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华
【摘要】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是追求知识的内动力. 数学知识抽象性、逻辑性较强,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利用数学史、数学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关键词】 初中数学;兴趣;策略
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教学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导致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的后果,学生只能跟着教师机械的学习,应用能力低下,更谈不上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更不用说学生兴趣的培养了. 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一个. 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获得较高的教学效果. 再加上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较强,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适宜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题教学效率的基础.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活动情境、创设探究情境等. 创设问题情境是说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将一张纸裁成两等份,裁后的两张纸摞起来再裁成两等份,如此反复,操作43次后把所裁的纸摞起来的高度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你相信这样的说法吗?学生很是好奇,纷纷议论起来. 此时教师可以引入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设活动情境是说以学生动手操作、社会调查、游戏等为基础,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如教学“展开与折叠”时,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带一把小剪刀和几张旧纸,课堂上让学生做剪一剪、折一折活动,认识棱柱的一些特征,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等. 在展开与折叠活动中,学生的空间观念会有所增强,然后再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激发学生的兴趣. 创设探究性情境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探究意义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数学学习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这样就架构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兴趣. 如教学“多姿多彩的图形”时,可以提前让学生预习,然后从生活中找一些与立体图形有关的实物,看看谁找的最多、最全. 上课时学生带来了茶叶罐、奶粉罐、乒乓球、化妆盒等,种类齐全,可以说与立方体有关的都有了. 学生在展示自己带来的教具时很是高兴. 然后教师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需要掌握的各种立体图形,让学生看看实物所对应的立体图形,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激烈地讨论着,教师穿梭在学生中间,倾听学生的讨论,给予及时地指导,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丰富多彩的几何图形.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学会通过生活实践解决数学问题. 如教学“方程的应用”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实践问题让学生思考:小明家的客厅长8米,宽4米,他的妈妈准备花1500元铺地砖,小明和父亲一起去建材市场挑材料,有三种规格的地砖,第一种,边长是6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一块10元;第二种,边长是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一块7元;第三种,边长是4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一块8元. 你能帮小明买到最适合他家的地砖吗?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教学中采用一种教法已不切实际,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顺利达到教学目标,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每一章的每一小节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探究法、分层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等,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知识基础,通过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恰当的教学方法会挫伤学生的兴趣,而单调的教学方法也能磨灭学生的兴趣. 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呵护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分层法可以考虑对学生分层、对教学内容分层两方面. 对学生分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根据学生的综合考试成绩、智力因素、学科基础等分组. 对教学内容分层是把每节内容分成低、中、高三个层次的小题,小题之间拉开档次,分出层次,题与题之间相互紧扣,难度逐步增加,形成一个知识链. 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得到相应的发展.
四、利用数学史、数学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生对历史、趣味故事比较感兴趣,数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史、数学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解方程问题”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开方术”、“开元术”等方法,以及16世纪初欧洲关于三次、四次方程一般解法的论战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关数学家的趣闻轶事有很多,教师可以充分挖掘. 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介绍“一笔画”问题,“邮递路线”问题,“魔方”游戏以及购买材料、中奖概率的计算等,这些趣味性的故事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郭继龙.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之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2).
[2]樊彦芳.初中数学兴趣教学之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