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斯林格谈工业设计

2012-04-29 00:44岳占仁
IT经理世界 2012年18期
关键词:设计师消费者设计

岳占仁

正如《20世纪的设计》一书的作者、英国布莱顿大学设计史教授乔纳森·伍德姆所言,当代最著名的设计,不在博物馆,而在市场上。可资佐证的案例俯首皆是,从1924年现代主义风格的“法兰克福厨房”到1954年流线型带尾鳍的老爷车,从可口可乐瓶到麦当劳的标志,从索尼的Walkman到苹果的iPhone,………

要探究背后的道理,还要回到设计的本质:一种结合了审美、社会、经济、政治和技术力量的强力且复杂的表达。而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大众消费社会的到来,将功能和美学及更广泛意义上的人文关怀融会贯通的工业设计开始扮演设计界的主角自然地成为时代发展的应有之义。

作为全球工业设计领域最优秀的大师之一,哈特穆特·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不仅有很多出色的代表作,有与多家成功企业携手合作的经验,他对于现代工业设计的理念和方法论也有着自己深刻而独到的思考。本期高端访谈,我们请艾斯林格先生分享自己关于工业设计以及设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最新思考。

工业设计的本质

记者:中国是工业制造的大国,但是企业对工业设计的认识还普遍不足。作为一位资深的、成功的工业设计专家,请您先分享一下您所理解的工业设计的精髓?

艾斯林格:设计不仅仅是做出一些好看的商品。设计让一个公司有可能创建并规划一个创意型概念,强化人们之间的互动和体验。

当我们设计一个更新、更好的物品,或一种更有趣的体验时,设计本身就成为一个品牌象征。人们将视觉标识看作文化表达,我们愿意接受那些影响我们更深层价值观的标识,比如一种用起来简单、优雅的东西。本质上,设计使技术人性化,帮助企业直达人的精神。而且,设计将商业根植于历史、并将之与更深远的未来连接在一起,这就是设计的文化语境。

我之所以能成功,因为我很早就理解,商业需要创意,就好像人需要呼吸。此外,我能够说服我的客户,为了公司能繁荣发展,他们需要这样的“呼吸”。这并不容易。首先我知道,作为一名设计师,同时也是消费者,我想要的技术产品是这样的:它可以与人在一种情感层面联系在一起,这种观念我后来总结为“情感设计”。

C时代的设计

记者:随着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一个高度互联的C时代(the Connected Era)。这对于工业设计意味着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艾斯林格:的确,技术正在加速度发展。我们看上世纪的科幻小说,都很少能够写到现在这种高科技普遍应用的状况。也就是说,技术发展的速度超过了人类想象。

面向未来,有几大趋势值得我们关注。例如“聚合产品”(fusion products),就是将各种技术融入一个整体,提供多种服务。在今天,这种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来得强烈。我们看现在市面上的消费品,很多都是基于同样的技术,而且很多还在同一款产品中多次应用同一种技术,这种技术应用上的复杂、浪费,很多情况下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例如,我们使用的电脑里有CPU,我们使用的智能手机、多媒体播放器、汽车、电视机、洗衣机等等电子设备里也都有CPU,这种相同技术的多次生产都是一种浪费。无论对企业来说,还是对于设计师来说,聚合产品都是一个备受期待的课题。

在这个方向上,苹果的iPhone是一个出色的案例。汽车是另一个大有用武之地的舞台。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把汽车看作一个“轮子上的电脑”。随着驾驶、通信、导航、远程控制、娱乐资讯、减排降污等方面技术的进展,人们对汽车设计中的多用途和功能聚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比如开源设计(open-source design)。尽管开源模式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方面不乏成功的案例,但针对整体产品开发的开源解决方案还没有见到。只有在全球范围内共享优秀的知识,聚合各方的才能,我们才能在开源模式下创造出像零排放汽车和长寿命数字设备这样的新产品。

还有一个重要的模式是通过社交网络进行合作设计(co-design within social networks)。无论现在还是将来,设计都是精英专属的领域。可以说,真正的设计从来不是民主的产物。但是,在人们交流和建立联系的方式上,互联网已经带来了一些根本的改变,例如消费者与他们消费的产品/服务以及技术之间的关系。所以,设计师和制造商应该联合起来,推动那些与消费者相关,或发生在社交网络内的合作设计概念。

