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我国社区体育研究综述

2012-04-29 00:44周进国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社会分层社区体育综述

周进国

摘要:以文献研究为主要方法,对近20年我国社区体育研究进行综述,结果显示:社区体育研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时间较早,但立项数量偏少;社区体育研究的论文发表数量较多,但高质量论文比例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社区体育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社区体育运作模式、社区体育组织与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社区体育的相关关系、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国外社区体育发展等方面;宏观与中观层面的社区体育研究成果较多,而微观层面(社区体育参与者)的相对较少。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社区体育研究的一个新视角——社会分层,并从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主要内容、主要方法等方面阐述社会分层视角下社区体育研究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社区体育;社会分层;综述

中图分类号:G811.4文章编号:1009 783X(2012)02—0106—05文献标志码:A

社区体育是伴随着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而出现的一种新兴社会体育现象。中国的社区体育实践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J989年天津市河东区首次提出“社区体育”概念。社区体育主要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相当于微型、基层社区辖区范围),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提高居民身心健康水平、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近就便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社区体育的兴起完善了社会体育管理组织系统,减轻了单位的体育负担,推动了体育社会化进程。

社区体育的理论研究与社区体育发展实践几乎同步,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体育学者敏锐的理论嗅觉与较强的问题意识。后北京奥运时期,随着体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区体育将会成为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重要载体,对此体育学术界责无旁贷。本文旨在对近20年我国社区体育研究进行综述,试图寻求新的研究视角,进一步拓宽研究思路,以期促进该领域研究不断迈向深入。

1近20年我国社区体育研究综述

1.1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情况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作为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最高级别的立项,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某一领域的研究水平。于是笔者对自体育学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首次立项以来的社区体育研究立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试图以此窥见一斑。

看出,在1997年体育学首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时,社区体育研究就获得了1次项目资助,但在此后的12年间获得立项的年次仅为5次,有7年均未获得立项,至今立项总数仅为8项。由此可见,尽管社区体育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时间很早,但立项缺乏连续性且总量较少,在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中并未占有一定的地位。

从立项主题来看,具体包括关于学校一社区全民健身联网工程的研究、中国城市经济体制变革与社区体育发展、新兴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的研究、社区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村落社区的节庆体育与社区活力的研究、我国城市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机制及其培育对策、新时期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走向与发展模式研究、我国城市居住区体育场地设施配套建设的法律规制研究。从研究主题可以看出,学者们注重将社区体育研究与特定的时代背景相结合,研究领域涉及到城

自1989年社区体育首次作为概念被提出以来就出现了相关的学术论文,但在此后的10年间论文数量并未出现量的飞跃,甚至还有3年出现空白现象。由此可见,20世纪90年代社区体育研究并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21世纪初,随着社区体育的不断发展,社区体育领域涌现出许多新的现象与问题,学术界也相应出现了一股社区体育研究热,论文数量几乎逐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除2006年外)。核心期刊应该能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出科研论文的质量,为此笔者作了进一步统计。表2数据显示,关于社区体育研究的全部论文中核心期刊论文占20%,虽然2003年以前一直占30%以上,但从2004年开始随着论文总量的不断增长出现了持续下降的趋势。由此可见,高质量的社区体育研究论文数量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

1.2.2研究内容

笔者通过对社区体育研究论文的整理与研读,发现近20年我国社区体育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6方面。

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社区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一般是从宏观上、整体上对全国或某些地区社区体育的调查与分析,是社区体育研究的基础。文献研究发现,学者们将社区体育发展现状的研究视域主要集中在城市社区。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匿乏、经费短缺;社区体育管理者、指导者队伍薄弱;参加社区体育的人群中老年人居多;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制不完盖;体育组织管理系统尚不成熟。基于社区体育发展现状与问题,对策主要包括多渠道筹集社区体育经费、建设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培养社区体育管理者与指导者人才、完善社区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等方面。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市社区、小城镇社区和农村社区,城市社区体育是研究重点。

