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虎”词义考

2012-04-29 06:55
现代语文 2012年2期
关键词:草率大词典马虎

摘 要:“马虎”是现代汉语中一个比较常用的词,有“草率、敷衍、疏忽大意、不细心”之义。作为一个记音词,“马虎”一词的词义到底从何而来呢?本文试考察“马虎”一词的词义来源。

关键词:马虎麻胡模糊

“马虎”是现代汉语中一个比较常用的词。《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草率、敷衍、疏忽大意、不细心。又作“马糊”。《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①草率、疏忽大意;②勉强、将就。所引几例均是现代汉语用例,未见古代汉语用例,可见“马虎”一词至少在表示这两个语义的时候是在现代汉语中出现的。从“马虎”一词的词义来看,“马虎”与现实生活中的“马”和“虎”显然是无关联的。“马虎”作为一个记音词,其“草率、疏忽大意”义到底从何而来?本文试考察“马虎”一词词义的来源。

一、“马虎”与“麻胡”

“马虎”之“草率、疏忽大意”义是在现代汉语中出现的。在“马虎”之前承担这一语义的应该是“麻胡”一词。“马虎”的本字应为“麻胡”。

“麻胡”一词在隋代已经出现,多指当时的人们用来恐吓小孩子的说辞,“麻胡”指凶恶的人。唐·李匡乂《资暇集》卷下“非麻胡”:俗怖婴儿曰“麻胡来”。不知其源者,以为多髯之神而脸刺者,非也。隋将军麻祜,性酷虐,煬帝令开汴河,威稜既盛,至稚童望风而畏,互相恐吓曰:“麻祜来!”稚童语不正,转“祜”为“胡”。而关于这凶恶的人到底是谁,说法却很多,有的认为是隋将军麻祜,有的认为是胡人麻秋,甚至还有文献记载“麻胡”是恶鬼的名字,莫衷一是。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芸》卷六:怖小儿之麻胡,前有秋,后有祜,又有刘胡及鬼,俱曰麻胡,凡四见。

清·翟颢《通俗编》卷三十四《状貌》篇中提到的“麻胡”表述很详细,不仅收录了《资暇集》《朝野佥载》《大业拾遗记》中有关“麻胡”的记载,并且认为有关麻胡的传说“数说各殊,未定孰是。今但以形状丑驳、视不分明曰麻胡,而转胡音若呼。”可见,“麻胡”到底指的谁或指的什么已无确切说法,“但以形状丑驳、视不分明曰麻胡”,“麻胡”已带有“模糊、不确定”之义。

清代以至近代,“麻胡”一词已经完全发展成为一个记音词。“麻胡”也写作“麻糊”,并且还有重叠形式“麻麻糊糊”。

1834年出版的《正因撮要·卷三·叠字》中有“清清楚楚、麻麻糊糊”两个反义词。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2回:“还有那六十万,值得了多少?麻麻糊糊拿了出来,好歹顾全个大局。”第104回:“我一向倒是吗吗糊糊的过了,你们越闹越不成话了!奴才跨到主子头上去了!”

朱自清《古诗一首》:“这两句从文义上看,只是说麻麻糊糊办完了公事,上快阁看晚晴去了。”

从以上文献材料我们明显可以看到“麻胡”的“不确定、不清楚、草率、疏忽大意”之义。《现代汉语词典》既未收“麻胡”条,也未收“麻麻糊糊”条,取而代之的是“马虎”及“马马虎虎”。

至于为什么“马虎”会取代“麻胡”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存留下来,刘瑞明在《“马”与“狗”的谐音示虚趣难词》中认为,“马虎”与“麻胡”之间是隐实示虚、设难成趣造词(所谓隐实示虚、设难成趣造词,就是有意隐蔽词中的真实理据,而用谐音的办法代写成与词义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用字,词义理解的困难换得了才智妙趣的艺术欣赏性。)古语“言之无文,行之不远”,“麻胡”平实无文,“马虎”趣难有文,生命力强,通行全国。笔者认为其说是有一定道理的。况且既然都是记音词,词语的意义与构成词语的词素意义没有联系,人们自然会选择比较常见易记的字来记录,在这一点上,“马虎”也较“麻胡”有优势。

