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多种有效教学模式 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2012-04-29 21:54赵宝良张晓仲
吉林农业 2012年2期
关键词:伊通现代农业农民

赵宝良 张晓仲

当新一代农民怀揣梦想,涌向城市,将身后那片土留给渐老渐衰的父辈时,“未来中国谁来种地?”“现代农业谁来承当?”这些难题已经迫在眉睫!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农村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职业农民正在走进中国农村广袤的舞台,成为支撑中国现代农业的主体。中国职业农民群体的形成、发展、壮大,离不开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全面推进。因此,探寻“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加快培育职业农民,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事关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

时代发展,呼唤农民教育培训要走基层、接地气。发展现代农业,根本在科技,因此,培养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和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自从伊通农广校加挂“伊通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牌子后,就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承担农民培训任务,要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者走下教室讲台,深入乡村农家,接地气,访民情,及时了解新时期农业经济形势下,农民的急、难、忧、盼,农民的所思、所想、所需,如此才能明确服务方向,办农民之所需,解农民之所忧,做农民之所盼,全心全意为农民办实事、谋福祉,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实施好阳光工程、科技入户、新型农民培训、创业培训、冬春科技服务。伊通县农广校全体教职员工2011年11月7日~12月9日分别在大孤山镇、三道乡在基层农业推广站配合下,走街串户计221个村,培训《高淀粉玉米栽培技术》8011人次,为科学种粮提供科技支撑。

随着新农村建设前线的推进,农民对培训也产生了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走基层、接地气”,是落实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载体和根本途径。只有到了生产第一线,才能听到农民的心里话;只有“俯下身”,才能对培训的需求了解得更深切,更好地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也只有真正地“弯下腰”,在谈话中谈农事,在田野间感民情,才能更好地“送教下乡”——使优秀的专家学者、培训教师及时请到田间,把优质的农业技术、媒体资源和人才培养“三进村”。根据农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训需求,构建丰富的教育内容,运用多样性的培训方式,不仅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还要立足于改变观念、更新理念,传播普及法律、文化、生态、卫生、市场营销等知识,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根据农村经营主体的多样化、现代农业的高度组织化要求,把农民教育培训办到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种养大户中,加快培养职业农民,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火热的实践在呼唤我们,伟大的时代在期待我们,到基层去、到田野间去、到农民中去、到农业合作组织中去、到农业企业中去,这是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服务农业、服务农村的根本所在。以往,老一辈农民教育工作者“铜头铁嘴橡皮肚子飞毛腿”走遍乡村大地、服务广大农民;今朝,新一代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者怀着服务“三农”的深厚情感,投身到“走基层、接地气、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活动中,要“身入”更要“心入”。“一身汗、两腿泥”,我们才能把教育培训办到广阔的田野间,办到农民的家门口,办到农民心坎上。

猜你喜欢
伊通现代农业农民
伊通烤烧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依兰—伊通断裂带黑龙江段构造运动特征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沁园春·伊通满族博物馆观感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