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衡柯
一进电梯,陈光标随即斜靠在电梯壁上,手护着左肩,低着头轻声说了一句“扭伤了”,神情显得疲惫和痛苦。出电梯后,他身边的下属马上紧张忙活起来,搀扶他进休息室,开始给他搓揉按摩。
这是10月10日下午在“为被砸日系车主换车”活动结束后,陈光标搭电梯上6楼的办公室时的场景。在这个持续两个多小时的活动上,一袭绿西装、绿领带、绿帽子的陈光标先后唱歌跳舞、打太极,甚至表演自行车杂技——就是在玩杂耍时扭伤了左肩的肌肉。
有着“中国首善”之称的陈光标,近几个月来踏准了多个举国关注的热点,包括在钓鱼岛、食品安全、理性爱国、莫言获奖等新闻画面中“抢镜头”。尤其在10月11日莫言获得了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后,陈光标提出赠送房子给莫言一事引起极大争议——舆论斥之为土财主给文化人的“嗟来之食”。
经历了去年“慈善注水”的质疑事件后,陈光标在今年初将2012年定为“低调之年、反思之年、学习之年”。然而,他在各大新闻事件中的“搀和”力度比2011年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不仅没低调下去,反而更高调了。这会把这位“中国裸捐第一人”推进更多的质疑中去吗?
“标哥”的秀场
到了南京市江宁区开发区,只要跟出租车司机说“要到陈光标的公司”,就会被带到南京黄埔防灾减灾培训中心——这是陈光标2009年出资1.3亿元捐建而成,其后他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下称“江苏黄埔”)办公地点搬到了此处。他这一迄今为止最大的捐赠被质疑是曲线介入房地产的意图。
与江苏黄埔比邻的多是低调的制造型企业。工作时间内,园区道路上少见行人,只见货车穿梭的身影。而10月10日的换车活动让安静的园区热闹起来:43位车主及家人从各地赶来,领取陈光标免费赠送的国产汽车,此外,还有来自全国的逾90家媒体。
这要从9月中旬“日系汽车被砸”事件说起。9月18日,陈光标发布了“紧急通知”,称面向全国被砸坏的汽车,只要车主是他的七大微博粉丝,凭当地公安机关有效证明,他将无条件为其办理以旧换新活动,数量不限。据陈光标介绍,他从数万封申请邮件中,最后筛选出43名“幸运儿”。
当天活动伊始,这些车主以列队踏步入场的形式亮相,而讲台上的陈光标仿似一位检阅队伍的领导,在工作人员汇报“集合完毕”之后,发出响亮、有节奏的“按原计划进行”指令。
接着是陈光标的表演时间。他时而引吭高歌,时而在车顶上跑跳,时而举起自行车耍弄,甚至还想骑着自行车往下冲。他身后的人们挥舞着五星红旗,车阵前方是各种摄影师的长枪短炮,天空中还有一架载有摄像机的微型航拍直升机,俨然一副巨星开唱的架势。
他在现场献唱了《我爱你中国》,这是当红节目《中国好声音》冠军梁博最后获奖时唱的歌曲。据公司员工透露,这是陈光标为了当天活动特意现学的歌,此前几天,他总在公司里哼唱。
细心的人很快对整个活动蹊跷之处发出疑问:尽管能确定陈光标已购车,但为什么现场会出现疑似冒充的车主?而且为什么车主们对整个遴选过程都避而不谈呢?
除了回应“因部分车主不愿意戴绿帽子上镜,而让工作人员顶替参加活动”外,陈光标再也没有作更多的解释,因为他紧接着到外地继续做慈善了。看起来,这只不过是陈光标的一场表演秀而已。
粗略梳理一下今年陈光标的部分高调事件:从年初发放环保自行车,设置黑胶囊产品举报热线,种植有机粮食全国便宜销售,在《纽约时报》登钓鱼岛主权广告,到北上广贩卖新鲜空气,再到最近的要赠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家莫言房产。毫不例外地,“标哥”成了每一幕的主角。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秘书长刘小钢曾公开表达了对陈光标的看法:“我不否认我之前是他的粉丝,我认为只要拿出真金白银帮助别人都是好事。但慢慢地我发现他背离了公益的精神,公益的焦点应该是放在被助者身上,而不是个人身上放大自己,所以我现在对他打了一个大问号。”
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后,陈光标赶赴日本,并在微博上图文并茂曝光自己的救灾行踪。其中有网友因为他在照片中动作生硬,怀疑是摆拍。
但是在今年9月的“钓鱼岛主权”事件以后,被贴上“民族英雄”标签陈光标公开表示:“如果日本现在地震,我肯定不救。”这种表述让陈光标看起来并没有一致的慈善理念,只是纯粹追逐新闻效应罢了。
正如一位接近陈光标的人士描述:“他的思维很灵活,说出来之后没过五分钟就有了其他的想法。再过一天又有其他想法。”
将高调进行到底
在放着十几双皮鞋的休息室里,两位女士轮流为受伤的陈光标按摩肩膀。一位员工匆忙走进,向陈光标汇报:“我们今天活动的新闻稿在几个网站刊登了,都是正面的。”
闻讯后陈光标喜上眉梢,当即说出一段评语,让下属再作发布。这一次是去年他被质疑“慈善注水”以来,他首次让这么多记者如此贴身地采访。
约20分钟后,他来到办公室,接受记者们的采访,并配合各家媒体摄影师的拍照。办公室里是成套暗纹雕花红木家具,中间是挂着陈光标参加各种会议入场牌的屏风。办公室外的走廊墙上,贴满各种慈善的荣誉奖状、证书等。
除了新闻稿,陈光标也很在乎他在媒体上的形象。当一位摄影师要他摆侧身造型时,他半开玩笑半谨慎地问:“你是要将我拍成小偷吗?”