二、麻胡与模糊

从上述材料来看,“麻胡”最初确实承担着“凶恶的人”的意义。其模糊性是由于所指的不确定性,其“模糊”义是引申出来的。真正承担着“不分明、不清楚”义的“模糊”在古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是这样的:

唐·崔珏《道林寺》诗:潭州城郭在何处,东边一片青模糊。

唐·杜甫《戏作花卿歌》:绵州副使著柘黄,我卿扫除即日平。子璋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二:绍兴间,曾天隐作中书舍人。曾亦贤者,然尝为蔡京引用。后修《哲宗实录》成,太上赵丞相要就褒赏修《实录》官,制辞上说破前后是非。曾以蔡之故,常主那一边,及行词只模糊。

《汉语大词典》:“模糊”又作“模胡”。

宋·胡宏《五峰集》卷二《与彪德美》:须是指摘分明说出,难为模糊说也。又《与谈子立》:见处要有领会,不可泛滥。要极分明,不可模糊,直到穷神知化处,然后为是耳。

从文獻中可以看出“模糊”与“模胡”为记音词,皆有“不分明、不清楚”义。由“不分明、不清楚”义引申出“草率、马虎”义:

明·朱棣《普济方》卷八十三《坤壬》:呕而发热用柴胡,此证多由胃气虚。怫郁诸经并表里,良医审视莫模糊。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二:自被严诏,终全大节,非特误国偷生之辈,不足供其奴隶,即仓猝遇寇,模糊捐生,幸厕忠义之林者,亦岂足比拟百一哉。

鲁迅《藤野先生》: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

《汉语大词典》中“模糊”有三个义项:①不分明、不清楚;②谓草率、马虎;③使模糊。仅从上述文献材料来看,“模糊”的第一个义项在隋唐时期已经出现,第二个义项至晚在明代就己出现。第三义项从第一个义项发展而来,有现代汉语用例:不要模糊了双眼。而“麻胡”作为表示“模糊”的“不清楚、不确定、草率”之义到了清代才出现。后来,“马虎”取代了“麻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模糊”又作“模胡”,有两个义项:①不分明、不清楚。②动词 使模糊。“马虎”指草率、敷衍、疏忽大意、不细心。与《汉语大词典》相比,“模糊”没有了“草率、马虎”义。这一意义仅由“马虎”来承担。由此我们可推论,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马虎”(本字“麻胡”)已将“模糊”的“草率、马虎”义分离出来,不再表示“不分明、不清楚”义。而“模糊”仅表示“不分明、不清楚、使模糊”义,不再表示“草率、敷衍”义。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实际使用情况也的确如此。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最初“模糊”承担着“不清楚、不分明”和“草率、敷衍、疏忽大意”的语义。而“麻胡”一词出现以后由于其所指的不确定性,慢慢也有了“模糊”一词的词义。从语音上来看,二者的语音关系也很密切,语音的相似性也是其可以承担“模糊”一词词义的重要原因。现代汉语中,“模糊”语义范围缩小只表示“不清楚、不明白、使模糊”义。“麻胡”则演变为“马虎”,用来表示“草率、敷衍、疏忽大意、不细心”义。

参考文献:

[1]刘瑞明.“马”与“狗”的谐音示虚趣难词[J].宁夏大学学报,2002,(2).

[2]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

[3]吴庆峰.“麻胡”讨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83,(3).

[4]徐时仪.“马虎”探源[J].语文研究,2005,(3).

[5]徐中舒.汉语大字典(八卷本)[M].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86~1990.

[6]杨冰梅.《莱州方言志》中“马虎”一词来历考[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王明月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315211)

猜你喜欢
草率大词典马虎
小马虎又错了
再见了,马虎猪!
糊涂的小马虎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异语
小马虎的糊涂演讲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单项填空答题失误分析与备考点拨
《汉语大词典》漏收宋代笔记词目补释
商务印书馆推出《新华成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