1.2发表论文情况

1.2.1论文数量

笔者以“社区体育”为篇名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现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农村社区体育存在的问题,例如经费和场地不足、管理缺位、群众体育意识较淡薄、参与率较低等方面。

社区体育运作模式研究。

社区体育运作模式研究的视点也主要是城市社区,笔者归纳出学者们提出的几种典型运作模式:3系统4层次模式(笔者注,下同):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基本结构应由领导、协调及操作3个子系统,以及市、区、街道、锻炼点4个层次组成,街道社区是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关键层次学区体育模式:即以对社区居民开放体育设施为中心的社区体育发展模式,并且是从组织管理到设施利用的体育活动模式,是一种责权利明确的可持续发展的社区体育模式广州模式:以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增强广州市民的身心健康为宗旨,紧密结合城市文明社区建设,以发展街道社区体育为重点,以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为后盾,形成街、区、市社区体育三位一体同频共振的发展格局;3方合作3种资源模式:构建政府、社区组织、社区成员3方合作,经济、政治、社会文化3种资源共同支持的社区体育建设理论模式及其保障体系。

社区体育组织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研究。

社区体育组织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是影响社区体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成为了社区体育研究的重点。传统上,街道办事处是社区体育的主要组织机构,而现在,学者们日益发现社区体育组织应朝着基层化、小型化、层次化、服务性方向发展,社区体育俱乐部和社区体育协会等服务性机构应成为社区体育组织中的主体,例如有学者提出社区体育组织结构应从“街道”向“小区”层次的转化,小区体育组织结构可以“3条线,4个层次”来表示:即居委会一楼组一家庭一个人;小区体协一活动站一项目组织一成员;体育网站一俱乐部一活动小组会员;我国新的社区体育组织体系的建立应大力培育和发展为

社区开展体育活动提供非营利性服务的社区体育协会、社区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俱乐部)等组织,其性质属于非营利性社会体育服务组织;社区体育组织结构是一种“经纬式结构”,即纵向与横向交叉的网络结构,经纬式组织结构主要由社区体育工作机构、社区体育活动组织和社区体育服务机构3种类型组织构成。这些观点应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与社区体育组织变迁相适应,要逐渐“形成以政府导向为主,社区、项目协会都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多元化管理体制,并“形成共同管理,共同建设的社会化社区体育管理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尤其是应该“大力培育和发展以社区体育协会和社区体育俱乐部为主体”。

社区体育的相关关系研究。

作为一种社会体育现象,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单位体育等其他体育现象之间应该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例如有学者提出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体育的互相渗透与有机结合,并建立一定的组织和保障措施,达到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体育发展的目的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之间的关系是学者们分析的焦点,二者之间的融合与互动也成为许多学者的共识,并有学者提出要构建以学校向社区居民开放体育设施为中心,并将体育活动从组织管理到设施资源进行整合利用的“学校与社区体育俱乐部模式”。

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研究。

在突出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日益重视,于是也有学者开始涉足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例如有学者从余暇运动、体育消费观念、运动方式的多样性、体育服务市场的合理引导,以及弱者体育服务保障系统几个方面讨论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建构;有学者从公众生态意识与健康发展理念、体育设施网络系统、体育活动内容体系、组织保障体系、人才服务体系等方面阐述了社区体育的生态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还有学者指出了我国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路径与完善途径。尽管学者们所阐述的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内涵不尽相同,但其中所蕴涵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及保障公平、多元化与均等化原则是共性特征。

