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组织、精细采集、精益部署”と繁:妆诠司电网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扎实上线

2012-04-29 07:43王颖峰梅林常
2012年2期

王颖峰 梅林常

ふ要:2010年,鹤壁供电公司成为河南省电力公司电网空间信息服务平台(GSISP)项目一期试点单位,严格贯彻落实信息化建设“四统一” 原则,以“精心组织、精细采集、精益部署,扎实上线”为目标,统筹安排,有序实施,确保GIS系统的扎实上线。鹤壁供电公司电网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自2010年5月开始,期间经历了数据准备、数据采集、数据导入、系统培训、系统应用等工作,鹤壁供电公司领导及员工从各个环节与省公司GIS项目组同心协力,2011年3月1日,鹤壁供电公司电网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扎实上线。

关键词: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鹤壁公司电网

一、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1.专业管理的理念或策略

GIS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数据的梳理与规范,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为GIS系统提供最为精准的数据;通过制度保障与系统培训,确保系统的有效应用。为确保GIS项目的成功,鹤壁供电公司(以下简称鹤壁公司)在GIS系统建设与应用方面采用如下策略:

1.1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在鹤壁公司GIS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科信部统一组织,各业务部门、基层单位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数据综合治理各项工作,从公司层面自上而下制定管理规范和流程,并明确各自责任。

1.2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鹤壁公司成立项目组,统一对数据准备工作、数据采集工作、数据转换及录入工作进行总体规划,详细制定各阶段工作方案与计划;统一对工作进行管理,采用例会、日报、周报等制度。建立周例会制度,由业务部门、科信部、实施组主要负责人员参加,及时对项目存在风险、存在问题、项目进度进行控制。

1.3循序渐进、稳步推进。GIS项目建设与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稳步推进、逐步提高的过程,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数据采集时,采取先变电、再配电、后输电方式;数据转换导入时,采取先变电、再输电、后配电方式;系统应用时,采取制度与培训相结合方式,制度应用规范,集中培训与现场培训方式等,有序稳步推进项目建设与应用。

1.4抓住重点、注重实效。数据是GIS系统的基础,要抓住数据采集这一重点,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和完整,为系统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

2.专业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2.1GIS建设范围

鹤壁公司GIS建设范围包括变电(发电)、配电、输电三大专业,其中配电包括城区配电和郊区配电。

2.2GIS建设目标

在国家电网公司典型设计的基础上,通过GIS项目实施,实现业务一体化、精益化、规范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主网与配网数据的实时、集成、共享,管理工作的集中、可控,为管理创新与持续改善提供支撑。在国家电网公司“GIS系统典型设计”统一框架下,鹤壁公司GIS项目实施目标如下:一是实现精益化过程控制。明晰每个岗位的职责,规范业务流程及控制节点,细化业务处理信息和内容,实现业务处理的精益化过程控制。二是实现规范化的业务管理。优化、梳理、规范鹤壁公司业务管理,制定完善业务规范和系统应用规范,实现规范化的业务管理。

二,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主要做法

为确保GIS系统建设和应用,鹤壁公司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推动项目建设、促进系统应用。整个GIS建设工作按照三个阶段推进项目建设和应用。第一阶段宣传动员、数据准备;第二阶段精心组织、数据采集;第三阶段系统实施、正式上线。

2.2 专业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

专业管理组织机构图

图1项目组织机构图

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为确保流程正常运行,成立了专业管理组织机构:

1) 项目领导小组:由鹤壁公司主要领导组成,在项目关键控制点进行决策,协调各方面关系,解决项目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参加与项目有关的会议,提供决策意见。

2) 项目办公室:制定项目计划,控制项目进度,协调各小组之间工作,定期向项目领导小组汇报进度,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建议。

3) 质量管控组:对项目进度和项目质量进行监控,并及时将项目质量向项目办公室进行汇报。

4) 业务组:由鹤壁公司相关业务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负责对本专业组的工作,并将结果反馈给项目办公室。

5) 综合管理组:负责项目培训,负责项目宣传,为项目提供后期保障。

2.1.2项目建设流程图

2.1.2.1 主要流程说明

1) 把控项目建设质量:GIS项目办公室成立质量监控组,在GIS项目建设的整个周期中,实时对项目的质量进行把控,保证每一个工作节点的质量,为系统上线奠定基础。

2) 梳理PMS数据:为保证数据采集工作的数据质量,在数据采集工作开始之前,需要对PMS中的数据进行梳理,确保系统数据与现场的一致性。

3) 检查梳理结果:在数据准备阶段的每一个时间节点到达时,办公室对整理的结果进行抽检。对于达不到抽检标准的批次整理结果将不予接受,该节点的数据整理工作重新开始,若质量达标,则进入下一阶段。

