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敏 高晓静
【关键词】河北曲阳;修德寺塔;明代;佛教造像
【摘要】2010年8月,在对曲阳修德寺塔进行全面测绘工作中,于第三层塔心室发现了一批遗物,包括题记、造像、经书、香炉等, 材质有铁、铜、陶、木、瓷、纸等,均系嘉靖十四年至十五年重修塔时留下的明代遗物,为研究本地区的佛教文化和佛教造像艺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修德寺塔位于曲阳县城西南恒州镇小南关村,距北岳庙西南200米处的修德寺遗址内,2006年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对修德寺塔进行有效保护维修,2010年8月对该塔进行了全面测绘工作。测绘过程中,在距地表约20米的第三层塔心室内发现一批佛教造像等遗物,现收藏于县文物保管所,兹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发现遗物的三层塔心室情况
修德寺塔为花塔和楼阁式塔相结合的七层砖塔,平面八角形,高32.29米,塔身除一层、三层设塔心室外,其余为实心塔体,不能攀登(图一)。发现佛教造像的第三层南面设有券门,可进入塔心室(图二)。经现场勘查,室内供有佛像、经书、香炉等,因长年有鸽子等鸟类在此栖息,室内地面堆积鸟粪厚达30厘米(图三)。佛像共四尊,其中北面中部设佛台,供奉观音坐像一尊,佛台下有瓷罐一件及经书一册;东侧有罗汉立像一尊;东、西两面设佛龛、佛台,各供坐佛一尊,佛台前放置陶香炉一个。东南面墙上有墨书题记数行:“大明国直隶真定府定州曲阳县□□」嘉靖拾肆年三月□□□」□人张友苗秀□□□」陈大□同六人供奉善□重修宝塔一□」功德善女人杨氏同合家□□」周氏韩氏□□」助缘善人张虎……善人张……」□□□人义……」”(图四)。西北墙面彩绘有一云纹斗形匾题,匾心内墨书“北岳”二字(图五)。另外,发现铁质风铎2个。
二、遗物介绍
铜观音坐像置于塔心室北面正中的佛台上,面南而坐,通高35厘米。观音结跏趺坐于莲座上,右手作说法印,左手置于脐前作禅定印,头戴宝冠,面庞丰腴,双目垂俯,体态丰盈,形象端庄,外披大衣,内着裙,佩戴颈饰、胸饰、耳韨、腕钏等饰物,衣缘錾刻缠枝花卉,制作精细。莲座为三层仰莲瓣式(封二,1)。
铁坐佛置于塔心室东侧,面朝西南,通高87厘米,肩宽41厘米,底宽67厘米,保存基本完好。坐佛结跏趺坐于莲台座上,双手结禅定印,身穿通肩大衣,双耳垂肩,头上肉髻圆隆,额际宽平,面颊丰满,双目微合,眼睑低垂,神情严肃(封二,2)。铁佛的胎体厚重敦实,比例匀称。右肩处残缺,分别有直径5厘米、3厘米的两个洞。背部残缺,有一直径7厘米的洞,洞下方刻有铭文:“□□十五年四月初四日一芦」□心善人德花造佛一尊」任城善人谷子孝」刘进孝靳章」崔进刘尚仁□□」女善人刘氏杨氏」金火匠人杨进」李现」李万”(图六)。在铁佛腹内发现有一件长28厘米的锡质花束,上有一直径6.6厘米的铜镜及宋代“圣宋元宝”钱币一枚(图七,1)。
木雕罗汉置于塔心室铜观音坐像东侧,面朝西,通高41厘米,底座长16厘米,宽11厘米,基本完整,有虫蛀腐蚀现象。罗汉为站立状,光头,两耳下垂,面目祥和,略带微笑,目视前方。双手于胸前合十,指尖向下弯曲呈祈祷状。身穿右衽长袍,外披袈裟,长袍由两臂肘部下垂于膝,跣足站于方形台座上(封二,3)。
木雕背光坐佛置于塔心室西侧,面朝东,通高75厘米,背光中部缺失,有虫蛀腐蚀现象。坐佛高33厘米,结跏趺坐于双层莲台座上,双手掌心朝上,右手搭于左手上,头顶肉髻,螺发,面带微笑,双目微闭,两耳下垂,眉间有白毫,身披袈裟半裹于身,右胸与右臂裸露在袈裟之外,身后插有透雕舟形火焰纹背光。莲台座下又置须弥座,须弥座高19厘米(封二,4)。