国外社区体育发展研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社区体育研究将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参考。在组织形式方面,体育俱乐部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社区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成为社区、学校体育一体化的桥梁,且发达国家的社区体育俱乐部具有共同特征,即非营利性、俱乐部活动的自愿性和大众性、俱乐部的自主经营和政府扶持。在管理体制方面,美国社区体育的管理体制是行政长官负责,下设专门机构,具体由职能明确的部门进行运作;日本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是三级管理模式,即分为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3类,它们在管理和运行中是相互协作,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场地设施方面上,国外社区体育中心大都被设计成社区公园的一部分,许多设施都与公园融合成有机的整体,健身路径都建在公园,游泳池往往同时成为公园的水上娱乐设施。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向社区开放,社区设施向学校开放,这是欧美国家社区体育的又一显著特征。在项目开展方式方面,美国城市社区体育充分体现了共生性(即体育项目和其他社区服务项目构成机构的项目服务内容)和均衡性(即根据社区人群接受社会资源的多少和身体需要情况进行均衡安排)的特征。通过对中外社区体育研究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就社区体育的许多问题(诸如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已经形成了基本共识。当然,国外的许多经验还值得我们继续研究、思考和借鉴。

此外,还有少数文献涉及到社区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社区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发展趋势、社区体育与全民健身、社区体育经营管理模式、社区体育发展评价等研究内容。

1.3研究简评与新视角

我国社区体育理论研究始于社区体育实践的兴起,随着社区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中地位的不断提升,以及所面临问题的日益增多,社区体育逐渐成为了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总体来看,近20年我国社区体育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为研究时间较早、成果数量较多、研究视域较广且实践性较强等方面,为社区体育发展作出了积极的理论贡献。与此同时,社区体育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一方面表现为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显得比较薄弱,且高质量研究论文数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表现为宏观与中观层面的社区体育研究较多(例如发展现状、运作模式、组织形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相关关系、场地设施、服务体系等),而从微观层面(即社区体育参与者的角度)关注较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人为本”应该成为社区体育发展的基本理念,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的体育需求应该成为社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因此,社区体育参与者应该为学术界所重视,因为他们的利益诉求是确定社区体育运作模式、组织结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以及场地设施建设路径等发展思路的重要参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传统的社会阶层结构已经演变为如今的“十大社会阶层”,这也意味着社区体育参与者不是同质的群体,而是在组织资源、经济资源,以及文化资源占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的不同社会阶层,他们具有不同的体育价值观,在社区体育参与方面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利益诉求;因此,作为一个经典社会学理论和重要社会现象的“社会分层”,应该成为新时期我国社区体育研究的一个新视角。笔者将在下文中对社会分层视角下社区体育研究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2社会分层视角下社区体育研究的几点思考

“社会分层是从静态的角度,分析描述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内容、形式、形成的层次和分布形态,是研究社会阶层结构分化的质变过程”。社会分层成为了国内外许多社会学者毕生的研究领域,也引起了体育学术界的关注。笔者试图在此提出社会分层视角下社区体育研究的几点思考,旨在为今后的实证研究作好理论准备。

2.1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从一个侧面丰富社区体育理论体系。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社会分层理论都为社会学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将这一社会学的经典理论应用到社区体育研究领域,可以拓宽社区体育的研究视野,从社会分层的视角丰富社区体育理论体系,进而也有利于促进体育社会学学科建设。

对社区体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通过对不同社会阶层社区体育参与者体育价值观、体育参与、体育利益诉求等方面的调研,从而可以从社会分层的视角探寻社区体育的发展策略,开创分层发展社区体育的新思路。

为社会分层理论提供新的实证研究视点。目前,学术界对社会分层的研究一般都是基于政治、经济、职业、文化程度、主观认同、消费及生活方式等标准,社区体育也可为社会分层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实证研究视点。

2.2研究的主要内容

2.2.1社会分层视角下社区体育一般概况

社区体育参与者的社会阶层构成。目前对于社区体育

参与者描述较多的是从年龄和性别方面,即参与人群中老年人和妇女居多,那么社区体育参与者的社会阶层分布情况如何,哪些社会阶层是主体,这些是首先需要厘清的问题。

各社会阶层参与体育的基本情况。“参与体育”可以操作化为4个层次:认知层次,即对体育的价值取向程度;情感层次,即对体育的喜欢程度;直接参与层次,即对体育运动的直接参加程度;间接参与层次,即对体育运动的间接参加程度。许多研究表明,不同社会阶层在参与体育方面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那么社区体育参与是否依然如此。

