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非A”结构与模糊修辞

2012-04-29 06:55成心漪
现代语文 2012年2期
关键词:白居易隐喻结构

摘 要:本文由白居易的诗作《花非花》的朦胧意境引出模糊结构“A非A”式,并通过例子分析将“似A非A”“此A非彼A”类的表达归入宽式“A非A”结构,进而分别从语形、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分析其模糊修辞性。

关键词:“A非A”结构模糊结构模糊修辞

一、关于白居易诗《花非花》

新乐府运动是一次颇有声势的诗歌运动,它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其一便是主张用浅近平易、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写诗。白居易作为这一派的理论奠基人,其诗作相传老妪都能听懂。如《卖炭翁》,白居易诗注“苦宫市也”,诗歌的主旨便一目了然。然而在白诗中确乎有一个特例,那就是《花非花》。诗题取自前三字,笼罩着一层朦胧感,耐人寻味: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孙明君,2005)

根据王汝弼在《白居易选集》中的解读,《花非花》通篇皆作隐喻,主题当是咏官妓。“花非花”指官妓容颜如花,似花非花,有花般的容貌,但非真花。“雾非雾”运用双关,“雾”实指“婺”,婺女即女宿星。而“梦”“朝云”则借用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中关于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典故,喻男女之幽会。全诗把男女欢爱之事抒写得含蓄,富有诗意,朦胧美是其最大的特点之一。

有人说,这是一首禅诗。唐代禅师青原行思曾提到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禅有悟时,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禅中彻悟,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在禅者眼中,心即是世界。世间万物纵然千变万化、千姿百态,都不过是个人“本心”的幻化。它们如过眼云烟,稍纵即逝。因而,眼中的花,不是实实在在的花,而雾也非实实在在的雾,只不过是虚幻地存在,无法触摸、无处可寻。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他用佛家的色空思想来看待一切荣辱得失:“花非花,雾非雾”是对事物真实存在的否定,诗人空观世间万物,所有存在皆如梦一般,终化作虚无。

有人说,这是一首情诗。说是花,却又不是;说是雾,却也不是。花、雾皆有所喻。夜半来,天明去,是花?是雾?是人?还是情思?春梦不长,让人沉醉;朝云骤散,令人叹惋。开头两句,写的是景又非景,是物又非物,虚实之间,已难辨花与雾,更像在抒情:慨叹春梦虽美却如此短暂,云霞虽艳却易幻灭。自始至终,诗人心底的那个“花”与“雾”都未曾露面,留给后人的唯有无尽的遐思。

“诗人用洗炼的手法,拓出一个空灵迷茫的梦幻世界,在那里,他似乎见到了早年的恋人,欢悦无比。当梦幻从眼前消失,他便怅然若失,却又不愿破坏那美好的记忆。”(朱金城、朱易安,2009)

“模糊语言信息量大、内涵丰富、包容力强,表达生动而又意味深长,能给人以足够的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卢忠雷,2009)。无论是何种理解,何種猜想,它都带有一种朦胧美,这种美尤其在“花非花,雾非雾”两句中得到了集中的诠释。因为“A非A”结构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给人些许“朦胧”味儿。

二、“A非A”结构与模糊修辞

客观事物有其明晰的一面,也有其模糊的一面。模糊语言是指在A与非A之间存在着一个不明确的交界区域,它是渐变的、不能一刀切的,我们不能确定地说某个词语是属于还是不属于这个区域(黎千驹,2006:37~38),而模糊修辞,指的是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说写者精心地选择模糊语言材料来表达意旨,交流思想,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黎千驹,2006)。模糊结构“A非A”的运用,正是一种模糊修辞行为,有其特殊的修辞功能。

“A非A”结构的多维考察:

(一)语形上

单字“非”,可以作名词:是非、无事生非;可以作形容词:非心、非语;可以作副词:非时、非义之财;还可以作动词,作动词的“非”有多个义项:表“违背、责怪、反对、没有”等义。“A非A”结构中,“非”词义明确:不是,表否定。结构的模糊性是由同语“A”引起的。从形式上看,A以单音节为主,双音节、三音节较少。在百度贴吧中,有网友征集“落叶飞花花非花”一句的下联,回帖五花八门:云中之雾雾非雾、雨中分手雨非雨、秋风起叶叶非叶、夜半梦醒我非我、疾风飘雪雪非雪、流水含情情非情、妙语连珠珠非珠、网里交友友非友……(百度贴吧,2010-05-24)还有原创诗词:

