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012-04-29 08:00祝娟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21期
关键词:阿玲心灵美的

祝娟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能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德熏陶。所以要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康人格。

关键词: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c)-0160-01

在阅读教学中已从最基本的方法着手,从分析语言、朗读、人物、结构、内容等方面去认识作品语言之美、节奏之美、心灵之美、结构之美、生活之美,也应当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去学习、去品味、去完善自身的学习生活。

语文审美教育不仅仅让学生思想受到净化,得到提高,更重要的使要引导学生拿起笔来创作美,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来,这也就达到了美育教育的目的。

谈到美,提到艺术,人们容易想起的是《蒙娜丽莎的微笑》、《天鹅湖》的舞步飞扬、贝多芬的激昂、肖邦的流畅……是的,这些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都有使人迷情其中、欣然忘忧的永恒的魅力。但学文呢?毋庸置疑,它也是艺术的一种,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象,它的美却被人们忽略了、遗忘了。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古文阅读一味讲求“读书百遍”,现代文阅读则经常以“割裂为美”,把各种的阅读陷入机械化、模式化的乏味中,学生体会不到美,更不用说提高审美能力。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系统中最具有文化价值和文学意蕴的环节,对其进行积极的追问和探寻,是我们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环节,对其进行积极的追问和探寻,是我们打破传统教学的关键所在,发掘阅读对象的艺术美、引发学生的兴趣与共鸣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使学生“乐在其中”,流连怡情于课堂才是施教的成功所在,要达到这种境界,艺术审美就应该是教学中一以贯之的原则,也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按照美的规律,用美的信息去激发、引导学生将间接的审美体验与作者的审美体验溶为一体,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1 创设情境,让学生多渠道的感受美

“情”包蕴在课文中,“境”是课文内容所构成的画面。教学时,创设情境,让生通过感官,置身于丰富逼真的气氛中,可以驱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一种审美情境,让学生在阅读中引起心灵上的共鸣,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掌握语言艺术、领会文章意境的欲望。比如,我在教学《致橡树》时,设置了三部曲:(1)入境——审美感知阶段;(2)激情体验阶段;(3)明理审美判断阶段。上课开始,我先播放徐志摩的一首小诗《沙扬娜拉》,当学生的思维通道打开之后,教学顺利进入激情阶段,让学生通过泛读、默诵等有声无息的阅读,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验,学生仿佛看到一幅画面,自然景象,作为具体形象展现在眼前;仿佛听到了一个多情少女一颗自、自爱的心在强有力地跳动着;能够联想到似乎有一个少女站在自己面前,坚定地诉说着自己的爱情,同学们特别激动,其情感与作者情感已达到了共鸣,最后我顺势引导学生进入明理阶段,即审美判断。在这一步,我打开录像机,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用与诗句匹配的画面,在引导中,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引导学生去看,去听,去想象,去联想,去感知,去体悟,反复的诵读,品味,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表意见,同学们从心底发出了感悟,概括文章的主旨。从“我必须是你旁边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从“我们分担风雷、寒潮、霹雷”;在我们共享“雾霭、流岚、霓虹中”,理解了作者的爱情观、价值观,由此,找到了个人对人生、对爱情的追求目标,学生在愉耳、悦目、赏心怡神的审美活动中既得到了美的享受,又提高了审美素质。

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心灵也离不开阅读教学。教材中众多的人物如“面目焦烂不可辨,而身系国事”的史可法这种美,是一种悲壮美,一种人格美。《陌上桑》的秦罗敷不但外表美而且内在更美,美在她面对太守的要挟能镇静自若,严正拒绝,机智反击。这样通过想象,同学们感受到一个聪明美丽、机智勇敢坚贞的采桑女的形象,并从她身上受到美育教育。同样,对罗敷所述的夫婿形象,有的学生想象出他是个才貌双全的美男子,有的把他想象成威武出众、气概不凡的形象。《第二次考试》的陈伊玲才华横溢、素质超人、谦逊无私、品德高尚、心灵美好。在《曼谷的小象》一文中“阿玲绕着汽车走了一圈”、“察看”、“沉思”,体现出阿玲急人之所急,对处于困境的“我们”深深的关切,其善良之心显露无遗;主动指挥小象将车从陷坑中挖出来,并用水把小车冲洗的焕然一新,其助人为乐的品质跃然纸上;“我们”向她致谢,她却“摆摆手”,看似简单的“摆摆手”,却看出阿玲是把帮助别人作为自己应该做的分内之事!心灵多美的人啊!师生共同感受阿玲这个人物,都深深地被感动,都能感受到其善良纯朴,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

《孔乙己》安排了一个酒店伙计的“我”来作孔乙己故事的“目击者”,让他来叙述孔乙己的悲剧。孔乙己的自欺欺人、麻木不仁,最终成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这也是一种美,一种悲壮美。小说就是通过这悲剧的人物的描写,来深刻揭露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和摧残的。

2 品析词语、训练学生表达美、创造美

审美教育不仅要求我们引导学生感受美、品味美、鉴赏美,同时,还要求我们让学生表达美、创造美,对那些洋溢着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要让学生体会文中情意交融的意境,开拓其审美联想。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课文一些精彩的语段及词句作赏析、揣摩,体味祖国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从而去创造美。如教学朱自清《春》这篇散文对“春花图”这一节富有诗情画意的语段时,可引导学生揣摩比喻、通感、拟人等修辞手法在表达意义上的作用,品味“赶闹儿”、“让”等词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情趣。在赏析“春雨图”这一精彩段落时,可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春雨的一系列动词“斜织”、“笼”、“牛毛”、“细丝”,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些词在描慕景物上有何特点。以动态的词描写静态的景,营造出一种什么样的意境。通过指导学生细心揣摩作者用词遣句,来体味文章的意境美。接着,学声受启发后,开始创造美,可以以“秋”为题,要求“动态”与“静态”相结合,运用比喻、通感、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篇文章。这样就能在阅读课文时懂得怎样去感受美。从而创造美。

现在学生阅读易犯的毛病是不求甚解,浏览情节,对一些精彩描写、景物描写一掠而过。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点拨。让学生在鉴赏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深刻体会作品的内蕴美,通过对美的形象的感受,对美的本质的认识,去领悟它所包含的人生意义和美的价值,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培养其高尚审美情趣。

总之,阅读教学中,抓住审美教育这一课题,从多方面,多角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使学生在审美活动中阅读和理解文章,在文、情、理的交融中接受知识,发展语言从而升华美的情感,培养美的想象,激发美的发现,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身观,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猜你喜欢
阿玲心灵美的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南瓜马车的午夜
唤醒心灵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一件情侣衫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
真正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