陶香炉置于铁坐佛和木雕背光坐佛前的地面上,高22.5厘米,直径21厘米。器形呈鬲式,束颈,鼓腹,三袋足,双耳残缺。胎体厚重,胎质粗松(图七,2)。
酱釉瓷罐放置于铜观音坐像前的地面上,发现时已被鸟粪所埋,通高11厘米,口径9.7厘米,基本完整。口微敛,鼓腹,圈足,施釉不到底,近口部有两周弦纹(图七,3)。
风铎2件,铁制,当为塔角风铎。形制相同,高27厘米,均已残缺,一件刻有“嘉靖十五年造”、“善人张钊费氏”铭文(图八,1),另一件刻有“嘉靖十五年造”、“张妙信造铃”铭文(图八,2)。
经书一册,为《佛顶心大陀罗尼经》第三卷,放置于铜观音坐像前,被鸟粪所埋,纸质,长29.5厘米,宽10厘米,保存较好。该书为经折装,雕版印刷,经文楷书,位于下方,上方为插图,描绘各种佛教故事,经文与插图布局得体,刊印精致,图文清晰美观(图九)。
在整理这些遗物时,从铜观音坐像内掉落一个纸团,因变色、老化已破损,小心摊平后发现其长约38厘米,宽约5.8厘米,上有文字,现将部分清晰的抄录如下:“未完」正月分」壹件为处置总部钱粮事本年正月拾玖日蒙」本府纸牌据经历司呈抄蒙」巡按直隶监察御史李案验奉」都察院巡按直隶顺字柒千叁佰柒拾肆号勘合劄付前事印□即将先提未解部粮」□限不到县丞王宁行提到官枷扭差人星驰」解府施行」前件本年拾贰月初捌日申解讫」承行该吏磨世隆」壹件为征收嘉靖拾肆年秋粮事本年正月贰拾壹日蒙」本府贴文奉」钦差巡抚右副都御史周案验前事奉续又据经历司呈抄蒙」巡按直隶监察御史李案验奉」都察院巡按直隶顺字柒千叁佰柒拾伍号勘合劄付亦为前事仰县即行掌印官壹体钦」遵查照施行仍将遵行过日期缘由同不违依准」申来查考」前件本年贰月初柒日申缴讫」壹件为巡视民瘼等事本年正月贰拾柒日蒙」本府纸牌案照先奉」户部真字壹千伍百柒拾陆号□□内壹件岁报文□……”该文中提及的“勘合”,即古时文书加盖印信,“劄付”即官府行下的文书,由此可知,此纸的内容为明嘉靖十四年的官方文书,具体内容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三、结语
据史料记载,曲阳修德寺始建于隋开皇三年(583年),是隋朝第一批颁赐舍利的30个寺院之一。修德寺塔为舍利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后经各代修葺,现存塔体为宋代遗构,造型别致,建筑独特,是花塔中的特例,也是研究宋代寺塔建筑的重要实例。
从这次塔心室发现的遗物和现场勘查情况看,此塔在明代进行过重修,这也与史料的记载相吻合。《曲阳县志》载:“修德寺在县城外西南,……寺南有修德寺塔,明时重修(俱有碑)。”[1]1955年李锡经在《河北曲阳县修德寺遗址发掘记》一文中称:“塔旁有明嘉靖十九年重修塔碑。”[2]从这次发现的塔心室墙面题记“嘉靖拾肆年三月……同六人供奉善□重修宝塔一□”,铁坐佛铭文“……十五年四月初四日”,风铎上“嘉靖十五年造”等题铭以及遗物的特征等多方面分析,我们认为,这次在三层塔心室发现的文物均系嘉靖十四年至十五年重修塔时放置的明代遗物。
这次发现的遗物材质种类较多,有铁、铜、陶、木、瓷、纸质等,造型美观,做工精美,各具特色,在曲阳县是首次发现,为研究本地区明代的佛教文化和佛教造像艺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
[1]清光绪三十年《曲阳县志》。
[2]李锡经:《河北曲阳县修德寺遗址发掘记》,《考古通讯》1955年3期。
〔责任编辑:许潞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