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单亲大学生调查对比研究及对策

2012-04-29 09:11相征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心理因素单亲家庭大学生

相征

摘要:为了探讨单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找到影响单亲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源问题,最终为这类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对几所高校单亲大学生和普通学生各1240例采用匿名调查问卷、社会热点问题座谈、一线辅导员访谈等形式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学生对比心理健康差异明显,单亲学生更易受到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自我因素等因素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较普通学生更为严重。[1]单亲家庭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有社会、学校和家庭方面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问题有加重趋势,因此找出一剂标本兼治的良方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单亲家庭; 大学生; 心理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2-0125-03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然而在高校中不少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据资料显示,患有不同程度心理疾病的学生高达30%,而且仍呈现上升趋势。在这类特殊学生群体中,有一类更为特殊的学生群体——单亲学生,他们占学生总数比例较小,但他们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却相当严重。大学是一个即将与社会接轨的阶段,当这些学生毕业后,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心理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导致对社会的排他性。因此,积极探索单亲学生心理问题研究,寻求标本兼治的良方,引导他们回归生活本源,是当前大学生心理研究的主要目标。

一、对象与方法

2011年3月至2011年10月间,笔者对哈尔滨市几所高校7个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整理出各专业单亲家庭学生共1240名,给1240名单亲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同时,在各专业内对口普通学生也发放了同样的调查问卷。最终问卷共收回2466份,问卷收回率99.4%。问卷从学生家庭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学习态度、人际关系、日常行为习惯等方面设计了19道题目。

二、调查结果

从表2.1可以看出单亲家庭学生幸福感的评价很低,认为很幸福的只有29%,远远低于普通家庭学生,同时认为不幸福的17%,是普通家庭学生的近2倍。

表2.2结果显示,单亲家庭学生家庭生活满意度评价较低,仅为19.3%,远远低于普通学生家庭的52.6%。说明大多单亲家庭学生生活较迷茫。

表2.3结果显示单亲家庭学生上学的目的与普通学生相差不大,但有一部分学生上学的盲目性较大。

表2.4结果显示单亲家庭学生旷课行为的各项指标均高于普通学生,这同时也说明一部分学生对上学的盲目性较大。

表2.5显示,单亲家庭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不好,仅有44.3%的学生人际交往良好,而存在很差人际关系的将近20%,可见部分单亲学生的心理阴影较重。

表2.6显示单亲家庭大学生平均每周上网超过20小时的占20.1%,要比普通家庭学生多很多。

三、结论分析

从以上调查结果显示来看,普通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明显优于单亲家庭学生。以下是作者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缺陷的具体分析。

1.一些单亲学生个性不完善

健全的人格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相反,人格过于负面倾向则可能永远生活在阴影之中。从表中看出,单亲家庭学生的幸福感评价(29.0%)、生活满意度(19.3%)等比例较低,这些因素对他们影响十分大,甚至一些极端者给自己套上精神枷锁,总觉得自己家庭环境不如别人,低人一等,遇到矛盾也不用理性方法去解决,最终不是消沉下去,就是走入罪恶的深渊。因此,关注单亲家庭学生,给予他们人文关怀,为他们塑造完善的人格及道德情操是高校不可推脱的重任。[2]

2.一些单亲学生认知不健全

单亲家庭学生的人际关系表现(19.5%)、旷课(11.4%)及上网时间(20.1%)等指标均高于普通家庭学生,说明他们不喜欢与人交往,对人焦虑,久而久之形成一种防卫心理,心中的郁闷难以排解。表2.3、2.4说明单亲家庭学生上学盲目性很大,而且长期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日久导致厌学心理。

四、单亲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1.社会原因

人的心理活动能否正常地进行,与人所处于其中的社会文化关系非常密切。一个善于生存的人,首先要学会怎样去适应社会。然而,多数国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离婚就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而生活在其中的学生也不断受这些落后思想的熏陶,从而影响了自己心理的健康发展。另外,社会复杂混乱,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心理防线相对薄弱的单亲学生很容易被感染,进而更加剧了他们的心态失衡。

2.学校原因

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圣地,学校师资力量水平、教育质量优劣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当前,普通高校普遍存在管理松懈的问题,大学生入学以后,摆脱了原来高中“灌输式”教育的束缚,犹如脱缰的野马,任着自己的想法去做事。于是很难适应高校的“弹性教学”,久久不能进入状态,当问及到为什么上学时,他们就会觉得迷惘和苦恼。[3]另外,个别老师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直接,动不动就批评人或使用简单地惩罚措施,给一些本来就感情敏感和脆弱的单亲大学生更深的伤害,再一次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

