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尧
美国意外天气保险公司(The Climate Corporation),最低投保1美元,就可获得最高百万美元的保险。
美国有个宣称“下雪就免费”的珠宝店老板,他说只要圣诞节那天积了3寸厚的雪,所有珠宝就免费。消费者只要在圣诞节之前,买下任何一种珠宝,就可以参与这个活动。此言一出,立即吸引了大量顾客。
珠宝店老板为何如此大胆?如果圣诞节那天真的下雪,而且积了3寸,那他岂不是要破产?
原来有一家意外天气保险公司(The Climate Corporation),让商家们可对气象作保险。珠宝店老板也参加了气象保险。他事先查好要买一份“圣诞节那天不下雪”的保单要花多少钱,然后将这个成本摊在珠宝售价里,稳赚不赔。
意外天气保险
意外天气保险公司(The Climate Corporation)的创始人是曾经的Google雇员弗里德伯格(David Friedberg),他在2007年就创建了在线为天气购买保单的服务。
实际上,The Climate Corporation并不是一家真正的保险公司,只是依赖功能强大的天气预报引擎,提供一种类似于保险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状况。
在意外天气保险公司(The Climate Corporation)的网站上,可以先选定一个度假目的地,然后输入不想遇到的天气指数,还有希望的天气指数。网站会提示这一地区的天气预报,以及美国国家气象局以往30年的资料分析。随后,根据网站的测评,生成一份保险价格表。
意外天气保险公司(The Climate Corporation)出售天气保单时,无需承保和审批程序,客户理赔时也无需提供财产受损证据,而是一切以气象站的观测数据为依据。天气保险公司会在保险期结束后的5个工作日内,自动按照合约规定的金额支付赔偿。只要花40美元,旅行者就可以被保证获得一段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如果淋雨了,旅行者将得到全额保费。
目前这家网站已经获得了17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2009年,天气保险的创始人弗里德伯格还入围美国《新闻周刊》当年评选的20名“最佳80后科技创业者”。
这也为买卖天气的进一步商业化,提供了绝好榜样。
天气期货
在美国,除了天气保险还有天气期货。它的运作原理,与一般的商品期货相似,只不过那些惯常出现在商人们脑海里的大豆、玉米,统统变成了看不见摸不着的天气。
在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每个月的开始,交易所的期货市场主管机构,都会根据过去10年当月的气温情况,为降温度日数或升温度日数确定一个初始值。“做市商”将喊出“出价”和“要价”,前者比初始值稍低,后者稍高,这是投资者可以买进或卖出的度数。
随着天气变化和市场反应,交易值也起伏不定。月底交易所根据实际温度进行结算,以华氏1度等于100美元的价格兑现所有期货合同。
有谁会买天气期货呢?这个问题不难回答。比如一家热力发电厂,在夏天时通过咨询气象预报公司,得知当年的冬天会是暖冬——这必然造成居民用电量的下滑,进而发电厂的营收会缩减。为了减少损失,发电厂会在冬天来临之前,大量买进温度指数,然后在冬天卖出。温度指数一进一出,发电厂就可以利用赚到的期货收入,抵销一部分损失。
从1997年起,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正式开始交易天气期货,到现在,美国、欧洲、亚太地区的天气状况,都已成为天气期货的交易对象。
而在天气期货的交易品种上,现在气温、日照小时数、降雨毫米量,也都已成为天气交易的项目。去年他们甚至还获得批准,允许对空气污染物进行期货交易,在未来,针对空气污染物的期权交易也将开始。
日本的天气期货交易于2005年前后展开。重点放在了台风、降雪等期货合约上。目前,中国的天气期货还处于讨论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