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水先知

2012-04-29 14:30万然
源流 2012年2期
关键词:蔡京先知春江

万然

宋元丰八年(1085年),苏东坡在汴京见僧惠崇所画《春江晚景》后,写绝句二首,其一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有人提出了批评,认为水暖不暖应该是鱼先知。也有人反批评,认为画中就是鸭,鸭先知不会错。画我没看过,如果真的要争论谁先知道水的温度,我认为还是水先知。

齐白石老人九十二高龄时画了一幅画,名《荷花影》。此画寥寥几笔,上面是一朵红荷花,下面是几条水波和荷花的水影及几只蝌蚪,最大的特点是荷花在水中的影子是正的,不是反的。是否错了?作者没有发表意见。而薛永年却发表了题为《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见1983年第5期《名作欣赏》)的评论,认为画中“正影”不是败笔,是齐白石的神来之笔。影子画错了,还得到非常高度的评价,因为齐白石是名人。如果是无名小卒画的,那就连“作品”两字也算不上,只能丢到废纸篓。

也是在那个时候的《名作欣赏》,刊登了一篇评论日本几位书法家书法作品的文章,附有那几位书法家的作品。我们的评论家对这几幅作品的评价真是妙笔生花,但错误最严重的地方在于评论家用政治口号来评论艺术,他对一幅草书是这样评价的:这幅作品如何的好如何的好,尤其是作品的主题——四个狂草“风吹不倒”,象征中日友谊风吹不倒。糟糕了,只要懂草书的人就看得出来,那四字不是“风吹不倒”,而是“风吹则倒”。这只能怪评论家自己粗心,把草体的“则”字误以为是“不”字。果然下一期编辑部做了更正。这一更正,给了我们的评论家一记响亮的耳光——中日友谊风吹则倒?中日友谊是风吹不倒的,但我们那些喜欢用政治标准来评论艺术的评论家则自己“吹”倒了自己。这只能说“春江水暖风先知了”。

杂文家章明先生也不小心犯了一回小小的错误。他在2002年第一期的《同舟共济》发表《不仅仅是“幽默”》一文,认为蔡京的《西江月》“也很拙劣”。蔡京的词是这样的:

八十一年住世,三千里外无家。如今流落向天涯,梦到瑶池阙下。玉殿五回抡相,彤庭几度宣麻。只因贪恋此荣华,便有今日(疑为“朝”)事也。

朝闻道,夕死可矣。蔡京从一个权倾一时的宰相被流放到三千里外,临死前填了此词,正是他对一生的总结,对过去的忏悔,不失情真意切,虽不算优秀,但也不是“很拙劣”。只是我们的批评家用对大奸贼的痛恶来评论其人的作品了。

以上几个例子告诉我们,评论艺术作品,千万不要动不动就用政治的眼光和个人的感情作为标准。

猜你喜欢
蔡京先知春江
最特别的树
春江水暖鸭先知
实话
我不是什么先知
春天的小先知(外两首)
蔡京忏悔录
蔡京忏悔录
春江水暖鸭先知
CFD Simulation of Flow and Mass Transfer in Structured PackingDistillation Columns*
蔡京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