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课本拓展这根“魔棒”

2012-04-29 00:44赵娟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魔棒导学学案

赵娟

导学案授课模式带来的一大变化是授课内容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设疑引导学生探究。因此,导学案中“学习过程”这个环节基本采用“预习导学—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的导学流程,而其中“拓展延伸”部分的作用就更不容忽视。

在阅读教学中“拓展延伸”运用得好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实现课堂的优化和高效。可是,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语文学习中拓展延伸的意义,为了延伸而延伸,甚至把拓展延伸当做公开课的一个招牌,似乎哪一节课没有这个标签,就不符合新课标精神,就不是一堂好课。是不是每一堂课都必须有拓展?新的授课模式下,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拓展?这的确引发我们思考。

一堂课有无拓展导入的必要,必须从文本的角度考虑,延伸作为学习的一种形式,只能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因此,有效的拓展活动设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文本是拓展导学的基石。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紧扣文本作拓展,才能让阅读教学超越文本、反哺文本。同时,只有在学生充分研读课文的基础上,拓展、延伸才能有实效。拓展是课文生出来的花朵,而不是旁枝蔓叶,离开了文本就无所谓课文内外的衔接,也就谈不上向课外延伸。那种对文本解读囫囵吞枣、浅尝辄止的做法,学生未曾领略文本,就大谈延伸,势必导致教育引导价值的缺失,造成文本教学资源的浪费。

第二,教学目标是拓展导学的前提。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引领性,它规定着导和学的方向。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拓展延伸的导入,必须遵循教材的总目标,紧紧围绕课堂内容,瞄准教学目标而展开。拓展就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目标,是构成教学目标的必要补充,否则再精彩的拓展延伸也是表演作秀。

第三,语言训练是拓展导学的主体。大多数教师习惯于从文本中深化出一个教学主题,如《背影》中的“父爱”,《假如我是金色花》中的“母爱”,《孤独之旅》中的“成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童年趣事”等,而后在学案中导入关于此类话题的“说写”形式的拓展延伸训练,把语文课变成政治课、哲学课。其实类似感恩、爱国、自立自强等思想教育完全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来完成,语文课是要真正上出“语文味”来的,不仅应关注课文“写什么”,更应着眼于作者是“怎么写”的,因此阅读教学的拓展须以课文的言语形式为纲,在依托文本之下,导入一些语言学习的技巧和不同文体文章阅读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汲取课文中语言的精华,不断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

第四,把握学情是拓展导学的支点。准确把握学生学习情况,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拓展延伸更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做到符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在绘制导学案路线图时,要根据学生实际对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重组和安排,拓展延伸更要注意照顾学生个体差异,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思维活跃区,多设计一些难度各异的学习内容、不同层次的训练项目,变分配式教学为自由选择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鲜活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善于抓住课本拓展的契机,把握课本拓展的火候,用好课本拓展这根“魔棒”,就能绘制好导学案学习的路线图,实现课堂的优化和高效。

猜你喜欢
魔棒导学学案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乡愁导学案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雪姑娘的魔棒
“比例尺(一)”导学案
巧用“魔棒” 智能调控进程
“魔棒”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妙用
借多媒体之“魔棒”享英语“悦”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