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立新
水下摄影,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艳丽多彩的珊瑚礁、奇异多姿的海洋生物等自然类的题材,然而,人文历史类题材水下摄影也非常具有魅力。人们对沉没的船只,坠落的飞机,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被水淹没的建筑物等的探寻、调查、研究、发掘等过程;人类在水中生产生活的情景,如捕鱼、竞技等,都是水下重要的拍摄题材。这类题材须根据拍摄环境、目的、成像质量等要求,对相机、镜头、辅助光源等进行选择。除局部细节需使用微距镜头外,多采用超广角、鱼眼镜头。同其他题材相同,水下摄影第一法则就是尽可能靠近被摄体,尽可能降低相机镜头与被摄体之间由于水对成像造成的不良影响。
在深度小、水体透明度好的情况下,尽量使用自然光,选择水面平静,上午10时至下午3时阳光入射角较大的时段进行拍摄,如条件允许,根据不同水质选择滤色镜,海水、淡水选择专用的橙色或品红色片平衡色彩;在深度大,需要还原被摄体颜色,自然光线无法满足时,使用水下闪光灯或持续光源。由于人工光源的光线中,不同波长的光波同样会被水吸收,为充分还原色彩,人工光源同样需要尽可能靠近被摄体。
在曝光控制上,应降低2/3~1/3档曝光,确保深蓝色海水或暗绿色淡水背景曝光,前景则需要通过调整人工光源满足正确曝光。另外,需适当调整人工光源照射角度,尽可能减少镜头前水体中浮尘被人工光源照亮反射到镜头,出现雪花现象。拍摄中,应尝试将潜水员或水生生物作为第二主体拍摄在画面中,起到比较的作用。其次,选择合适季节、时间,尽量避免海浪、海潮、降雨等因素导致的泥沙、浮游生物等对透明度的不良影响。
责任编辑/李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