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靖宇 陈娜辉
薛涛作为中唐一位著名的女冠诗人,人们关注最多的是她的诗歌中所体现的道家思想,或道教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却往往忽略薛涛诗歌中那剪不断的儒家情结。薛涛身上所贯注的儒家的仁爱精神和进取、抗争精神使她走出了古代女性多闺情、闺怨诗的藩篱,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友情诗、乡情诗和托物言志诗。
政治诗
儒家强调个体对社会应有责任感,应有社会忧患意识。薛涛虽然只是乐妓、女冠,但是“位卑不敢忘忧国”,关怀时政,感慨国事,写出了反映其胸怀之宽广、气魄之宏大的政治诗。
(一)反战诗
“惊看天地白荒荒,瞥见青山旧夕阳。始信大威能照映,由来日月借生光”(《贼平后上高相公》),此诗是为称颂西川节度使高崇文所作。首句生动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的悲惨景象,“惊看”二字既反衬出乱军的残酷,也表现了诗人内心无比的痛苦。正在诗人痛苦到无法自拔时,“瞥见青山旧夕阳”,“青山旧夕阳”在此是和平的象征,久遭战乱之苦的人们终于获得了和平,自然会称颂给他们带来和平的将帅。再看诗人晚年的名作《筹边楼》:“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头两句写筹边楼的高耸与开阔,“壮压”二字,力重千钧,突出了筹边楼在军事上的威慑力量。但由于诸将目光短浅,招来与羌族的战争,而他们又没有抗御能力,疆土日蹙,以致连西川的首府成都都受到战争的威胁。后两句转入议论,诗人寓严正谴责于沉痛感叹之中,对诸将提出了忠告,可谓直言相谏,与杜甫的“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潼关吏》)和“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悲青坂》)异曲同工。正如钟惺所言:“教戒诸将,何等心眼,洪度(薛涛字)岂直女子哉,固一代之雄也!”
(二)边塞诗
薛涛被罚松州期间,写出了反映边塞生活、战士疾苦的边塞诗。“黠虏犹违命,烽烟直北愁。却叫严遣妾,不敢向松州。”(《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其一)通过一“愁”字突出了边地军事形势的严峻,烽烟本没有感情,诗人使用拟人手法暗示了战士们在与强大的敌人进行着浴血奋战。“不敢”一词以诗人的心理反应进一步反衬出战争的激烈、形势的紧张。“闻道边城苦,而今到始知。羞将筵上曲,唱与陇头儿。”(《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其二)因为亲自到了边塞,才知道了边塞之苦。诗人同情戍边战士,想唱支曲子以表达对他们的慰安,可是却不好意思把过去酒席宴上的曲子唱给他们听。一“羞”字委婉地把将帅花天酒地的生活和戍卒艰辛的生活作了对比,对比中有对边帅奢靡生活的讥讽,也有对“陇头儿”的同情。诗歌贯注着诗人凄凉哀怨之情思和批判意识。明人杨慎评价:“有讽喻而不露,得诗人之妙,使李白见之,亦当叩首,元、白纷纷停笔,不亦宣乎?”