3.家庭原因

心理学家鲍尔比曾说:“心理健康的关键是和谐而稳定的亲子关系。”然而,父母角色缺损,必然会使子女蒙上心理阴影,从而使学习信心和动力不够。父母角色缺失,其中一个角色必然要担起另一个角色的责任,为了生计奔忙,进而忽略了子女的成长与教育。如果父亲或母亲在工作上不如意,就可能在语言、行动、表情等方面表露出来,而子女就成了家长释放情绪的对象。无情的斥责会使子女变得胆小怕事、反应失常,冷眼相看、拳打脚踢会使子女变得精神偏轨、心态改变。同时,单亲家庭更容易产生不良的家庭教育。一是过分溺爱或者放纵子女。有的父(母)认为,自己的离异对孩子身心造成了极大影响,需要用自己更多的爱来弥补,于是对子女就百般迁就和溺爱,早早将子女送上无法成才的歧路。有的父(母)文化知识不高,不懂如何表达爱,只晓得“打是亲,骂是爱”道理,造成子女的蛮横、逆反心理。另外,有些离异父(母)认为,另一方对不起他和孩子,于是常常向孩子灌输敌对情绪,慢慢的培养了孩子嫉妒的心态,看待世界也是用冷漠或者仇恨的眼光。

4.个人原因

在认知方面,一些单亲大学生认为自己与普通大学生之间存在一种不平等的地位,他们有完整的家庭,他们的父母经常打电话问寒问暖,甚至还不时来学校探望,这些都加重了单亲大学生的消极心理。其实,仔细分析一下高校单亲学生的种种消极的表现,完全可以认为其根源是单亲学生的自卑心理,正是因为他们对单亲家庭和高等教育的一种不正确的认识,以及因此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现实处境过多地否认自我所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在人生经历方面,单亲大学生经历了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巨大的、从未有过的冲击和挫折,这个挫折对容忍力较强的子女不算什么,但对于那些自我调节能力差,长期饱受这种挫折煎熬的子女,就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自卑感、怨恨感。这种消极情绪必将作用于高校单亲学生与他人的交往,造成人际交往能力下降。

五、单亲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应对策略

1.一般策略

第一,丰富校园生活。大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朝气蓬勃的青春期,只有不断建设校园文化,优化校园生活,才能满足他们强烈的好奇心、责任心及参与意识,才能展示他们的天赋与爱好,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的重要舞台。校园文化生活可以激发单亲大学生久埋心底的渴望,可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慢慢的淡化心理问题,最终和普通大学生一样,走上正常化、积极化的生活轨道。

第二,加强心理辅导的师资队伍建设。单亲大学生毕竟是少数,而且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更少,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教育是一项很好的教育方法。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化要求较高的工作,心理咨询教师不仅要有资质证书,还有掌握高超的心理咨询技巧。目前,大多高校心理咨询队伍素质普遍不高,职业化、技术化和信息化水平比较落后,最终导致心理咨询效果不佳,因此高校要重视这一问题,加强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为全校营造一个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气氛。

第三,建立单亲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健康档案,是关于个人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健康状况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记录,是了解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一个动态健康档案,是记录一个人健康成长的轨迹。单亲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心理测试情况、心理咨询服务记录、学生心理发展的动态资料、综合印象等。[4]建立单亲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有利于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展开针对辅导与教育,也有利于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为单亲学生的心理健康创造更好的条件。

第四,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尽可能在学校条件允许下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认知和自我调节。心理活动课的开展应该是多样化的,不管是何种形式,以达到目的为本。在课堂之上,老师要给予单亲学生更多的关注,因为他们是最需要心理帮助的。

2.针对性策略

第一,细心了解单亲家庭学生的全面情况,做到因材施教。观察和了解单亲家庭学生的个性差异,“察其言,观其色”及时发现问题,寻找合适的机会和他们交流谈心,从中找到单亲学生心理失衡的轨迹。有的时候学生不愿向老师透露自己的家庭情况,老师可从侧面着手了解,相信老师可以用爱心唤醒单亲学生,让其正常健康的成长。

第二,培养单亲家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他们找到“家”的感觉。单亲学生心理失衡主要原因就是家庭“突变”造成的,所以让其找到家的感觉,有利于学生重新拾回信心,过上健康的生活。为此,教师要疏导单亲家庭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的敏感、多疑的心理障碍,除了做监护人的工作外,为单亲家庭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班集体大家庭也是十分必要的。集体荣誉感是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集体成员的一种尊严的感情,它能促进学生珍视集体的荣誉,根据集体的要求与利益去行动。因此必须使学生在个人自尊心的基础上培养起集体荣誉感。教师应该从尊重爱护学生出发,尽量发掘学生身上的优点,点燃学生自信心的火种,多采用赞许、表扬、奖励、信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以培养其集体荣誉感。

参考文献

[1]牛立然.我国单亲家庭子女心理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

[2]李纯丽,张秋红.职业院校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69-71.

[3]王自坤,邓晓燕.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建议[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7(06):101-103.

[4]王雪军.单亲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8(01):111-112.

[责任编辑:庞达]

猜你喜欢
心理因素单亲家庭大学生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大学生之歌
单亲家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单亲家庭幼儿在幼儿园学习过程中的个性表现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