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爱弟等
颗粒脂肪移植在我国整形美容手术中应用很广泛,可用于全身各个部位软组织填充,如唇、乳房、除皱、面部外伤引起的部分软组织凹陷等。鼻泪沟是指由内眼角开始出现在下眼睑靠鼻侧的一条凹沟,是由于眼眶隔膜下缘的软组织萎缩、下垂而生成的。鼻泪沟的出现会影响我们整体面部,使人感觉异常疲惫,没有精神,看上去显得苍老。2008年9月~2012年2月我科运用脂肪颗粒填充联合面部提升治疗鼻泪沟凹陷42例,既起到祛除皱纹提升皮肤的作用,又能解决凹陷问题,本组经过1~2次的填充均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本组受术者42例,女性为37例,男性为5例。年龄均在35~60岁,本组均为面部松弛及鼻泪沟凹陷。如图1、2。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检查及评估:常规检查有无手术禁忌症,并与患者充分沟通确认手术的方法和患者对此次手术的满意度。术前定位 双眼平视前方,美蓝标记出凹陷部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1.2.2 颗粒脂肪的取材与处理:根据所需脂肪量标记供区的抽吸范围,脂肪供区均为下腹部或大腿内侧脂肪。0.9%生理盐水500ml+2%利多卡因20ml+0.1%肾上腺素1ml+5%碳酸氢钠12.5ml配成肿胀麻药。在美蓝标记的脂肪供区范围内注射至局部发白变硬,呈“橘皮样”外观出现为止。切0.5cm小切口用20ml注射器链接带侧孔吸脂针,一手握住注射器 一手提捏脂肪供区,使吸脂针在脂肪供区内由浅到深来回扇形抽吸脂肪,避免抽吸不均匀,引起皮肤高低不平整,抽吸足够量的脂肪。用6-0的丝线缝合伤口,酒精消毒伤口,无菌纱布覆盖针眼,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供区。注射器抽吸出来的混合含有血液肿胀液及部分纤维索状组织,为保证脂肪颗粒的完整性、移植的存活率,我们选用沉淀法进行脂肪纯化处理[1]。
1.2.3 手术方法: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或给予静脉的镇静麻醉,使患者不必紧张,采用2%利多卡因+1﹕200 000肾上腺素行局部肿胀麻醉。
按面部提升术设计切口,先做颞面部,颞部在颞浅筋膜表面,面部在皮下层广泛剥离至外眦外侧1cm,口角外侧约3cm。这样颞部形成颞浅筋膜蒂瓣,内含颞浅血管、面神经颞支。将颞浅筋膜蒂瓣向外上提升,固定于颞深筋膜。然后处理方法同除皱技术相同[2]。
1.2.4 在下睑部给予2%利多卡因+1:20 000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用16号针头刺一小孔,用针径1ml的特质脂肪针进行脂肪注射,自下眼睑尾部外1/3处向鼻泪沟进针,边退针边缓慢多点的扇形注射,避免注射较大的团块状,以防血运不佳,注射时边推脂肪边适度按压使其分布均匀,注射完毕后,再用纱布平压轻揉表面皮肤使受区平整无硬结,面部表情自然,患者满意。酒精消毒针眼,术后抗炎治疗3~5天,预防感染,术后1~3个月随访。第一次注射脂肪3个月后,在充填区体积稳定后,如凹陷改善不明显可进行二次脂肪颗粒移植手术,术后效果基本满意。
2结果
本组有男性1例,女性5例进行二次填充,其余患者经过一次填充均能达到满意效果。术后定期随访3~12个月,未发现感染、硬结、皮下包块及其他并发症。
3讨论
脂肪移植已有上百年历史,由于脂肪组织来源丰富,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无免疫性优点,近十年来脂肪颗粒移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脂肪移植几乎可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的软组织缺损填充,如:面部畸形、凹陷性瘢痕、皱纹外伤后缺损、鼻泪沟凹陷、吸脂术后皮肤凹陷。脂肪移植有一定的吸收率,动物实验移植后颗粒脂肪的吸收率约为40%~50%,脂肪液化的吸收多少与操作技巧有很大关系[3],在抽吸脂肪颗粒时,采用20ml注射器抽吸脂肪颗粒。其细胞破坏率降低,是提取少量脂肪理想的方法。皮下注射少量麻药,这样填充做到患者心中有数,用封闭式离心注射,避免脂肪颗粒的污染提高成活率。
当面部皮下脂肪组织萎缩,就会形成鼻泪沟,会影响到面部整体美观。鼻泪沟的形成有很多,包括先天性眼框内侧下方皮下组织缺损,衰老过程中脸颊组织下垂,形成等因素。因此年轻的人也会可能有泪沟,年纪大的人更是多数会有泪沟。
我科采用自体脂肪颗粒填充联合面部提升在鼻泪沟凹陷中总结出:单纯的面部提升不能解决鼻泪沟的凹陷,通过联合自体颗粒脂肪填充,可明显改善鼻泪沟凹陷,改善眼部衰老。用16号针头在眼尾隐蔽出切一小口,术后无瘢痕,无须缝合伤口,可做到真正的微创。
综上所述,自体脂肪颗粒填充联合面部提升矫正鼻泪沟凹陷无切口、痛苦小、操作简单、组织来源丰、成活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石蕾,章庆国,谢洋春,等.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在面部年轻化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5):625-627.
[2]王佳琦,赵作均,王黔,等.浅表肌肉腱膜系统多重悬吊的全颜面除皱术[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5,11(1):1-4.
[3]杨文华,胡文文,张卫萍.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在丰唇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6):907-908.
[收稿日期]2012-08-03 [修回日期]2012-10-19
编辑/张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