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锋 杜坚宗
[摘要] 目的 探讨St.George''s呼吸疾病问卷(SGRQ)在评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康复效果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0例稳定期患者在采用常规方案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综合呼吸功能康复训练。1年后对患者的血气分析、肺功能及SGRQ分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对照。 结果 经过综合呼吸功能康复训练的稳定期COPD患者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及生活质量评价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 < 0.05),且SGRQ各维度变化与肺功能(FEV1占预计值%、FEV1/FVC)呈负相关。 结论 SGRQ在评测稳定期COPD患者康复治疗效果时,不仅与肺功能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且还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综合呼吸功能训练;血气分析;肺功能;生活质量评估
[中图分类号] R56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1-0133-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死亡率高等三大临床特征,目前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致死性疾病[1]。近年来如何通过综合呼吸功能康复训练来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的次数,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我院在应用综合呼吸功能训练法对50例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训练后,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修订版)[2]对稳定期COPD的诊断标准,并排除有哮喘、肺部感染、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其他合并肺部疾病后,将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 收治的50例病情稳定至少4周及以上的COPD患者收纳入组。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65~88岁,平均73岁; 按COPD严重程度分级:Ⅰ级5例,Ⅱ级20例,Ⅲ级18例,Ⅳ级7例。
1.2 治疗方法
首先根据肺功能的分级制定阶梯治疗COPD的方案:①Ⅰ级患者在必要时给予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特布他林250 μg/喷,2喷 tid。②Ⅱ级患者规律给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25 μg/吸,1~2喷 bid。③Ⅲ级和Ⅳ级患者联合应用抗胆碱能药噻托溴铵吸入剂18 μg /吸,1吸 qd和沙美特罗替卡松500 μg /吸,1吸 bid。咳嗽咳痰较明显者,可同时加用止咳化痰药进行对症治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呼吸功能训练:①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消除对疾病本身的恐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使患者认识综合呼吸训练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增强患者的依从性。②腹式呼吸训练:腹式呼吸法是指通过膈肌的舒缩活动来进行呼吸运动的一种呼吸形式。训练时嘱患者采用半卧位,两膝半屈或在膝下垫一个小枕头,使腹肌放松,两手分别放在前胸和上腹部,用鼻子缓慢吸气时,膈肌松弛,腹部的手有向上抬起的感觉,而胸部的手原位不动,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的手有下降感。每次做5~15 min,每次训练以5~7次为宜。③缩唇呼气法: 缩唇呼气法就是以鼻吸气,缩唇呼气,即在呼气时,胸部前倾,口唇缩成吹口哨状,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型缓缓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要尽量做到深吸慢呼,缩唇程度以不感到费力为适度。每分钟7~8次,每天锻炼两次,每次10~20 min。④综合呼吸操锻炼:按顺序完成以下动作:a. 两手握拳在肘关节处屈伸5~10次,平静深呼吸5~10次;b. 两臂交替向前上方伸出,自然呼吸5~10次;两腿交替在膝关节处屈伸5~10次;c. 两腿屈膝、双臂上举外展并深吸气,两臂放回体侧时呼气,做5~10次;d. 缩唇呼气,做5~10次;e. 腹式呼吸,做5~10次。以上步骤由慢到快,循序渐进,每日可做2~3次,每次用8~15 min完成。
1.3 疗效评价
1年后对50例经综合呼吸功能康复训练的稳定期患者进行血气分析及肺功能评价,包括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比(FEV1%)、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等指标。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采用St.George''s呼吸疾病问卷(SGRQ)来予以评价[3]。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验数据用(x±s)表示。康复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的变化及SGRQ评分变化采用配对设计的检验进行分析。康复治疗前、后SGRQ评分变化及肺功能指标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 < 0.05视为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综合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后其血气及肺功能
50例稳定期COPD患者经综合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后其血气及肺功能较训练前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1。
2.2 50例稳定期COPD患者经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
见表2。
从表2结果可以看出,50例稳定期患者在经过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后,其血PaO2、PaCO2等血气指标、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比(FEV1%)、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均较训练前有显著的提高(P < 0.05)。通过SGRQ评分发现,经综合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P < 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SGRQ总分变化与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维度分值变化均相关(r分别为0.688、0.816、0.908,P均< 0.01);维度疾病影响与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相关(r分别为0.601、0.634,P均< 0.01);而SGRQ总分及各维度变化与FEV1及FEV1占预计值%的变化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值-0.068~-0.246,P均> 0.05)。
3 讨论
