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芹
建设开放、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语文教育要有时代气息、世界胸怀、超前意识,从观念、内容到方法,都要符合时代的需要。在课程实施上,既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其更富有活力,又要使教学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探索形式多样的与自然社会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形式。可以说,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已成为深化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如何建设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呢?
在学校教育中,基本的方式就是课堂。课堂由教师、学生、教授内容三种元素组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作为一名需要适应新课改的语文教师,必须要有自觉的意识,意识到语文教育的神圣,意识到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课堂。当然,在这种课堂上,他与学生是平等的,应该爱所有的学生,珍惜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实现更好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式之外,以下几种学习方式值得借鉴。
一、探究式学习
这不仅是针对学生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探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语文学习活动,和学生就某一篇文章,某一个论点,共同探索,最后的答案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这一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师不能要求学生记住所谓的标准答案(语文常识除外),不能把每一篇文章当作一个个数学公式来分析、解剖,而忽略文字本身的内涵。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初中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让学生们分析“停止思想”“永远睡着”的语言特色,学生们一致认为作者是运用了修辞方法,但对这种修辞方法的名称,一部分学生认为是“讳饰”,另一部分学生认为是“避讳”。面对这种针锋相对的争论场面,教师没有直接告知他们准备好的现成答案,而是要他们利用当天的课外活动时间到图书阅览室或者电子阅览室去查阅相关资料,第二天再公布自己的查阅结果。第二天课堂上,甲乙两方各自陈述了自己的答案。甲方同学联系生活现象把“讳饰”这种修辞方法解释得生动有趣;乙方同学既明确了“讳饰”就是“避讳”,又详尽补充了有关“避讳”的相关知识,着实让同学们大开眼界。这一小小的“放手”,确实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主动探究的机会。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仅是掌握了“讳饰”这一修辞手法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二、综合性学习方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学习形态,其内容和评价方式都具有很大的开放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全面提高个人素养,淡化自己的学科特色,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把各科的内容很好地沟通融合。小学语文中的许多课文,在教学时都可以与其他学科相融合,激发学生情感,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如教学课文《月光曲》时,将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的欣赏引进教学,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音乐意境的体会相辅相成,这是把音乐带入了课堂。教师在上《圆明园的毁灭》时,根据英法联军入侵掠夺宝物和烧毁圆明园的情况,提出问题:“英法联军在圆明园里掠夺焚烧共多少天?3000多名入侵圆明园的侵略者,若每人掠走各种珍贵物品10件,共掠走多少件?”引导学生运用数据描述法,通过令人惊愕的数字,生动具体地让学生感知侵略者的罪恶行径。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用“串”组词时,“一串什么呢?”教师不让学生直接说,而是让学生用笔画,想把“一串”组什么词,就画一串什么。于是,人人动手,以画组词,这就把美术引进了语文教学。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让学生组成若干小组,以小记者的身份到交通、环保等部门及街道进行实地调查。各组分别用摄影的照片、统计的数据图表、所画的环保漫画以及制作的手抄报等表现所调查的事实,反映和说明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等状况,这就把摄影艺术、数学统计、板报美编等融入了语文教学,较好地体现了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多学科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
三、建构主义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主张课程内容向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开放。语文教学的特点在于字里行间都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能够提供足够的想象空间,这就非常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经验参与理解,建构出新的意义。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经验,将它们视为课堂的一部分,应该善于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启迪学生在原有的理解、经验基础上建构新的正确理解,改变不正确的观点,在这样扭转、树立的过程中,训练智能,提升审美品位。如教学《美丽的彩虹》一课,当问学生“你觉得彩虹像什么”时,有的学生说:“彩虹像幼儿园的滑梯。”有的说:“彩虹像飘舞的彩带。”还有的说“彩虹像春姑娘的头发,五颜六色的”,问题设计的开放性、启发性,激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得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当然,在课堂上实施开放的语文课程,必须有一个度的限制。例如,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不能要求学生用非常理性的方式,像研究理科类问题那样去探讨一篇课文是如何布局,一个字如何运用得恰到好处……其实,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培养一种正确的学习语文的方法是最重要的,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成为可能。在综合性学习中,语文课程要向学生的生活开放,向社会开放,向世界开放。但是,向生活开放不是说要学会所有的技能,向社会开放,也不是要走上街头,为社区直接服务。“面向生活,既要考虑学生的周围日常生活环境和当前的生活需要,又要从长远的角度致力于拓展学生的视野,致力于学生生活质量、生活品位、生活格调的提高。面向社会,既要考虑学生所处村落或社区的现状和实际,又要着眼于其未来的发展需要。同时,还要致力于面向全国乃至世界‘地球村这一大社会的现状与发展。”在建构主义的课堂上,思维想象的空间也要有一个度,不能超出教师、学生的能力任意构建,也不能脱离语文学习的实际需要胡思乱想。
(责任编辑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