各社会阶层的社区体育利益诉求。深入了解各社会阶层的社区体育利益诉求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前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各社会阶层的社区体育利益诉求意识、诉求内容、诉求方式、诉求的组织化程度,以及社区体育自身的制度环境等方面。

2.2.2社区体育参与与社会分层之间的关系

在社会学界,关于社会分层与消费及生活方式关系的研究一直存在着争论,最为典型的是后现代主义理论与社会再生产理论。前者认为现代社会的消费行为是个性化的或个体化的,阶级或身份的归属并不能机械地决定人们的消费实践;而后者则认为阶级不仅对社会选择过程和个人的社会化过程有影响,而且也影响到个人的性情、品位和生活方式。这2种相互对立的理论也凸现了社区体育参与与社会分层之间关系研究的理论意义,而国内体育学界目前并未对体育参与与社会分层之间的关系这一体育社会学的经典命题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因此,当从社会分层的视角研究社区体育时有必要对这一经典命题进行深入研究,这也是社会分层视角下社区体育研究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以分别建立体育认知、体育情感、直接参与、间接参与4个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具体分析,即以体育认知、体育情感、直接参与、间接参与为因变量,以社会阶层为自变量,性别、年龄、余暇时间及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控制变量,分别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社会分层与社区体育参与之间的深层关系,同时对影』响社区体育参与的其他因素予以关注。

2.2.3社会分层视角下社区体育发展对策研究

对策研究是社会分层视角下社区体育研究的落脚点,也是重点和难点所在,对策研究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当我们从社会分层的视角探求社区体育发展对策时至少应该考虑以下问题:1)有赖于建立开放的社会流动机制,逐步形成合理的社区社会阶层结构,这是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社会基础;2)构建符合各社会阶层居民体育需求的社区体育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这是社区体育发展的基本保障;3)制定促进社区居民体育参与的社会分层策略;4)从社会分层的视角探索社区体育的发展模式;5)从社会分层的视角改革社区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6)构建满足各社会阶层利益需求的多元化社区体育服务体系,这6点都是社区体育发展的具体措施。

2.3研究的主要方法

在社会分层视角下的社区体育研究中可以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问法(面访、电话访问、Email访问)、实地考察法、社会统计分析法(重点是多元回归分析法)等主要研究方法。在此有必要对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简要说明。多元回归分析法主要包括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法。多元线性回归通常要求变量在间距测度等级以下,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连续变量,但在多元线性回归中使用定性因变量将严重违反本身假设条件,而Logistic回归法则克服了多元线性回归的缺陷,可以服务于对定性因变量的多元分析;因此,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建立社区体育参与回归模型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多元回归分析法。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社区体育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时间较早,但数量偏少;

社区体育研究的论文发表数量较多,但高质量沦文比例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宏观与中观层面的社区体育研究成果较多,而微观层面(社区体育参与者)的研究相对较少;

社会分层视角下的社区体育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3.2建议

学术界应该重视社区体育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工作,同时国家社科基金可以考虑给予社区体育研究项目适当的支持;

学术界应该注重高水平社区体育研究成果的产出,不断提高社区体育研究成果的质量;

学术界应适当关注微观层面的社区体育研究,能从社区体育参与者的角度提出社区体育的发展对策;

学术界应积极开拓社会分层视角下的社区体育研究领域,从而不断丰富社区体育理论体系,并为社区体育发展实践服务。参考文献:

[1]吕树庭,刘德佩,体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2]凯珍,任海,王渡,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1997.17(5):6—10.

[3]欧萍,我同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6):61—63.

猜你喜欢
社会分层社区体育综述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黄岛农村女性的社会分层研究
教育信号的兴起及对社会分层影响浅析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基于文化视角的社会分层与青年新移民的社会融合研究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从“国家视角”走向“底层关怀”:“异地高考”政策制定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