(1)朋友,多么的虚无缥缈,只是幻象。朋友,恰恰是朋友,让我看得好朦胧。花非花,雾非雾,忧非忧,怒非怒。一种清晰的失落,仿佛能触手可及。(女性论坛,2010-05-24)

类似的还有“梦非梦、人非人、岸非岸、物非物……”双音节A的表达式出现的有“爱情非爱情、故事非故事、怨妇非怨妇、女人非女人、生活非生活”。相比之下,三音节就更少了:“伍某某非伍某某”,显然,“伍某某”应该是某人的名字,那么,当遇到复姓的四字名字时,就该出现三音节以上的“A”了。观察已出现的表达式,我们发现,名词都可以进入“A非A”式,此外还有部分代词,像人称代词“你、我、它他她”。

(2)《礼记》有载:“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3)故《周书》曰:“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家无三年之食者,子非其子也。”此之谓国备。(《墨子》)

以上二例说明了储粮以备凶年之需乃立国安家之本。例(3)意思是:国家若不预备三年的粮食,国家就不可能成其为这一君主的国家了;家庭若不预备三年的粮食,子女就不能做这一家的子女了。引文中出现了“国1非其国2”,“国1”承接上句,指无三年之蓄之国,“国2”指国家,“其”:他的;“子1非其子2”,“子1”指无三年之食之家的子,“子2”即子女,“其”指“它的”。“国非其国也”“子非其子也”均可作“国非国”“子非子”解,此二例中,“A非其A”可看作宽式“A非A”结构。

与“A非A”结构相类似的,还有“似A非A”类的表达:

(4)珉似玉而非玉,鸡类凤而非凤,物诚有之,人故宜尔。(《全梁文》)

(5)果如璞言,得大丛林,有一物似猴而非,走出。(《搜神后记》)

(6)人多说是许其似仁而非仁,以文势观之,恐不恁地,只是许其仁耳。(《朱子语类》)

(7)乃曰学问不可以惮烦。故君子恶夫似之而非者也。(章学诚《文史通义》 )

(8)蝴蝶一生花里活,似花还却似非花。最可人、娇艳正芳年,如破瓜。(《全宋词》)

(9)似花还似非花。要与闲梅相处,孤山山下人家。(同上)

(10)误入罗浮身外梦,似花又却似非花。探寒葩。倩人醉里,扶过溪沙。(同上)

(11)要之,禹稷似兼爱而非兼爱,颜子似为我而非为我。(《朱子语类》)

(12)似世系而非世系,似履历而非履历。市声俗轨,相沿不觉其非。(法式善《陶庐杂录》)

两个意义相反的动词“似”“非”,后面可以出现同一个词语“A”, 组成“似A非A”格式,相当于“像A却又不是A”的意思。这一格式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似A”表肯定性判断:像A;后一部分“非A”表否定性判断:不是A。从前后两部分的关系来看,是一种轻微的转折关系,“似A”却“非A”。(秦礼君,1988)

(13)此香此味,妙在似花非花,是露非露,有其芬芳,而无其气息。(李渔《闲情偶寄》)

(14)诸人徐视之,似人非人,似兽非兽,此所谓木石之怪。(《太平广记》)

(15)舅太太似笑非笑的瞅了一眼,也不言语,往外便走。(《九尾龟》三)

(16)此等人,因脚下忽生一股恶云,其色似黑非黑,类如灰色,人都叫做“晦气色”。(《镜花缘》上)

(17)年约三十余歲,衣裳甚是时新,深目高鼻,尖嘴寡腮,走进来似招呼非招呼的向秋谷点一点头,也不作揖,大模大样的便向炕上坐下。(《九尾龟》一)

(18)仁鼎被他这一番话,似教训非教训的说了一气。(《续济公传》下)

(19)他也不问商量何事,用一种似眯着眼非眯着眼的神态等待王金虎说话。(吴因易《梨园谱》)