(三)其他
薛涛不能直接参政议政,但她对国家、人民的忧患意识并没有丝毫减少。她中肯地对在蜀川任职的贤相直臣进行勉励、颂扬,不卑不亢,恰当地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如“蜀门西更上青天,强为公歌蜀国弦。卓氏长卿称士女,锦江玉垒献山川”。(《续嘉陵驿诗献武相国》)这首诗是诗人针对武元衡赴任途中的厌倦畏难情绪所作。她热情洋溢地歌颂了蜀地的自然风光——锦江、玉垒,以及此地的杰出历史人物——卓文君、司马相如,表现出对蜀地山山水水、风俗人物的深厚感情,对武元衡有劝勉之意。一“献”字极为形象生动,把几十万对新任川主翘首以待的蜀地百姓与奇丽山川浑融于一幅画面中,呈现给武元衡,给予他信心。还有诗人对苏十三中丞刚正不阿、敢于弹劾权贵的精神大加赞扬,并鼓励其继续发扬,诗道:“洛阳陌上埋轮气,欲逐秋空击隼飞。今日芝泥检征诏,别须台外振霜威”(《赠苏十三中丞》)。因为苏十三中丞是御史中丞,所以诗中以汉代御史张纲喻苏十三中丞。张纲不畏强暴,敢于埋车轮于洛阳都亭,并首上章表,弹劾权倾内外的贵戚梁冀,如搏击高空的猛禽,具有凛然正气。诗人以此来赞颂苏十三中丞,并相信他调回朝廷后依然能执法无私,不畏强暴,严如冰霜,这是诗人也是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
友情诗
朋友是儒家伦理中所关注的“五伦”之一。薛涛不仅忧国忧民,而且交友广泛,懂得珍惜友谊。薛涛对友情的珍爱符合儒家提出的“仁”的理念。主要有三方面内容。
(一)对友人的勉励与赞誉
薛涛不仅以友谊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而且用极富感情的诗句展示了友谊所应遵循的原则——互相尊重。薛涛在诗中品评友人时都是竭力肯定的,而且这种肯定不是胡吹乱捧,大都能中肯地恰到好处地表扬其优点,语谦情深。如在《酬祝十三秀才》中,诗人用“玉”与“冰”的晶莹美丽来赞祝十三秀才之藻思的美与清,用“诗家利器”之典进一步称誉并勉励他不要因科举失利而丧气。在《酬杨供奉法师见招》中,用“远水长流”之意象与“雪窗”、“袁室”之典故来赞誉杨供奉法师人格的高洁和追求淳朴生活的雅逸情操。
(二)对友人的酬答
薛涛对友人的尊重还表现在当她收到朋友的礼物后,总会写诗向朋友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喜悦之情。如在得到雍秀才所赠巴峡图后,写了《酬雍秀才贻巴峡图》。先描绘图中长江三峡的壮观景象:“千叠云峰万顷湖,白波分去绕荆吴”,暗含了对图的喜爱之情,随之表达了对朋友的感谢,“感君识我枕流意,重示瞿塘峡口图”,感谢他对自己人格品味的了解。当得到辛员外的鲜花时,写了《酬辛员外折花见遗》,通过描写花的绽放“把向风前旋旋开”,以表达内心的喜悦;当棠梨花开放后,看着那“浅深红腻压繁枝”的美景,薛涛首先想到了所赠之人——李德裕,于是写了《棠梨花和李太尉》以示感谢:当收到朋友所作新诗时,诗人也会“扑手新诗片片霞”以示喜悦,等等。
(三)对友人的不舍和思念
友人的离去,使诗人充满了愁思与不舍。她独自吟诗:“万里桥边独越吟,知凭文字写愁心”(《和郭员外题万里桥》):折柳送别:“欲折尔来将赠别,莫教烟月两乡悲”(《送姚员外》);不惧秋夜的凄寒:“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送友人》);甚至甘冒风雪:“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送卢员外》):诗人也会因别离而哭泣:“雨暗眉山江水流,离人掩袂立高楼。双旌千骑骈东陌,独有罗敷望上头”(《送郑眉卅『》),雨在空中飘,水在江中流,整个眉山越发暗淡,送别的人在高楼上独自垂泪,“罗敷”这一传统意象的使用,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忠诚守信。
朋友走后,留给诗人的是无尽的思念。快乐时,会想起朋友,“不得玄晖同指点,天涯苍翠漫青青”(《斛石山晓望寄吕侍御》),对于朋友没有欣赏到斛石山的美景而深感遗憾;忧伤时,会想起朋友,想起朋友时,会在溪旁久久伫立,“前溪独立后溪行。鹭识朱衣自不惊”(《寄张元夫》);为了等朋友的信,也会夜夜立于江边,“不畏鱼肠有真诀,谁能夜夜立江清”(《江边》);为了摆脱思念的痛苦,去郊游,“今朝纵目玩芳菲,夹缬笼裙绣地衣”(《春郊游眺寄孙处士》其二),甚至采花,“满袖满头
兼满把”(同上),但只是骗骗别人罢了,“教人识是看花归”(同上),痛苦只有自己承受。
乡情诗
薛涛以“孝”为重,珍爱乡情和亲情。在薛涛被罚松州时,她强烈地感受到了世态炎凉。为了“回家”,“但得放儿归舍去”(《罚赴边上韦相公》其二),甚至发誓,“山水屏风永不看”(同上),放弃豪华享乐的生活,而去过孤独寂寞的隐居生活。
以中国农业大文化造成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家庭为本位”、“以感情为本位”的基本特征,更加使得“家”成为中国人的最后皈依。“峨眉山下水如油,怜我心似不系舟。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乡思》)。前两句抒写了怀念家乡的愁思,蜀地的山也秀,水也润,但“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思乡的心呀,就如同没系缆绳的小舟一样,它在水中不停地漂啊漂,梦想着漂到故乡去,蜀地的灵山秀水已无法将它牵系:后两句设想了返乡的欢乐,“棹声齐唱发中流”,就连船桨都会欢快地唱起歌,以比拟诗人的快乐。但事与愿违,她送走了一个又一个朋友,唯有她守在蜀地,终老他乡!
