取消使用原来由企业内部所提供的资源或服务,转向使用由企业外部更专业化的单位所提供的资源或服务。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表现为企业把非核心辅助型业务委托给国外其他公司。目前项目外包已经广泛应用于产品制造、人力资源管理、金融、保险、法律服务等多个领域。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项目外包市场迅速扩张,由单个项目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巨大的市场。

(二)跨国公司业务离岸化

跨国公司相继把一部分服务业务转移到成本相对低廉、人员素质相对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金融服务业目前的1300万个工作岗位中将有200万个转移到新兴市场国家。世界最大的100家金融和服务公司向外转移的业务涉及金额高达3650亿美元。

(三)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成为拓展服务贸易的最理想形式。由于服务产品的无形性和不可储存性,通过国际间的消费者定位服务转为消费国内部的生产者定位服务,有利于服务提供者批量生产,降低成本和价格,取得规模效益。WTO秘书处的测算表明,通过商业存在(即外国投资)进行的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总值的50%左右,跨境服务贸易约占28%,通过境外消费方式进行的服务贸易占14%,而纯粹通过自然人提供的服务仅占2%。

三、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外因分析

(一)各国人力资源成本差异是促进服务国际间转移的重要因素

人力资本是服务业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市场的关键所在。从服务的供给来看,人力资本优势提高了对服务的创造性和可贸易性,增加了本国的服务提供能力,构成各国服务业生产技术的比较优势;从服务的需求来看,人力资本越丰裕的国家,科技教育水平越高。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服务需求从质上和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产生了一个巨大的服务需求市场,对服务贸易提供者的进入有强大的吸引力。

(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有耐科学技术进步

科技进步极大地提高了交通、通讯和信息处理能力,为信息、咨询和以技术服务为核心的各类专业服务领域提供了新的服务手段,使原来不可贸易的许多服务领域可以进行跨国贸易,并且使核心服务特别是高新技术跨国服务的贸易得到更快发展,为服务业可贸易边界的扩展和经营手段的变革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基于互联网的服务业(网基服务业)发展产生的威力有目共睹,全球已有2300多万户企业进入了国际互联网络$进一步推动了服务业出现经营多样化、一体化的趋势。

(三)制造业国际转移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制造业企业跨国投资的发展,需要贸易、金融、保险、电信、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提供支持。许多制造业跨国公司转移到新兴经济国家,在转出国为其提供服务的服务业企业随之而来,提供更为周到及时的服务。

(四)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大经济环境下

经济全球化极大地刺激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流动和配置,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渠道。尤其是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积极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谈判进程,各国政府在此基础上逐渐放松对服务业的经济管制,从政策上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许多区域集团采取内外有别的政策,促进区域内部服务贸易取得快速发展。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收入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货物贸易规模、服务开放度是影响服务贸易的重要因素。我国是发展中大国,经济规模较大,但服务业发展长期滞后,服务业开放度低,国际市场占有率很小,整体服务出口规模与我国的经济实力相比仍然较小。另外,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低级化,服务贸易优势部门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劳动或资源密集型行业,与世界服务贸易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不一致,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的比重严重偏低,劣势非常明显。服务业发展的滞后,导致我国专业化分工水平较低,对生产者服务需求不足,服务中间投入少;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极低,致使消费结构偏低,对消费者服务的需求不足。而服务需求不足既抑制了进口需求,也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影响了服务出口能力。

(一)造成我国服务贸易水平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当前我国仍处在工业化中期,经济增长还主要依靠制造业,服务业尚未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规模较小,比重偏低,结构失当,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供给能力有限,这大大限制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空间。

2.服务业开放时间短,开放程度低,遏制了我国服务业国际化的步伐,导致服务贸易额偏低。截至2011年年底,制造业与服务业合同外资累计金额所占比重分别为56.17%和42.26%,服务业利用外资规模明显偏小,与跨国资本流动的行业分布差距较大。

3.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的带动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我国中高端服务产品缺乏、供给能力不足,服务产品国际竞争力低下,严重限制了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的带动作用。

4.服务业垄断依然严重,竞争不充分,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活力,导致一些行业在层层保护之下,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

(二)加快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1.改善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环境,提高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首先加强对GATS等规则的学习和研究,完善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其次,推进财税优惠与产业倾斜相结合,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制定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基础上,对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服务投资项目,在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

2.构建开放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第一,继续扩大服务贸易领域开放,强化外资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第二,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与扩大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重点扩大外资企业设计咨询、技术转让、教育培训、信息技术等服务贸易出口。第三,提高已经建立的国际服务外包基地的规模和水平,引导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培训中心,向我国大规模转移服务外包业务。

3.完善服务贸易的管理体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明确服务贸易的管理范畴,政府应避免采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服务贸易市场,而是在相关法规、政策引导下对服务业进行法制化管理,而且应根据不同地区服务业的特点和服务贸易的优势。

4.加强服务贸易立法,健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中国应根据WTO、GATS的规定,建立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要求又符合国际现行标准的法律法规。对于一些服务行业存在的法律空白,我们要借鉴国际上成熟的经验,尽快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以进行有效的监督,促进服务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5.认真研究《服务贸易总协定》,积极应对服务贸易壁垒。服务贸易壁垒对服务贸易的阻滞作用日益明显,已经引起各国的普遍重视。针对中国服务贸易遭受贸易壁垒的现状,我们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强遭受服务贸易壁垒相关救济的立法。在外国对中国服务贸易设置壁垒、实行歧视性待遇和不公正贸易时,我们能依靠法律手段争取自己利益,能按照法律规定及时采取相关保护手段。

6.加快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加速企业自主创新。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差距,归根结底是服务专业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差距。应按照服务贸易发展需要,调整和完善职业资格和职称制度,尽快设立相应的职业资格和职称。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现有高层次服务贸易人才的作用,避免由于外资服务企业的大批进入而造成国内人才的流失,为服务贸易积累和培养长期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杨玉英.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03第2期.

[2]方春子,周金城.关于我国服务贸易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考[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5第3期.

[3]陈文玲.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选择[J].国际贸易,2008,(10):14-18.

[4]杨利娟.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2):169-171.

[5]陈继勇,余道先.知识经济时代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及中国的对策[J].世界经济研究,2009,(4):3-8.

[6]刘新民,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态势、影响和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09(9).

作者简介:李春雷(1986-),重庆人,广西大学商学院2009级国际贸易学全日制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合作。

猜你喜欢
服务业贸易服务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贸易统计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