4) 接受数据:由数据采集组接受经质量监控组检查过的数据(数据准备阶段)。

5) 采集变电、配电、输电设备:数据采集组按既定计划,按照变电(发电)、配电、输电专业的顺序依次对其电网设备的空间坐标数据进行采集,并将于采集现场不相符的数据进行详细记录,便于内业阶段对数据进行二次整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实效性。

6) 抽检采集成果:质量监控组接收数据采集提交的数据,并对提交数据在现场进行二次抽检,确保数据质量。

7) 数据坐标转换:将采集的数据WGS84坐标系转换为大地2000坐标系。

8) 采集数据按国网模板整理:经质量监控组核查过的数据,由采集组将数据按照国网GIS数据导入模板把采集数据按线路进行填写,为数据导入GIS系统提供基础。

9) 核查整理结果:采集组按国网模板整理后的数据提交质量监控组,由质量监控组对数据格式进行检查。

10) 数据导入系统:GIS系统实施组接受整理过的数据,并将数据导入至国网GIS系统。

11) 核查录入结果:质量监控组检查GIS实施组录入的数据,主要对录入的线路条数、设备挂接情况进行核查。

2.3 第一阶段主要工作

第一阶段在整个项目建设中起到基础建设作用,此阶段工作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数据采集工作。

2.3.1制定数据准备流程

图4数据准备工作流程图

2.3.1.1 主要流程说明

1) 制定数据准备方案:GIS项目办公室启动数据准备工作,由数据准备组编制数据准备方案。

2) 审核方案:数据准备组编制完成数据准备方案后提交GIS项目办公室,办公室对方案进行审批。审批通过,PMS数据整理工作启动,否则由数据准备组重新对该方案重新修订。

3) 整理PMS数据:方案审核通过后,公司变电、配电、输电专业专责负责,安排本专业PMS维护人员对PMS数据进行梳理,由专责对梳理过的数据进行自检,并提交自检报告。

4) 审核整理结果:GIS办公室质量监控组核查数据准备组提交的已整理过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实效性。

5) 移交数据:审核通过的数据,由各个专业专责签署数据移交单(一式两份)。

6) 归档数据移交单:签署过的移交单一份移交至GIS项目办公室,另一份送交省公司GIS项目组归档。

2.4 第二阶段主要工作

在GIS建设的三个时间节点中,此阶段在整个项目建设中的建设难度最大,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局面。因此如何合理安排此阶段工作的各个时间节点,将直接影响到后续GIS项目的建设工作。鹤壁公司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保证这一阶段工作的顺利进行:

2.4.1制定采集流程

在数据采集工作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分专业开展空间数据采集工作,按照变电、配电、输电的顺序依次对各专业电力设备的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在采集过程中,将GPS设备全部投入至某一专业,待该专业所有数据采集工作完成后,将GPS设备转至下一专业,主要采集流程如下:

图5数据采集工作流程图

2.4.2.1 主要流程说明

1) 从数据准备管理系统导出要采集数据:从数据准备管理系统(10.230.19.226)导出需要采集的数据。

2) 核查导出数据:检查导出的线路是否正确,数据是否存在缺失。

3) 文档导入GPS手持定位仪:将核查过的数据导入至GPS手持定位仪,并确认导入后的数据正确、完整,能够正常打开。

4) 采集数据,并记录现场实际情况:由于配电线路的变更较为频繁,个别数据与现场存在差异,采集人员需要将这些差异进行现场记录,方便内业阶段的数据处理工作。

5) 导出采集数据并进行后处理:电网空间坐标数据属于国家机密信息,为防止信息泄露,数据采集工作采用后处理方式,且后处理方式得到的坐标精度较实时差分坐标精度要更精确。

6) 核查数据:经后处理的数据需要经过人工核查,查看是否有精度达不到要求的坐标以及是否存在漏采的设备。

a) 记录经核查存在问题数据:对于精度达不到要求以及漏采的设备进行详细记录,并将每一个采集小组的记录情况进行汇总,次日将此部分数据补采。

b) 上传数据:经核查无误的线路上传至数据准备管理系统,实现与数据中心数据的同步。

2.4.2制定数据处理流程

采集电网空间坐标数据是基础工作,重点是如何将已采集数据转化成为可正常使用的数据,确保数据顺利导入GIS国网模板。公司制定了详细的数据整理流程,具体如下:

