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联合肝素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2-04-29 00:58:08张忠明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2期
关键词:静脉溶栓尿激酶急性心肌梗死

张忠明

[摘要] 目的 探讨尿激酶联合肝素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标准的患者66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实验组于溶栓前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 U静推,随后两组均给予尿激酶150万U加入100 mL0.9%氯化钠溶液中,于30 min内静脉输注溶栓。 结果 两组CK、CK-M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实验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治疗水平。实验组总有效率84.85%高于对照组72.7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尿激酶联用低分子肝素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安全有效, 应用较方便,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尿激酶;肝素;静脉溶栓;急性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 R542.22[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02-0062-02

The clinical efficiency study of urokinaes and heparin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ZHANG Zhongming

Cardiology Department of Wenzhou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Wenzhou 32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lue of the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urokinase and heparin treatment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All 66 case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given thrombolytic therapy,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5000 U heparin bolus. Then 1500 000 U of urokinase were given in two groups by adding 100 mL normal saline in 30 minutes intravenous infusion thrombolysis. Results CK, CK-MB levels in both groups decreased, which was low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e level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wned a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84.85%,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2.73%. All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t is safe and efficient to use urokinaes and LMWH for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MI, which deserves to be popularized in practice.

[Key words] Urokinase; Heparin;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内科的常见病,梗阻发生时,冠状动脉堵塞的时间越长,心肌损伤就会越广泛。因此,及时准确地作出诊断并给予积极合理的治疗是降低急性期死亡率、改善长期预后的关键[1]。研究表明实施静脉溶栓治疗,不仅能够阻止心肌梗死的发展,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2]。本院2008年3月~2010年12月对66例AMI患者采用尿激酶联合肝素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的AMI患者66例。其中男41例,女25例,年龄38~75岁,平均54.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变程度等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病例纳入标准[3]:①典型持续性胸痛时间超过30 min且舌下含硝酸甘油不缓解;②心电图至少2个或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1.0 mV;③发病时间6 h内;④年龄不大于75岁;⑤除外溶栓禁忌证。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接受常规心电监护,急查血、尿、便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均于溶栓前嚼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咯雷300 mg。

对照组给予尿激酶(50万单位,国药准字 H20056337,北京赛生)150万U加入100 mL0.9%氯化钠溶液中行溶栓治疗,于半小时内静脉输注;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溶栓前给予低分子肝素(0.4 mL:4100 AXaIU,国药准字J20040118,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5000 U静脉推注治疗,给予尿激酶后于半小时内静脉输完。溶栓开始后每半小时记录心电图1次;发病6 h起每2 h复查全套心肌酶谱;两组均按需使用其他辅助药物。

1.3 观察及监测项目

①生命体征;②持续心电监护观察有无再灌注心律失常, 根据需要做全导ECG检查, 监测心电图动态变化;③胸痛减轻情况及缓解时间;④监测血清CK酶及其同工酶CK-MB等的动态变化,观察两者的水平变化。

1.4 溶栓效果判断

1.4.1 溶栓成功指标①自溶栓开始后2 h内,胸痛解除或缓解程度超过>70%;②2 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③2 h内心电图上原抬高的ST段下降>50%;④血清CK酶峰值≤16 h或CK-MB≤14 h。除①②组合外,符合上述2条以上即可判定为再通。

1.4.2 疗效评定显效:达到血管再通指标;有效:未达到标准,但胸闷、胸痛在溶栓3 h后明显减轻,原抬高的ST段回落≥1/3;无效:未达到显效或有效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

两组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但实验组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主要心脏标志物检测结果

两组治疗前CK、CK-M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K、CK-MB水均明显下降,但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疗效和预后情况

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84.85%,高于对照组72.7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P<0.05)。见表3。

3 讨论

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斑块发生糜烂或破裂,引起血栓形成和梗死相关动脉的闭塞[4]。在我国,静脉溶栓已成为目前相对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治疗手段。它是通过溶解动脉或静脉血管中的新鲜血栓使血管再通, 从而部分或完全恢复组织和器官的血流灌注。因此可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尿激酶是我国应用最多的溶栓剂,可以与机体内纤溶酶原形成复合物促使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纤溶酶通过降解纤维蛋白达到溶栓目的;而肝素属于抗凝剂,在体内外均有强的抗凝作用,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凝聚和释放,可延长凝血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两者联用溶栓治疗后,患者的胸痛症状均有所缓解,ST段下降时间和酶峰出现时间均缩短;两组患者治疗前CK、CK-M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CK、CK-MB水均明显下降,且实验组下降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溶栓后,实验组血管再通显效率为30.30%,而对照组仅为18.18%,总有效率对比,实验组可达84.85%,高于对照组的72.73%,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证明尿激酶溶栓之前静脉推注肝素能显著提高再通率,且无明显的增加出血并发症,显著改善患者预后。虽然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基本是安全的,但此过程中可能有出血、低血压、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心律失常等问题,也应引起关注。医务人员要时刻注意血压和心电图的监测,并监测出、凝血指标,充分考虑到溶栓治疗的各种禁忌证,溶栓过程中严格掌握尿激酶的剂量, 严重的副作用和并发症都是可以避免的。

总之,尿激酶和肝素联用静脉溶栓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能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率;副作用小, 患者乐于接受,特别适合在基层医院或急诊科进行,不仅能赢得更多挽救患者的机会[6-9],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雄心. 急性心肌梗死在基层医院的救治体会[J]. 临床急诊杂志,2009,10(2):98-99.

[2]陈倩.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32):52-53.

[3]叶任高. 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94.

[4]李顺辉,张卫,涂颉洪,等. 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7):40-41.

[5]秦有成,杨志伟,高兰秀. 急诊抢救急性心肌梗死38例临床体会[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7):857.

[6]孙继春. 6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6):67.

[7]马洪宇,丁慧敏. 228例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1,8(26):43-44.

[8]夏菊辉.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比较[J].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3):78-79.

[9]孙红波,张晓辉.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评价[J]. 中外医学研究,2011,9(23):21-22.

(收稿日期:2011-10-31)

猜你喜欢
静脉溶栓尿激酶急性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中外医疗(2016年15期)2016-12-01 04:25:49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干预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中外医疗(2016年29期)2016-11-30 06:27:26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16:30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09:54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分析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2:06:09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