在“似A非A”结构中,A可以是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如果说例(13)~(19)是严式“似A非A”,那么例(4)~(12)则可看作宽式“似A非A”,其中包括“似A而非A”“似A而非(A省略了)”“似A还似非A”“似A还却似非A”“似A又却似非A”。

此外,“此A非彼A”类的表达也相当普遍:

(20)此猴非彼猴(动物园之猴),不是阁下可任意戏耍的。(《市场报》1994)

(21)“台大固然是T大,淡江也是T大,虽然此T非彼T,也差不了多少!”(琼瑶《雁儿在林梢》)

(22)以争让言之,无条件打倒礼让与遏止争竞是同样的会错,同一让也而此让非彼让,同一争也而此争非彼争。(俞平伯《教育论》 )

(23)说花儿红得真好看,即使大雅明达如我们佩弦老兄之流者能辨此红非彼红,此赤非彼赤,然而究竟不妥。(俞平伯《坚匏别墅的碧桃与枫叶》)

(24)姓“农”的渴望科技投入,然而此投入非彼投入。(《人民日报》1996)

(25)“市场上销售的宋家馄饨都是假的”,但他既无力也无法昭告全市:此“宋家”非彼“宋家”。(《人民日报》1996)

(26) (小标题)此杜拉斯非彼杜拉斯(新华社新闻稿,2004)

(27)此姚葫芦非彼姚葫芦。此姚葫芦不是那个当了汉奸司令的姚葫芦。(《历史的天空》)

(28)《孽海花》中,瓦德西、赛金花二人之间没有任何苟且的行为,张鸿以此瓦德西非彼(《孽海花》中的)瓦德西的办法。 (《读书》)

(29)此之是,非彼之是也;此之非,非彼之非也。譬若斤斧椎凿之各有所施也。(刘安《淮南子》)

在“此A非彼A”结构中,A可以是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也可以是三音节以上,这一结构中的A有名词化的倾向,如例(22)中的“让”“争”,例(23)中的“红”“赤”。

例(29)之意等同于“此之是非彼之是,此之非非彼之非”,只是在此A与非彼A之间用逗号隔开,末句“也”表判断,可看作宽式的“此A非彼A”。

通过观察以上“A非A”“似A非A”“此A非彼A”的例子,在一定意义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似A非A”“此A非彼A”归入宽式“A非A”。我们发现,“A非A”与“似A非A”的模糊性较强,相比之下,“此A非彼A”与模糊对应得弱,甚至不存在模糊,尤其在同语A被标注说明的情况下,如上例(20)、(28),我们能清楚地感知A的不同所指。

(二)语义上

诗歌是一种唤起乐趣的特殊语言。路易斯(C.Lewis)说,隐喻是诗歌的生命原则,是诗人的主要文本和荣耀(束定芳,2000)。白居易《花非花》之所以有多种解读,正是因为读者不同的认知视角和思维方式。它可以是一首情诗,王汝弼眼中的“花非花,雾非雾”是隐喻的;它也可以是一首雅俗共赏、通俗有趣的谜语诗,谜底是霜。宋代僧人惠洪在《冷斋夜话》卷一中曾说:“白乐天每作诗,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从这一角度看,“花非花,雾非雾”则是写实性的,霜花虽带“花”字,却不是“花”,而是霜。“花”可指物之微细者,故称。

隐喻实际上是两个义域在概念上的映现(mappings),它利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A非A”结构中,虽然同语A的外部书写形式相同,但其内涵义却发生了变化,A1≠A2,即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领域里的联想义≠客观事物本身的存在义。以这一结构出现的隐喻可理解为将我们有关喻源域A2的知识结构的一部分映现于目标域结构A1上。

白居易《花非花》收录在《白氏长庆集》卷十二《真娘墓》《长恨歌》《琵琶行》《简简吟》之后,归入感伤类,可见其主要表达的是“哀伤”之情。其中极富朦胧意味的“花非花,雾非雾”二句正是真情的流露,甚至成了人们抒发感慨的闸口:

(30)花非花,雾非雾。旧识友,变陌路。(百度贴吧,2010-05-24)

