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少华
曾经有人作过这样的教学尝试:(1)让学生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要尊重、帮助残疾人——间接学习;(2)让学坐在轮椅上像残疾人那样驱车爬坡——体验学习. 两种学习的效果一比,后者肯定优于前者. 因为后者学生亲身感受残疾人的生活艰辛,从而增进对他们的理解和同情,今后在生活中遇到残疾人,就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这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所以这种学习活动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只有多注重实践,多创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景,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的体验学习获得成功.
只有伴随着积极情感投入的亲身体验的学习,才是成功的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这种“体验学习”,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使知识、技能同步发展,并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 这种积极稳定的心理倾向必将促使学生去追求更大的成功体验,学生不仅学得兴趣盎然,而且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情感可以激发和促进心智良性发展. 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习活动变得轻松愉快,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在极其愉悦的心境中去探索新知,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无处不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使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为此,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场景,再现自然,回归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地感受、体验和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可以使学生学起来更加感到自然、亲切、真实,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这种心理体验,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
三、创设合作氛围,让学生体验合作交流的魅力
良好的合作交流的氛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思想,倾听别人的想法. 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交流中体验到了求得同一结果可以有多种方法的道理,在交流中也看到了自己的力量. 正是在与别人的合作中,学生分享着互相竞争,共同经受成功与挫折的体验. 我们要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体验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领悟了数学的奥秘.
四、鼓励猜想验证,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的方法
猜想是一种飞跃式的创新思维,它是指未经逐步分析,而迅速对问题作出合理猜想的一种思维. 历史上许多重要的数学发现都是经过合理猜想而得到的. 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猜想,合理验证. 即使学生的猜想不着边际,教师也要给予肯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验证自己的猜想,在猜想验证中,体验数学结论发现的思维过程,体验数学的科学性.
五、重视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知识探究的过程
“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 这充分体现了数学的“教中做”、“做中教”、“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做统一”的教学思想. 因此,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自主探究,亲历结论的建构过程.
六、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为此,教师应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深切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内学到的数学知识,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
七、引导回顾反思,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策略
反思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我们不应该把整个教学过程塞得满满的,追求表面热闹的场面,要给学生的反思留下充足的时空. 教室里静悄悄的,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地思考,此时虽静犹胜动,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体验.
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满足于点拨、引导、渗透,要在学生完成一次学习任务之后,引导学生回过头来思考体验一下自己是如何完成概念的建立、公式的推导和推理方法的应用等学习过程的. 让学生学会反思体验的方法,养成反思体验的习惯,有利于学生遇到问题时能自觉选择适当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以后的探究活动中,感到有道可走,有章可循.
八、采用多元评价,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
评价具有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通过评价能改进教师的教学,能帮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进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1. 学生自我评价. 大量实践表明,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思维、意识和能力等方面的一种体验. 对学生而言,这是一个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过程,它所产生的激励效果是无法估量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交流或写简要的课后感,内容包括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学习态度怎样、学习能力如何等,哪些地方是成功的,哪些地方是不足的. 教师或参与交流,或阅读课后感,适时表扬其优点,帮助其改正缺点,让他们品尝到学习的乐趣.
2. 教师即时评价.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促进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时评价,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可使学生自我调节,扬长避短,得到最适宜的发展.
3. 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及素质的不同,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我们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来达到目标,为此我常常采取“延迟评价法”. 评价方式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注重“让过程长一点,让兴趣多一点,让形式活一点”的评价特色,很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 我们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