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
摘要: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在管理上要不断创新,以满足高等教育的需求,本文在分析了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传统模式,指出了管理创新的必然性,提出了通过理念创新,机制创新,结构创新和服务创新的4条创新途径。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管理途径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c)-0210-02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对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育人功能的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到21世纪,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进入网络化、数字化、知识化、信息化的新阶段。传统意义上的高校图书馆工作受到以网络为代表、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巨大冲击,因此如何提高高等院校现代化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切实发挥现代化技术的作用,是当前急于解决的问题。
1 高校图书馆传统管理模式分析
多少年来图书馆就是搜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信息的集散地,图书馆在保存人类文化典籍,优化藏书方面有独到之处。总体上看,高校图书馆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首先图书馆的管理思想与服务理念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转变,表现为从“重藏轻用”转到“以利用为主”,从“小而全”“大而全”的封闭性管理逐步转向信息化、网络化的开放管理;其次图书馆馆藏资源由现实馆藏向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并存转移。图书馆的工作对象已由单一媒质转变为多种媒体。但从目前图书馆管理现代化的整体趋势看,高校图书馆管理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和不适应性。
1.1 机构设置问题
从管理体制来看,存在着机构设置不合理,运作方式不够灵活等弊端。按传统的图书馆工作性质和内容,高校图书馆的业务机构设置,一般以采访、编目、流通、阅览、和咨询等工作内容而设定的,而业务机构的设置,必然规定和制约着图书馆的运作方式。现在看来,文献信息分散管理,各自封闭。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主要是:文献信息收集的盲目性大,布局不合理;读者服务工作也就是信息的传递范围局限性很大。突出表现在管理上缺乏整体观念,读者需求动态掌握程度不够,资源的整体调控能力差,现代化的设备及丰富的馆藏文献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没有做到物尽其用。
1.2 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利用问题
在这个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首先,高校图书馆购书在观念上仍然存在“重视数量,忽视利用”的现象。其次,订购外刊资料的成本过大,使本就投入不足的购书经费更加紧张,导致新书补充缓慢。再次,图书资料陈旧过时,新兴学科发展日新月异,知识衰老周期大大缩短,很多图书资料很快失去价值。最后,可以共享的网络资料也需要学校付出大量的使用费,这对学校是不小的负担。以上这些诸多问题,在不同的学校或多或少的存在,尤其是专科院校更甚。
1.3 服务模式问题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思想还没有完全确立,被动服务屡见不鲜,忽视了自己的真正职能——服务读者,方便读者。同时,服务手段落后,服务方式老化。图书馆缺乏生机和活力,不了解读者的信息需求,缺乏个性服务和特色服务。致使订购的文献有一些是读者从不问津的,而读者需求量大或是急需的文献又无从借阅。个别读者教学科研方面的高层次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可见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内容和方式上还有待改进。
1.4 人员素质问题
我国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着人力资源总量过剩,而人才资源总量缺乏的问题。陈旧管理模式不利于馆员的专业素质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一般管理人员居多,高精尖人才少;维持型管理人员多,研究型管理人员少;专业文化素质偏低,高学历专业人员偏少等等,因此,需要具有较强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人才。
2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然性
管理创新是指引入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组织方式而实现的创新。传统的格局和管理方式必然受到社会、学校改革氛围的冲击。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变化趋势,使图书馆的管理有了如下趋势,也为管理创新创造了新的空间。
2.1 外部环境
2.1.1 经济环境
信息产业经济化:“知识经济”成了21世纪经济的主流。高校图书馆如何适应知识经济大环境的发展要求,努力做好信息时代的服务,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和创新,是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另外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高价产品,需要付出更多的资金予以支持,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增加效能和效益来更好的服务于知识经济社会。
2.1.2 文化环境
信息资源多元化:由于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环境改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文化市场上不仅有传统的纸质文献,网络文献,电子文献等数字化资源也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知识更新周期缩短,高校图书馆需要不断提高文献的更新速度,多渠道,多方式的采访文献,以提高文献的利用率。
2.1.3 技术环境
信息管理网络化:网络化是信息时代图书馆管理的最明显的趋势。高校图书馆利用收藏文献资源的数据库化与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克服图书馆文献收藏的局限性,在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信息导航上实现网络化。