曾经相识的朋友一时间行同陌路,忘却了昔日共度的美好时光,忘却了积淀多年的情谊,着实让人伤感,这种感伤、叹惋之情使作者不禁对真实存在的花和雾也产生了怀疑,由情至景,因为“旧识友,变陌路”,所以才觉得“花非花,雾非雾”,这是对“A非A”隐喻性的理解。

(31)花非花,雾非雾。天不老,情难绝。何故淡淡离人愁,晚风轻抚泪先流。(同上)

这是在写亲人抑或恋人之间的别离。离别多半让人难过,泪眼朦胧,于是视线变得模糊,看不清“花”和“雾”了,此时的“花”“雾”看上去和以前的不一样了。这可以理解为写实性的“A非A”。

隐喻是思维和语言的自然发展。“当人的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想要表达一些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时,人们将新认识的抽象概念与已认知的事物联系起来并找出其关联点,用已有的认识来对待新概念,于是产生了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投射。”(赵艳芳,2006:103)。事实上,隐喻认知与非隐喻认知之间并无绝对的明确的界限,如例(30)中,既可从情移至景,又可从写实的角度理解为触景生情,由“花非花,雾非雾”想到“旧识友,变陌路”。

(32)花非花,花期过了人空怨。雾非雾,独留我无梦无聊。(同上)

花败了,枝头空空;清醒时,雾亦是空。

(33)花非花,爱非爱。天天见,天天散。见如春梦几多时,散似朝云无觅处。(同上)

花开得快,谢得也快;爱来得快,去得也快。想要的留不住,不想要的却如期而至。

(34)花非花,人非人,草皆草,物冷了。(同上)

“物易人非”:花已不再是原来的花,人亦不再是原来的人,草茫茫一片,有刚长的,虽然看上去仍和过去一样,殊不知,万物皆因心境的悲凉而没有了温度。

以上三例也是网友在阅读白诗“花雾”二句之后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创作出来的,其创作灵感在于“A非A”的模糊意味:写实性的“A非A”表现为同一认知域内产生的模糊,而隐喻性的则表现为跨域模糊。

(三)语用上

“A非A”结构的语用功能分析,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眼:

1.辞格使用

“A非A”的使用,在辞格上主要是仿拟和引用。以下表达式就是仿拟白诗“花非花,雾非雾”两句生成的:

(35)二怪到得大户家,方才到夜,即从天井飞空,仍到牙媒家,把两个妇女迷了,背到荒村,问她来历。那妇女知梦非梦,把来历说出。(《东度记》下)

(36)若是,则身非身也,蝶也,飞眠宿食尽在花间;人非人也,仙也,行起坐卧无非乐境。(李渔《闲情偶寄》)

(37)梅村那首诗的题目是:《悲歌赠吴季子》,开头是“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销魂别而已,君独胡为至于此,生非生兮死非死,山非山兮水非水”,这些地方聂老记忆都有些模糊。 (《读书》)

(38)你有心非有心迷惑我/一相一对走了火入了魔/你似花不似花/如蝶舞的我/在敏感的风里非过/花非花恋非恋算是错非错 (视听在线,2010-09-02)

此外还有直接引用的:

(39)花非花,雾非雾,断人肠后无觉处,只留暗香一度…… (古龙《名剑风流》)

(40)我只能说这篇文章像是雾里看花,只是谈到即时所想,实在有些花非花、雾非雾。(新浪博客,2010-09-02)

(41)花非花/花的美麗其实很假/它的繁华太过嘈杂/为什么歌颂它/花非花/没有一个安静臂膀/总在独自炫耀什么/永不叫你采它(一听音乐,2010-09-01)

引用直接赋予新情境以模糊的意象,而仿拟则有意仿照白居易诗中现成的语言材料,根据表达的需要造出新的表达式,可以是语、是句、是篇,以使语言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

2.修辞功能

“交际需要语词的模糊性”,恰当地使用模糊语句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形式的模糊是为了表意的准确,而且它在达到准确要求的同时,往往还具有更丰富的语义内涵、更含蓄的言语风格。根据黎千驹(2006)关于模糊语句修辞功能的概述,我们认为“A非A”结构在修辞功能上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凝练性与含蓄性