托物言志诗
薛涛作为一名乐妓,能“出淤泥而不染”,自然和她的不懈抗争、洁身自好分不开。据时人与后人留下的零星记载,可了解到薛涛的出名并不单单由于她的美貌,更多的是由于她的诗名、惠辩、书法、特制诗笺等,这一切让她摆脱了传统社会赋予“乐妓”的职业期待。薛涛身上所激荡的进取、抗争精神和儒家世界观中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相一致。诗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抗争的自强不息精神,可在她的托物言志诗中略见一斑。
虽然在薛涛的诗中只有三首诗涉及“竹”——《酬人雨后玩竹》、《题竹郎庙》、《十离诗·竹离亭》,但我们还是能了解到诗人对“竹”的偏爱:“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酬人雨后玩竹》)诗的首联先交代了赏竹的时间——南国春雨后,接着笔锋一转想起竹傲霜斗雪的雄姿,并流露出此时欣赏不到的遗憾。可见,对于竹之冬季形象“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将劲节负秋霜”(《十离诗·竹离亭》),诗人十分偏爱。颔联写了春雨后竹的特点:繁茂,不与群芳争艳,而是虚心自持、挺拔直立。颈联借用了与竹相关的两个典故,写出了竹的品格:不趋炎附势,有鲜明的爱憎,它盛情相留的是蔑视权贵的“竹林七贤”,深切同情的是痛悼贤君的舜妃。尾联写竹越是到了严冬,越发坚劲有力、挺拔向上,歌颂了竹作为“岁寒三友”不畏霜雪的品格,与首联呼应。诗人笔下的竹形神兼备,而咏竹实为言志,在颂扬竹的高洁品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除此之外,诗人还赋早菊,叹孤蝉。“自有兼才用,那同众草芳。献酬樽俎外,宁有惧豺狼。”(《浣花亭陪川主王播相公暨寮同赋早菊》)诗人就像菊花一样,在霜雪中生长、开放。她多才多艺,她陪侍权贵,但决不向那些如同豺狼般的恶势力屈从;“露涤清音远,风吹故叶齐。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蝉》),诗人如蝉一般高洁、自重,并不和男人滥交。光绪年间的陈矩评价:“冰丝鲛绮,巧丽清奇,本良家女,比竹调脂,劈波采霞,光彩离离……”可谓她的知音了。
综上所述,薛涛把人人皆有,但又往往容易被人忽略的善念——仁爱精神,身体力行并用充满感情的诗句揭示出来,并传达于后世的读者。她的诗歌在题材内容上和男性诗人相比或许比较单一、狭窄,但那些除闺情诗之外的政治诗、友情诗、乡情诗和托物言志诗,却大大丰富了女性诗歌的内容。
注:本文所引薛涛诗歌主要依据《全唐诗》、《全唐诗逸》、《补全唐诗》、《补全唐诗拾遗》、《全唐诗补逸》、《全唐诗续补逸》、《全唐诗续拾》、《薛涛诗笺》和《唐女诗人集三种》,并参考近几十年的研究成就,择善而从。
参考文献:
[1](明)钟惺,名媛诗归·薛涛诗附传[M]上海:有正书局,1918.15
[2]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914
[3](清)陈矩灵峰草堂丛书·洪度集题词[M]刻本,重印成都成都存古书局,清光绪问,民国初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