2.1.4 用户需求
服务对象的社会化:现代高等教育已越来越多重视继续教育、在职教育等,教育终身性的特点越来越多突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也将不再局限于本校的师生,根据服务对象的社会化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更好的发挥社会职能。
用户需求的个性化:许多高校科研人员还承担了各个领域的科研课题,需要掌握更及时、更尖端的信息和研究趋势,他们的研究内容有相当的深度,更关心的是信息的价值和利用率,希望图书馆提供个性化服务。
2.2 内部环境
工作方式现代化: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都已实现计算机管理,读者检索也转变成电子检索。
管理人员专业化:高科技的管理模式对图书馆员的能力、知识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图书馆员也对图书馆工作寄予了更大的期望,更多的馆员希望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以适应这份工作。但是目前,图书馆的要求和图书馆员的期望之间产生一定程度的矛盾。
3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途径方式
3.1 管理理念创新
理念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前提,是创新得以成功的保证。奈斯比特曾说过“大量但无序的信息,不但不是资源而是灾难”。图书馆管理观念要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最终目的。加强图书馆之间沟通与交往,扩大管理者视野,制定一套管理制度与方法,使人的积极性、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图书馆必须在管理观念上进行创新,转变角色意识,从文献的保存者、管理者变为资源的开发者和传播者。实现这一转变,必须树立以下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时间观念和信息观念。同时也要要求图书馆领导者具有高度的适应性,与时俱进,不仅要适应变化的对象和内容,还要适应变化的力度和节奏,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变化的动向,善于促进本馆工作的变革与更新。
3.2 管理机制创新
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指出:“不管图书馆坐落在什么地方,也不管图书馆的管理方法怎样,一个图书馆的成败关键还是在于图书馆工作者”。因此,图书馆的管理创新重要的是管理机制的创新。首先,激励机制。在现代管理科学中,强调一切管理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本质工作为根本。目前图书馆最常用的激励手段有:目标激励、竞争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情感激励、教育激励、荣誉激励等 。我们要在原有的激励机制上不断创新,形成图书馆自己的一套激励和约束相统一、权利和责任相一致、动力和压力相平衡的运行机制。因人而异,根据馆员的不同需求层次,实行多样化的分层激励机制,做到公平、公正。其次,角色机制,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和社会价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图书馆员的角色也随之发生变化,只有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性格和才能确定不同的工作岗位,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所长,激发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管理与服务均达到最佳效果。最后,培训机制。注重对人的培养,有计划的开展岗位培训,把学历教育、离职培训和学术交流结合起来,使馆员的知识不断拓展和更新。同时,也要引导馆员坚持自学,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以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来改革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机制。
3.3 服务创新
图书馆的职能毕竟是为教学与科研服务的,因此,服务创新的着眼点,必须放在充分挖掘文献信息,开发馆藏信息资源上。所以服务创新首先要有超前意识,图书馆努力与教学和科研的进度保持同步,并驾齐驱,为教学、科研的深入发展做好超前准备,提供适时的文献资料,为补充课堂教学、拓宽师生的知识面创造有利条件。通过主动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开展学科导航库的建设和维护工作,开展学科馆员建设,设置专业人才收集相关资料,扩大服务范围,增加特色服务内容,完成社会咨询工作。
4 结语
图书馆管理体制是当前影响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现代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管理体制必须进行变革,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时刻把握这个时代精神,自觉树立创新观念,在管理理念、组织结构、管理机制和服务方式上不断创新, 才能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在知识经济中立足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新萍.论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中国科技信息[J]2007(16).
[2] 姚立新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M].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李志彬.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与改革,沈阳大学学报 [J].2006,6.
[4] 夏琨.试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高校图书馆工作[J].2007年3月.
[5] 曾馨.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探讨,高校图书馆工作[J].2007年1.
[6] 郭开骏,基于信息化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研究[J].图书馆工作研究,2007-17-12.
[7] 马江宝,赵萍.关于现代图书馆管理的研究综述[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6(5).
[8] 王姝.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创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2007-1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