一般来说,几乎所有的模糊语句都具有凝练性,它可以用较少的词语表达较为丰富的内涵。“非”即“不是”。“A非A”可以用“A不是A”“像A却又不是A”来表达,但显然,前者更凝练,表意也更含蓄。如:

(42)梦非梦,坎坷的人生靠爱心支撑。(《人民日报》1993)

(43)叙述者和叙述对象之间有一种自相缠绕然而又“梦非梦花非花”的关系,这同他语言“泉在涧石”的特色又是接近的。(《读书》)

(44)棋界一方天空,也像是被孙悟空的金箍棒给搅了一下,顿时天非天,地非地,破了格局。(《报刊精选》1994)

(45)有众生非众生。物非物。苦乐。我无我。净不净。烦恼非烦恼。业非业。实不实。乘非乘。知无知。陀罗骠非陀罗骠。求那非求那。见非见。色非色。道非道。 (《大藏经》 卷12)

2)发散性与哲理性

“A”与“非A”是两个互相矛盾的概念,两者组合在一起增强了语义的模糊性,这种“自相矛盾型模糊语句典型地体现了模糊语句的哲理性的修辞功能”。

(46)金老在电话那头笑了。他说:“花非花,雾非雾,美国人、日本人怎么说,我不管,反正永远当不了真。” (《读者》)

(47)颂莲朝前走了几步,说,花非花,人非人,花就是人,人就是花,这个道理你不明白吗?(苏童《妻妾成群》)

“花非花”“雾非雾”“人非人”,为何似花、似雾、似人,却又说不是?人们关于花、雾、人的联想一下子发散开来:“花”可以是迷惑人心的,像“花招”;可以是美丽漂亮的,像“如花、花面”;可以是华美繁华的,像“花衣、花团锦簇”;也可以是风流浪荡的,像“花花公子”。“雾”给人一种轻飘飘的感觉,如“雾绡”(像薄雾一般的轻纱);给人一种迷茫的感觉,如“雾茫茫、雾腾腾”;给人一种模糊不清的感觉,像“雾里看花”。而“人”似乎赋予了更多更复杂的意象:人情味、智慧、柔弱、高大、阳刚、热情、伟大、梦想、残忍、自私、傲慢、贪欲……四太太颂莲早起来园中看菊花,这时大少爷飞浦也来了,老远就直呼她的名字,而没有按辈分喊她“四太太”。颂莲说自己喜欢各种菊花,唯独讨厌蟹爪,因为蟹爪开得太张狂。倒是飞浦,他偏偏最喜欢蟹爪。颂莲说她猜也是,当被问及“为什么”,她说了上面这句话。事物在人的眼中被赋予特殊的感情色彩和深意,蟹爪之所以称之为蟹爪,是因为它的张狂。人与花、与其他万物犀犀相通,彼此之间都隐约有对方的影子,因此,见花如见人,见人似见花,“花就是人,人就是花”。

三、结语

修辞形式负载修辞意义。白居易诗《花非花》的多重解读以及诗歌所产生的朦胧意境正是由“A非A”结构所承载的,通过语形、语义、语用三个方面表现出来。从模糊语言角度看,这是其研究的内容之一。査德指出:“在自然语言中,句子的词大部分是模糊集的名称,而不是非模糊集的名称”(蒋有经,1991)。在语言运用中,有时需要准确、清楚;有时却需要模糊。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充分弄清、把握“A非A”结构的基础上,利用这一结构的模糊性去表达意旨、交流思想,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明君.白居易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王汝弼.白居易选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4]朱金城,朱易安.白居易诗集导读[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

[5]卢忠雷.模糊语言在语言表达中的修辞功能[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6]黎千驹.模糊修辞学导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7]秦礼君.说“似A非A”“以AVA”[J].阜阳师院学报(社科版),1988,(3).

[8]束定芳.论隐喻的诗歌功能[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6).

[9]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10]蒋有经.模糊修辞浅说[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

(成心漪浙江金华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321004)

猜你喜欢
白居易隐喻结构
ART IN THE FIELD
早冬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早春(节选)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论结构
即事
论《日出》的结构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