COPD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其特征是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且伴有气道、肺实质、肺血管的慢性炎症性改变[4]。目前研究表明, COPD除了会对肺部造成损伤外,还可以引起诸如心血管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及消化系统功能障碍等全身的不良反应,即COPD的肺外效应[5]。COPD的肺外效应进一步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与致残率。最新研究数据显示到2030年其将成为全世界第3大致死性疾病,死亡人数将接近全球死亡总数的8.5%[6],这将给社会和个人均带来沉重的负担。然而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通过戒烟、药物治疗及合理的康复训练可以显著地延缓COPD患者的肺功能下降速度,降低死亡率[7]。目前世界上已经将康复治疗作为COPD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则是COPD康复治疗中较为有效的方法,而且也更容易纳入社区对稳定期COPD的管理[8]。呼吸功能训练,主要是通过腹式呼吸、缩唇呼气及综合呼吸操训练,以增加膈肌、腹肌和下胸部肌肉的活动度,加深呼吸幅度,增大通气量,利于肺泡残气排出,从而改善肺通气功能,增加气体交换。研究认为[9]呼吸训练起到了强身健体、增加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减轻呼吸困难、提高活动能力、预防呼吸肌疲劳和呼吸衰竭发生的作用。而COPD患者在经过呼吸操训练后,肺功能情况出现明显的改善,这对延缓病情的进展、预防COPD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降低死亡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对COPD康复治疗效果的评价尚缺乏统一的标准,本研究采用St.George''s呼吸疾病问卷来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SGRQ[10]是用于评价慢性气流受限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量表,共有76项内容,由症状、活动能力、社交心理影响及总评分4个部分组成,4个部分的分数相加,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差。目前SGRQ的可信性、可行性及敏感性已得到多数国外学者的认可,其在国际上已被广泛用于测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11],并已逐渐成为评价COPD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本研究试图通过SGRQ的应用对稳定期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可靠性、有效性和灵敏性的评价,为病情和临床治疗效果的判断提供一项实用的评价指标。在本研究中,50例稳定期患者在经过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后,其PaO2、血PaCO2等血气指标和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比(FEV1%)、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值分别为-2.21、-2.68、-2.61、-2.53)及生活质量(训练前后SGRQ总分、呼吸道症状、活动受限及疾病影响的值分别为8.53、7.21、6.32、8.01)均较训练前有显著的提高,且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或P < 0.01)。另外,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我们发现两组患者在康复训练后SGRQ总分及各维度分值变化与肺功能变化均有相关性:SGRQ总分变化与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维度分值变化均相关(r分别为0.688、0.816、0.908,P均< 0.01);维度疾病影响与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相关(r分别为0.601、0.634,P均<0.01);而SGRQ总分及各维度变化与FEV1及FEV1占预计值%的变化无明显相关性。因此我们认为,对于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综合呼吸功能训练,是目前一种有效的呼吸康复治疗方法,其在对稳定期COPD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存在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而通过统计学分析也证实,SGRQ评分与肺功能有很好的相关性,对患者病情变化的敏感性较高,国内有学者认为其敏感性甚至高于肺功能[12],因此SGRQ能真实有效评估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为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提供有价值的临床判断依据。
[参考文献]
[1]陈文宇,钦光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发营养不良的机制及其干预研究进展[J]. 国际呼吸杂志,2011,31(23):1820-1824.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 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 继续医学教育,2007,21(2):31-42.
[3]Barr JT,Schumacher GE,Freeman S,LeMoine M,Bakst AW,Jones PW. American Translation, Modification,and Validation of the 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J]. Clinical Therapeutics,2000,22(9):1121-1145.
[4]陆再英,钟南山. 内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2-63.
[5]Agusti AGN. Systemic effect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Proc Am Thorac Soc,2005,2(4):367-370.
[6]Deborah H,Colman A,James P,et al. Framework for COPD forecasting in the UK using weather and climate change predictions[J]. Earth Environ Sci,2009,6(14):142-144.
[7]程显声,徐希胜,张珍祥,等. 1992~1999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社区人群综合干预结果[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10):570-583.
[8]吕军雄. 社区管理对COPD平稳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3):132-133.
[9]邢西迁. 如何提高COPD患者肺康复的训练效果[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9):858-863.
[10]Jones PW,Quirk FH,Baveystock CM. The 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J]. Respir Med,1991,85(Suppl B):25-31.
[11]Ferrer M,Vilasante C,Alonso J,et al. Interpretati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ers from the 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J]. Eur Respir J,2002,19(3):405-413.
[12]陆慰萱,张一杰,胡波. 应用St George′s呼吸问卷评价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价值[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4):195-198.
(收稿日期:201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