2.4.2.1 主要流程说明

此流程目标是提高数据质量,确保数据的准确、完整和及时,通过数据的全面综合治理,对数据的来源和准确性等都进行了梳理,保证了指标数据的完整和及时性。

1) 对现场记录情况进行整理:内业处理人员根据采集人员的现场记录将差异数据进行整理并归档。

2) 归档文件:数据采集人员将整理的线路数据资料提交至相对应的线路巡检人员,由线路巡检人员对提交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做出分析并反馈分析结果。

3) 按照记录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数据修改:PMS维护人员接受线路巡检人员提交的资料,并按照提交的资料中的内容在PMS中做出相应修改。

4) 检查数据完整性:PMS维护人员在按照资料中标示内容整理完毕后,由PMS维护结果检查人员对PMS中修改后的数据做进一步检查,确保修改数据的完整性。

5) 上传采集数据:确认无误后的线路数据打包上传至数据准备管理系统。

2.5 第三阶段主要工作

2.4.3.1 主要流程说明

1) 数据接收:数据接收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坐标数据,另一方面是图纸资料。坐标数据是外业采集的设备坐标信息,然后通过内业整理后符合国网数据规范要求的数据。确保坐标数据完全符合《电网GIS数据准备模版》,不能对模版中的字段进行增、删、改任何操作,同时需要保证模版中的必填字段(红色字段)的属性值完整,否则无法导入系统,坐标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发电厂、变电站、输电杆塔(物理杆)、输电杆塔(运行杆)、配电杆塔(物理杆)、配电开关站、环网柜、电缆分支箱、箱式变电站、配电站、检查井(工井)、电缆交叉互连箱(可选)、电缆接地箱(可选)、电缆隧道(可选)、电缆沟(可选)、电缆管道(可选)、电缆终端站(可选)、电缆通风口(可选)、电缆防火墙(可选)、输电交叉跨越(可选)、配电交叉跨越(可选)、 输电电缆段(可选)、配电电缆段(可选)、输电电缆中间接头(可选)、配电电缆中间接头(可选)、大用户(可选)。

图纸资料是指各业务部门的最新图纸资料,如变电专业的变电站房站内一次接线图,配电专业的线路接线图等。

2) 客户端环境部署:平台环境准备是项目实施的必要前提条件,对网络环境、系统运行环境进行基准测试,确保与网省公司服务器端正常连通,客户端电脑的配置直接影响平台的使用范围及数据录入的进度,客户端电脑的配置都需要达到电网GIS平台的应用要求。

平台部署由平台部署工程师配合鹤壁供电公司的系统管理员对各相关业务部门进行客户端介质的安装。

3) 数据录入:数据录入是电网GIS平台实施的主体,是实施工作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数据录入的成果质量是保证系统上线运行效果的关键。

数据集中录入是按专业分批录入,分为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大用户、公共设施六大类。

4) 发电数据录入:发电专业是将发电厂坐标数据批量导入系统,维护发电厂属性信息,如发电厂名称、所属地市等信息。

5) 变电数据录入:变电专业主要是将变电站房坐标数据导入系统,并且根据前期收集的变电站房站内一次接线图纸绘制完成所有变电站房站内一次接线图,同时对站内一次接线图的属性信息按实际业务进行维护完整。变电站房的出线单元和进线单元需要与输电线路、配电线路进行关联,必须确保变电站房的出线单元和进线单元名称和电压等级属性信息维护正确。

6) 输电数据录入:输电专业是首先将物理杆塔批量导入系统,然后将运行杆塔导入系统,运行杆塔不需要用户填入坐标,系统会根据其所属物理杆塔的坐标自动的计算运行杆塔的坐标,然后会根据运行杆塔自动的生成导线。

系统根据运行杆信息自动生成导线段,相对来说对整理的运行杆数据要求较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a) 运行杆塔数据中有一个字段为所属物理杆塔业务ID,必须保证其在相应输电物理杆中存在。

b) 运行杆塔的杆塔顺序号不能有重复、并且不能有杆塔顺序号颠倒,否则会导致生成的线路错乱。

c) 运行杆塔的首末端杆塔必须为耐张杆,否则会导致无法生成耐张段。

d) 建议输电线路以单条线路为单位导入,方便检查,同时方便发生错误时对错误信息的追踪。

e) 输电专业还涉及到输电交叉跨越数据,将输电交叉跨越数据批量导入系统,为了保证更直观的表现出交叉跨越点,确保导入的交叉跨越数据准备性,建议在配电线路完成后再进行输电交叉跨越的导入。