而且,他似乎早已预料到媒体们对他“高调行善”的质疑,甚至未等记者们将问题一条条细列开来,陈光标就逐个开始反驳。
针对陈光标的质疑集中爆发在2011年,主要围绕着三个重心:以炒作牟利、诈捐、暴力行善。具体包括以捐赠与地方政府打好关系,从而承包当地项目;捐款对象不存在,实际捐款数小于公布数额;直接发放钱财并非最优慈善选择等。
有备而来的陈光标让秘书拿出了一本1寸厚的复印材料——名为《陈光标在全国十多个省、市、地区慈善公益捐助款物证明材料》。这本材料的封面上显示,里面的内容包括了他或公司部分捐赠票据复印件,荣誉证书复印件,受捐赠单位感谢信复印件等。现在,这些材料已经成为他办公室内必备的东西。
从开演唱会送猪羊、拖拉机,到派发现金与受赠者拿着钱来拍照,再到赠送环保自行车,陈光标的“暴力慈善”一直存在着争议。有人认为他毕竟真金白银捐了钱出来,哪怕是高调的形式也可以接受。但是,一旦这些慈善行为涉嫌“注水”,或者其中过程不够透明,就会让多数人无法接受。
陈光标将遭受质疑归因为“都是高调惹的祸”。在去年深陷“慈善注水”漩涡时,陈光标的父亲面对电视镜头说:“有些话他听不进去,如果他能做事天知地知自己知道,不要天天张扬,就不会有今天的风波了。”他的母亲更是老泪纵横:“我们现在劝他改了,劝他要低调,不能像原来那样。”
当时的陈光标承认自己正在调整,表示“做慈善有点过于急躁了”。去年,台湾首富郭台铭肯定了陈光标的慈善行为,但也认为捐钱做善事其实不必赤裸裸,应该让受赠者有尊严。
然而,时隔一年,陈光标不仅故态复萌,而且变本加厉。今年以来,除了上述的种种标新立异之举,他还主导了扮演雷锋、砸铅酸电池电动车等多起抓人眼球的演出。他对本刊记者说:“如果你一定要认为这是作秀的话,那么我说这种作秀越多越好,因为能帮到更多的人。”这是陈光标反复强调的“作秀逻辑”。
难道他非要保持高调不可?
资金仍然成谜
从陈光标的前员工张尚武的描述中,可窥陈光标高调背后的“一斑”。
在2001年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体操夺冠的张尚武,2005年因伤退役,后因盗窃入监服刑三年十个月,出狱后沿街卖艺乞讨。其身世被媒体广泛报道后,被陈光标以逾万元的月薪聘任,成为其公司的“慈善部副部长”和形象代言人。三个月后,感觉“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张尚武主动请辞,并说陈式“暴力慈善”自己也很不认同。
根据媒体的报道,张尚武所接触的陈光标“很累”,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勤快,一天能睡个三四个小时就不错了。“这确实是过人之处,今天飞贵州高原,明天去青海,后天又去北京了。”有一次,随行的张尚武看到陈光标瘫倒在飞机座椅里,便劝他找时间歇歇。陈光标摆摆手说:“我不歇,我不歇,我不能歇。”
在以高调慈善扬名的同时,陈光标的公司业务也随之增加,包括迎国庆60周年长安街拓宽改造拆除工程、商务部老办公大楼拆迁、奥运会结束建筑物辅助拆除工程、央视过火楼金属幕墙拆卸等官方拆迁工程。
据接近陈光标的人士透露,对于很多工程招标,地方政府会给陈光标一个面子让其入围,而陈光标的慈善名气举足轻重。“他不能长期消失在公众视野之中。”
自从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救灾举动“成名”以来,陈光标尽可能地贴上与政府导向一致的标签。他甚至将自己生日改为汶川地震的5月12日,将一家子的名字都改成与环保相关,例如他的两个小孩分别改名为陈环保、陈环境。
在复旦大学的一次演讲中,陈光标刻意表达了与官员的交往关系:“我去一些省份做慈善时,省委书记、省长感谢我,亲自陪我吃饭,左边省委书记、右边省长。”
2011年初,陈光标公开表示,因平时将70%的精力放在慈善方面,已经半年多没接到新业务,公司才陷入困境。据媒体报道,一位熟悉陈光标的人士认为,这是陈光标向政府发出的一个信号:“因他是道德模范、‘中国首善,政府应不会任其陷入困境。”
当本刊记者向陈光标求证这些判断时,他像背台词般回答:“我的公司在业务方面,从来没有任何政府官员关心过我、支持过我、帮助过我,平时还会经常来查我,我的压力很大。”他还补充诉苦:“我的90%拆迁业务来自于二包、三包,你吃肉我啃骨头,所以我赚钱非常苦、非常累,100块钱我只能赚两三块钱。”
陈光标屡次表示,其每年要把公司一半净利润拿出来做慈善,今年预计将捐献款物1.2亿元左右。如此算来,其公司的净利润总额为2.4亿元左右。
那这些钱全部来自于其任董事长的江苏黄埔吗?陈光标解释道:“我在其他省市成立了一些废旧回收公司、拆除公司,我没有必要把我其他的公司都公布出来。”而去年他被质疑的一个焦点是:工商资料显示,从2004至2009年的6年间,江苏黄埔销售额从未超过亿元,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09年该公司总资产为1.05亿元,亏损达1696万元,负债为9969万元。
存在更多的“隐秘公司”,这无疑使得陈光标慈善资金来源再度陷入谜团——毕竟,他声称至今已经累计捐献16亿元。他还表示,从1998年至今,江苏黄埔没有向任何一家银行借过一分钱,他本人也从未向亲戚朋友借过钱。
陈光标高调慈善的动力和压力依然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