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酒文化” 酿出了什么

2012-04-29 00:44:03赵蓓蓓
四川党的建设 2012年2期
关键词:酒文化腰包喝啤酒

赵蓓蓓

中国人在酒文化中浸淫已久。五千年的酒文化延绵至今,伴随经济的大发展而异常繁荣。特别是在公款消费的助推下,官场上的饮酒之风可谓登峰造极,以至享誉华夏的茅台酒已经事实上跻身奢侈品行列。“酒兴”如此这般地畸长,并未使酒之文化气味愈来愈浓,反而使之与“文化”二字渐行渐远,与歪风邪气越走越近。如今在喝酒已成“重要工作”的某些官场,充斥其间的,是浓浓的腐败之味、乖戾之气、愚昧之态、谄谀之风。有民谣为证:

“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同志可放心;能喝一斤喝八两,这样的同志要培养;能喝白酒喝啤酒,这样的同志要调走;能喝啤酒喝饮料,这样的同志不能要。”

“公家出钱我出胃,吃喝为了本单位。”

“穷也罢富也罢,喝罢!兴也罢衰也罢,醉罢!”

“领导干部不喝酒,一个朋友也没有;中层干部不喝酒,一点信息也没有;基层干部不喝酒,一点希望也没有;纪检干部不喝酒,一点线索也没有。”

酒喝到这份儿上,还有何文化可言?!

当下官场,不仅几乎是无酒不成席,而且是无好酒不成席。因为是公款吃喝、公款招待,用不着掏个人腰包,所以,酒要档次高,才能显示规格高;酒要喝好甚至直到把人喝倒,才能显示热情。酒不仅被用来勾兑感情,还被用来勾兑业绩、利益、权力甚至情色。有这样一种“理论”:只要没把公款装进个人腰包,吃了喝了算不了什么,有不少人对于在官场多年“吃了个肚儿圆”颇为坦然。

在酒风日盛且越来越被庸俗化、低俗化的今天,酒这种醇香清澈之物已被腐败的官场文化“发酵、蒸馏、勾兑”得面目全非:有人设高档酒宴取悦上级,有人以酒送礼谋取私利,有人将劝酒灌酒罚酒作为一种乐趣,有人把命令下属喝酒视为一种权威,有人因嗜酒醉酒而忘乎所以、不理政事、贻误工作、丑态百出,有人不想喝酒陪酒却欲罢不能、痛苦不堪,有人因终日陪酒而伤身害体、家庭不和甚至“以身殉职”,每年因公款吃喝而糟蹋的食物、浪费的钱财更是令人触目惊心……

从“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到“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中国酒文化特别是腐败官场的“酒文化”已经堕落到什么地步,是该清醒地思考一下了。酒可怡情,亦可丧志,还可亡国,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

猜你喜欢
酒文化腰包喝啤酒
威信要靠腰杆硬,而不是“腰包鼓”——葛村与他们的的主心骨
当代陕西(2020年16期)2020-09-11 06:21:12
好想好想喝啤酒
在德国喝啤酒
华人时刊(2018年15期)2018-11-10 03:25:26
腰包回潮
大肚腩腰包
百姓腰包更鼓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20:42:44
浅析酒文化的人文意识因素
文教资料(2016年24期)2017-02-21 19:06:50
论中国养生文化
以酒道引领中国酒文化的发展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1:31:34
浅谈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
求知导刊(2016年24期)2016-10-14 15: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