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区过渡带油水同层潜力研究

2012-04-29 05:33游丽玲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21期
关键词:同层过渡带层段

游丽玲

摘 要:本文以地震资料和单井电测解释结果为基础,采用先进的研究方法,搞清了目前过渡带同层段开发现状及储量动用状况;研究了不同区块油水分布特征、同层段分布状况及储层发育特征;分类估算了过渡带同层段储量,并对其潜力开发、开发方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油水同层过渡带

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c)-0096-01

1 地质特征研究

1.1 油水分布特征

由于过渡带两翼构造发生了变化,而且又增添了评价井资料,因此对过渡带地区的油水界面进行了重新确定。东、西过渡带油水界面深度都具有从里向外逐渐加深的现象,东部过渡带油水界面深度加深的幅度相对较小,平均加深了5m,而西过渡带油水界面深度加深的幅度较大,平均加深了20m。

结合杏A区过渡带已开发井数据、地震资料、评价井钻井及试油成果,综合预测外含油边界。由于A区的油藏类型属受构造控制的块状油气藏,断层切割使整个构造复杂化,所以在确定萨Ⅱ外含油边界过程中参考了T2地震图,外推所得到的萨Ⅱ外含油边界线,即为A区外边界线。

二条带和一条带葡Ⅰ4-7条带已经有足够数量的开发井钻穿了同层段,因此二条带、一条带和葡Ⅰ4-7条带的外含油边界可以通过构造等值线均分内插的方法来确定,再根据油底界面值即可确定相应的外含油边界。

1.2 储层发育特征

A区过渡带未布井地区储层发育以萨Ⅱ组为主,属三角洲前缘相沉积,主要是席状砂与泥岩的薄互层,层位相对稳定。根据砂体的发育规模及表内、表外层的分布关系,可分成四种类型。从油层分类统计分析,外前缘Ⅰ、Ⅱ类油层西部过渡带发育好于东部过渡带。

最差的是葡Ⅰ4-7条带,有效厚度基本没有发育;西部过渡带的二、三条带砂体发育相对较好,平均单井钻遇砂岩厚度分别为10.0m、9.0m,有效厚度分别为2.5m、1.6m。

2 过渡带油水同层潜力分析

2.1 含水饱和度与深度的关系

油水同层的深度增加则产水率增加,用油藏工程方法计算出的经济产量下限随之也增加。预测结果表明对22.5m以内的同层段进行射孔在经济上是有效益的,且在同层段15~17m处获得的经济效益最大。将油底15m内的同层全部射孔的经济效益是最大,建议将距油底15m处的同层定义为偏油同层段。

2.2 过渡带已开发区同层潜力分析

统计了钻穿油水同层段的1296口井,平均单井发育同层段砂岩和有效厚度分别为5.8m、2.1m,其中距油水界面15m以内同层平均单井发育砂岩和有效厚度比例分别为5.2m、1.9m,占总厚度的比例分别为89.65%、90.47%,表明同层厚度以在距油水界面15m以内为主。

油水同层的射孔情况表明,各个开发区块在部分井中射开了一定比例的同层段,但比例较小,井数比例为28.37%;砂岩和有效厚度比例分别为15.20%、21.52%。其中距油水界面15m以内射开井数比例为27.84%,砂岩和有效厚度比例分别为14.54%、20.58%,且射开井数占总射开井数的比例为98.35%,射开砂岩和有效厚度占总射开砂岩和有效厚度的比例分别为95.91%、94.36%,表明同层射开部分绝大多数在距油水界面15m以内。可以看出过渡带同层剩余潜力相对较大。

2.3 过渡带已开发区同层储量计算

(1)储量计算单元和储量参数确定

储量计算单元划分:A区油水同层段划分为36个储量计算单元,储量计算的精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能够较好的体现不同条带不同区块的砂体发育特点,为准确计算同层储量、分析潜力打下了基础。

含油面积确定:同层发育区块总面积为63.85km2,其中三条带面积为14.39km2,二条带面积为11.46km2,一条带面积为38.00km2。

油水同层有效厚度的确定:A区共利用1296口井的厚度,分条带、区块,分表外一、二类厚度、有效厚度,分薄层、厚层,用算术平均法求厚度平均值,采用值取小数点后两位。

其他参数确定:A区新完钻了一口检查井,B井,该井岩心分析的结果与以前确定的参数比较符合,因此本次估算就直接采用这些参数。

(2)储量计算结果及分析

根据确定的参数计算地质储量。计算结果为:A区油水同层表外和表内总地质储量1675.63×104t,其中萨Ⅱ组311.22×104t,占18.57%;萨Ⅲ组252.36×104t,占15.06%;葡Ⅰ组1112.09×104t,占66.37%,表明同层储量以葡Ⅰ组为主。表内地质储量为898.03×104t,占53.59%,其中萨Ⅱ组111.9×104t,占表内地质储量的12.46%;萨Ⅲ组113.3×104t,占表内地质储量的12.62%;葡Ⅰ组672.80×104t,占表内地质储量的74.92%。表外地质储量为777.64×104t,其中萨Ⅱ组199.3×104t,占表外地质储量的25.63%;萨Ⅲ组139.20×104t,占二类表外地质储量的17.90%;葡Ⅰ组439.3×104t,占表外地质储量的56.47%。

统计了距油底15m以内同层储量,为1444.11×104t,扣除已射开部分的储量后,剩余储量为1177.87×104t。其中有效厚度储量为634.50×104t,占剩余储量的53.87%,表外厚度储量为543.37×104t,占剩余储量的46.13%。剩余储量主要分布在一条带,为872.11×104t,占总剩余储量的74.04%,而且集中在A1区过渡带,为482.24×104t,占剩余储量的40.94%,占一条带储量的55.30%。

2.4 过渡带开发建议

本次研究计算表明A区总地质储量1675.63×104t,其中未动用地质储量为1177.87×104t。第一可以采用补孔方案进行同层段开发,但出于经济效益方面的考虑,厚度较小的井层应伺机再做考虑。该方案优点:可以节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缺点:纯油层、油水同层同时开采给后期生产调整带来困难;第二对油层发育较好的同层段单独部署一套井网进行开采,该方案优点:有利于后期生产调整,有利于对同层段采取相应的增产增注生产措施提高采收率,有利于对油水同层段进行生产监测及时调整,缺点:提高生产成本,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3 结论及建议

(1)油水同层段的储层发育特征较纯油段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过渡带外扩区域的岩性、物性、含油性都较纯油区差。

(2)过渡带砂体发育由内向外逐渐变差,且具有越到边部变差程度越大的特点。

(3)过渡带油水界面深度由里向外逐渐加深,但由于过渡带两侧砂体向外变差程度的加聚,造成部分区域外含油边界与构造预测结果不一致。

(4)利用检查井岩芯的相渗实验数据绘制地层含水和油井产水关系曲线,分析油水同层段随深度增加的产水特点,将距油底15m以内、地层含水小于45%~50%、地层产水小于85%~90%定义为偏油同层段。

(5)通过分区分条带对同层潜力进行评价,扣除已射开同层外,同层储量潜力为1177.87×104t,可以进行统筹开发,建议开采过程中首选补孔。

参考文献

[1] 朱焱,李树臣.高含水后期油田开发调整配套技术研究实践[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4).

猜你喜欢
同层过渡带层段
易木同层
易木同层
易木同层
特高含水期油田注水层段划分新方法
核磁共振方法研究油水过渡带驱替特征
钻杆过渡带检测设备的设计与应用
小兴安岭森林湿地不同过渡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展布规律研究
高含水油藏细分注水层段组合优选方法研究
水井的层段注水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