7) 配电数据录入:配电专业包括配电线路(配电架空线路和配电电缆线路)、配电站房(环网柜、电缆分支箱、箱式变电站、配电站)、配电挂接设备等。

a) 配电线路:将配电物理杆以线路为单位导入系统,参照前期收集的配电线路接线图手动绘制完成配电线路。

b) 配电站房:将配电站房按类型(环网柜、电缆分支箱、箱式变电站、配电站)分别导入系统,绘制完成所有配电站房站内一次接线图。为了统一录入管理实施过程中可以将大用户站、大用户变与配电站房同时录入。

c) 配电柱上挂接设备:包括柱上变压器、柱上开关等设备在GIS平台中是通过手动维护的,根据挂接设备的所属杆塔进行手动添加,并且维护其相关的属性信息如名称、电压等级、容量等信息。

8) 公共设施数据录入:公共设施主要包括公共设施数据采集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查井/工井、电缆通风口、电缆防火墙、电缆管道拐点、电缆沟拐点、管道拐点五个方面。将检查井/工井坐标数据批量导入系统,通过导入电缆管道、电缆沟拐点坐标完成电缆管道、电缆沟完成电缆埋设数据录入,或者通过检查井/工井的走向绘制完成电缆管道数据、电缆沟数据。

9) 成果数据检查: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系统运行的状态,对成果数据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数据质量。

10) 属性数据检查:通过查看台账信息检查设备属性信息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a) 完整性:属性字段后带有符号“*”的为必填字段,必须保证其属性值完整。

b) 正确性:确保维护的属性值与实际业务相符,所属关系、逻辑关系正确。

11) 图形数据检查:拓扑关系检查,通过拓扑检测对绘制完成的图形进行拓扑分析,确保图形的拓扑关系正确。通过屏幕检查,检查图形空间关系是否正确,是否与实际业务相符合。通过查询统计,检查是否有遗漏、多余的数据,确保数据完整性。

三,评估与改进

1. 专业管理的成果

1.1 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专业管理的控制方法

为有效推进GIS项目建设与应用,制定了项目管理制、会议制度、激励机制、宣传机制、交流机制、应用规定确保项目稳步推进。

1) 项目管理制:项目管理制是指以专业组组长负责制为核心的紧密型项目管理方式。各专业组成员根据项目实际进度需求全职投入项目工作。

2) 会议制度: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周例会、月度例会和重大事项协调汇报制度,以保持纵向和横向信息的顺畅沟通。与会方若不能按时参加会议,应提前向项目实施工作组提出书面请假申请和替代人员建议,未经项目办公室审批同意,不得缺席相关会议。每次会议应形成会议纪要,以便后续工作跟进。

3) 项目专业小组周例会:各专业组根据本专业小组情况定期召开,落实项目工作组工作部署,推动小组内具体工作,并为项目工作组周例会汇报做好准备工作。会议由各小组组长单独组织召开,参会人员由本小组组长、副组长及全体成员组成,根据需要可要求其他相关小组成员参会。

4) 激励机制: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采取精神鼓励、物质奖励等激励机制,对项目实施中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表彰。

5) 宣传机制:通过专刊、专门网站、简报多种途径,大力宣传GIS项目,宣传管理创新、管理变革的理念,让广大员工及时、全面了解GIS项目的过程、动态、成果和知识,为GIS项目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同时出版了GIS数据采集宣传手册。

6) 交流机制:建设的历程只有交流、分享才能成为经验,鹤壁公司在项目建设期间与新乡、安阳公司就数据采集进行了交流,并编写出版了《电网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数据采集规范》,为其他地市的数据采集提供参考。

7) 应用管理:应用好是项目建设的最终目的,鹤壁公司为推动GIS系统应用,制定印发了《电网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应用管理规范》,并与项目组开展了分专业的现场培训,以促进系统应用。

2.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2.1存在的问题

数据的实效性及设备命名规范性不足,原因主要为:一是配网线路的变更较为频繁,已发生变更的数据未及时在PMS中进行更改,导致部分线路设备与采集现场存在差异;二是导出数据的线路命名不够规范,主要是各个班组的录入规范未不统一,造成数据导入GIS系统时存在部分分支线路无法命名。

2.2改进方法

鹤壁公司针对以上问题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讨论,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改进的方法为:一是鹤壁公司相关系统管理人员加强对系统的维护力度,严格按照生产管理系统应用规范进行操作;二是修订完善配网线路命名规范,并严格新版命名规范执行;三是针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完善公司管理制度,使其更加符合规范化管理。(作者单位:河南电力公司鹤壁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