记者:在社交网络内的合作设计可以给企业和产品带来什么新内容?具体实施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艾斯林格:现在,经由全球社交网络,消费者彼此之间可以轻易地联系、联合,互相交流,并维护他们作为消费者的共同利益。消费者已经从过去受市场营销操控的对象,变成了生产-消费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合作伙伴。在这个背景下,将消费者纳入设计过程就不仅是必要的,也是有重大意义的。

我设想的合作设计是一个对话过程,那些潜在的消费者通过社交网络提出自己的诉求,设计师则把这些诉求转化为概念——可以是软件的,可以是硬件的,也可以二者兼而有之的。然后,设计师需要与消费者和开发团队更密切的合作,来共同优化这些概念。最后,他们需要签订一份契约,列出最终的概念、价格和时机。这样,最后制造出来的产品基本上就会是消费者所要求的样子。

对于企业来说,这样做可以节省大部分的管理及营销经费;对于设计师来说,他们可以与公众建立起一种工作关系,他们还会收获一份丰厚的文化回报。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传统的设计模式所无法提供的。

顺便说一下,与消费者合作设计并非新事物,180年前就有过这方面的出色案例,只不过那时的合作是局部的。当时维也纳的家具制造商联合咖啡厅的顾客们与一名设计师合作,共同设计了桌子和椅子。在现在的技术环境下,我们有理由相信,让全世界有资质的消费者参与设计过程,将是设计领域的一个重大趋势。

设计人才如何培养

记者:我看了您参与的DMH课程的介绍,这样一个课程很值得期待。您现在致力于创意人才培养的工作,而且是在中国,您当初做决定的时候是怎么考虑的?

艾斯林格:中国是当今世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国有很发达的高科技和数字产业,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全球最新潮的技术潮流。但是,现在大多数中国企业所从事的还主要是低端制造环节,它们需要开发自己的能力,去创造更多的价值,而设计是这些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中国的设计教育还主要停留在阳春白雪的艺术层面。历史上,艺术和设计是孪生兄弟。但是艺术为艺术,但设计是为人;一幅差劲的油画不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损害,但是上百万台糟糕的计算机肯定会,因为背后是大量的资金、材料、人力支出。所以,我觉得为中国设计人才培养做出自己的贡献是一份责任。中国现在有着大量的产能,我们为什么非得把自己的产品卖得这么便宜?我们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不比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员工低,反而更加勤奋,但是为什么收入上比他们差那么多?这是不公平的。改变势在必行,但改变意味着你必须要去创造价值,而不是一味地跟随和抄袭。实际上,中国到处都是人才,问题出在教育上,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去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这个论断听上去有些简单化,但是我认为是符合实际的。

另外,中国企业也欠缺从战略层面上对设计的理解,中国需要培养一批具有战略视野并且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设计领导人才。在设计工作中,我们需要与不同的人员合作,这并非易事,因为你的工作最终要创造利润。如何培养设计领导人才?首先我们要找到有才华的人,然后在培训项目中激发他们的潜能。不同的人可能有着不同的专长,有的人适合做细分领域上的工作,有的人则适合担任团队的领导。设计最终是需要通过团队作业来完成,在团队中大家各有分工。这就像是一个成功的家庭,有时候孩子们可以去找爸爸,有时候他们可以去找妈妈。这就是设计工作的秘密。

记者:您今年已经68岁,在中国,很多这个年龄的人都已经退休了,您还在设计领域里努力工作。您现在每天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

艾斯林格:他们退休(retired),可能是因为工作得累了(tired)。我有一位打高尔夫的朋友,每天都打,跟别人聊天说的也都是高尔夫,可以说,高尔夫就是他的生活。有时候,你选择了一份职业,你可以为之投入整个生命。

当然,这也与不同的工作性质有关。有些工作只有年轻人能够胜任。年轻的时候,我的工作是在工厂里维修焊接机器,要爬上去把这些庞然大物修好,每天工作7.5小时,一天下来就累趴下了,即使我是一名运动员也不行,这份工作毕竟太辛苦,这类体力工作应该自动化。但是像设计这种创意类工作就不同,你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思考、创造。而在我现在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中,我很乐意的一点是每天都能够与年轻人打交道,我的任务就是去激发他们的潜力。归根结底,设计关乎创造,而非消费。

猜你喜欢
设计师消费者设计
小小设计师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推荐一个设计师
知识付费消费者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