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世行经济学家的传奇人生

2012-04-29 00:44高微微
新天地 2012年2期
关键词:林毅夫舒尔茨世行

高微微

林毅夫,原名林正义。1952年10月15日,台湾宜兰人林火树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

泅渡海峡的上尉连长

林正义自小功课一直很好,最终考入台湾大学。而此时海峡对岸频频出现重大的举动:1978年,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发展时代,接着中美建交,他对彼岸的一切充满了好奇。这一年他获得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MBA学位,随即投笔从戎。

林正义以大学生的身份从军,很快成为军中宠儿,被派赴金门马山播音站前哨担任陆军上尉连长,负责接待外宾参观第一线的任务。他自己买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每当夜深人静,就悄悄地收听大陆电台,遥望对岸星星点点的灯火,心潮澎湃,对祖国大陆充满了无限向往之情。经过深思熟虑,一个大胆的念头冒出来了。

1979年5月16日傍晚,这位上尉连长“假传演习命令”,下达宵禁令,由连传令兵通知沿海岗哨,不准驻防马山播音站的官兵在夜晚点名后走出营房;若发现有人下海游泳,严禁开枪射杀;即使听到枪声,也不准一探究竟。其实,那个“游泳者”不是别人,正是下达宵禁令的林正义。

林正义光着膀子,整晚都身着短裤,以打篮球消磨时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悄悄地抱着两只篮球下了海,依靠篮球的浮力,加上强健的体魄,沉浮之间,他的脚已触到了大陆的土地。

师从舒尔茨

来到祖国大陆的林正义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毅夫”,以担负起为亿万人谋福祉的重任。多年后,谈到这段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他满不在乎地说:“我想投身于中国的发展,这就像从夏威夷迁至美国本土一样。到大陆后改了个名字,就意味着过去的我人间蒸发了、消失了。”

最初,林毅夫申请就读中国人民大学,但校方以“来历不明”为由拒绝了。接着,他开始申请北京大学。经北京大学经济系副主任董文俊与其面谈,发现“他是一个有理想、有上进心的年轻人”。就这样,林毅夫进入了北大经济系。

1980年,刚刚对外开放的北大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舒尔茨。当时,北大为找一个翻译颇费了一番心思,林毅夫荣幸地成为给舒尔茨做翻译的唯一人选。

舒尔茨对林毅夫的翻译非常赞赏。一天,舒尔茨问林毅夫:“你想到美国读博士吗?”林毅夫不假思索地说:“想呀。”

林毅夫本以为舒尔茨只是随口说说而已,没想到舒尔茨回美国后不久,正式将林毅夫推荐到了美国芝加哥大学。1982年,林毅夫从北京大学毕业,怀揣经济学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学位证书,他远渡重洋,来到了现代经济学的大本营芝加哥大学,师从舒尔茨,学习农业经济。

与妻子团聚美国

林毅夫的妻子名叫陈云英,与林毅夫一样她也出生于台湾。

一天下课回到家里,林毅夫给陈云英端来一杯开水,然后坐在她身边,一本正经地说:“如果我不见了,你可能要像王宝钏一样,苦守寒窑18年……”陈云英以为只是一句玩笑话,自然没在意。没想到,1979年5月1 6日夜里,林毅夫真的突然不见了!这一年,陈云英的大儿子已经3岁了,她又身怀六甲。家人都以为林毅夫不在人世了,立了林毅夫的牌位。但是,生性倔强的陈云英坚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数年后,陈云英突然接到林正义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消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是“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她本已通过了两个托福考试,准备赴美读硕士,这下真是“即从蓝天穿云去,便赴异国会林郎”了。

1983年,陈云英带着6岁的儿子和4岁的女儿,辗转赶到美国,见到了魂牵梦萦的丈夫。夫妻两人相聚在一起仅仅几天,又要分别了。林毅夫在芝加哥大学读经济,陈云英则到了华盛顿大学读教育,两地相距甚远。

半年后,一家4口终于在美国团聚了。陈云英从小受中国文化的熏陶,深知相夫教子为本职之一。于是她一边读书,一边抚育孩子。很多人认为陈云英很苦,但她说:“苦和幸福没有恒定的标准。思念丈夫,想念孩子这是苦,要读书也是苦。我想要的都得到了,见到了丈夫,接来了孩子,读成了书,我已经觉得很幸福了。”在美国的4年中,陈云英花一年半时间拿下了美国爱丁保罗大学特殊教育硕士学位,31岁开始攻读华盛顿大学的博士学位。好多次,她刚给孩子做完饭,接着又跑进教室,身上散发出一股浓浓的中国炒菜味。她最终坚持下来了。

如今的陈云英博士,是中国颇有影响的特殊教育专家,她常说:“毅夫是打着灯笼难找的好丈夫。”有时她总像“痴人”一样问丈夫:“是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像我们一样幸福?”丈夫会说一句“你真会臭美”。有一次她很“正式”地对丈夫说:“我已经老了,你现在有名气,有地位,会不会不要我了?”丈夫“郑重”地说:“糟糠之妻不可弃。”说完夫妻开怀大笑。

世行副行长

林毅夫于1994年在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7年12月,林毅夫作为首位受邀的中国学者,在久负盛名的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讲座”发表了《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和自生能力》的演讲,成为登上这个国际经济学界顶级讲坛的第一位中国学者。

2008年2月4日,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路佐利克(RobertZoellick)正式任命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林毅夫为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当时,国际金融危机事件一波接一波,整个世界“兵荒马乱”,“别人是百忙,他是千忙”。林毅夫则说:“我最苦恼的就是,一天为什么只有24个小时?而世行总共有157个成员国,时间完全不够。”

林毅夫是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位从西方学成归国的经济学博士,并以这样的洋博士身份开始深入研究中国农村经济问题,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位运用规范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力资本理论”和“穷人经济学”的提出者,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2009年度最能影响中国的40人之一。

(责编:田莴)

猜你喜欢
林毅夫舒尔茨世行
A Lost Ball
I ’m a Dog Lover
Tricks or Treats
My New Teacher
持续跟踪 精准发力 充分发挥世行在城市交通建设中的引智引资作用
“世行管理项目”提升养管水平
林毅夫:去产能需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协同发力
林毅夫:探索中国经济“哥德巴赫猜想”谜底
世行贷款改善湄洲湾航道
亚行与世行选聘工程咨询顾问的方法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