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形势分析”课题组
2012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区积极应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着力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前三季度,经济运行逐步趋稳。为了在与各省份主要经济指标的比较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现对全国各省(市、区)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作如下对比分析。
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放缓,排全国第11位
从我区看,前三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0803.26亿元,首次实现前三季度生产总值超万亿,总量居全国第15位,西部第2位,总量在全国和西部的位次与上年同期相同。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11.6%,较上年同期低3.2个百分点,全国排11位,较上年同期下降7个位次,西部排第8位,较上年同期下降5个位次。
从全口径看,前三季度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达35348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的省份有15个,其中,广东突破4万亿,江苏、山东超过3万亿,浙江、河南超过2万亿。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7.7%,较上年同期低1.7个百分点。全国除浙江、北京、上海外28个省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天津以13.9%的增速位列全国第一,重庆、贵州以13.8%的增速并列全国第二,四川、陕西分别以12.8%、12.7%的增速列第四、五位。
可以看出,目前“西高东低”的经济增长格局较为明显,前三季西部省份经济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前五位,除天津外均为西部省份。天津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为重点,大力实施大项目好项目建设,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在促进经济发展同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延伸产业链,有效地促进了可持续产业发展。到2011年,天津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已经连续四年领跑全国。在全国经济下行的背景下,除新疆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去年同期0.4个百分点外,其余30个省份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但与上半年相比,17个省份的同比降幅都有不同程度收窄,13个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加快。
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下滑,排全国第15位
前三季度,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4%,较上年同期低5.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5位,较上年同期下降1个位次,居西部第9位,较上年同期下降2个位次。
从增速看,前三季度,除新疆较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外,其余30个省份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速也较上年同期低4.2 个百分点,为10%。
从结构看,我区已成为继山西、河南、江苏之后全国第四个工业增加值比重超50%的省份,属工业强主导型经济。从工业内部看,我区重化工比重偏高的特点仍然明显,并且重工业尚未呈现出高级化特征,原材料工业比重过高。前三季度,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工业利润总额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比重为60.5%,其中煤炭开采洗选业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比重达48.3%。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下滑,排全国27位
前三季度,我区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项目,下同)达10413.26亿元,排全国第11位,较上年同期下降1个位次,排西部第2位,位次与上年同期相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0%,排全国第27位,较上年同期下降6个位次,西部排12位,较上年同期下降2个位次。
从总量看,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56932.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万亿元的省份有11个。山东、江苏、辽宁位居前三位。其中,江苏、山东固定资产投资超2万亿,分别为21647.49亿元、21251.28亿元。
从增速看,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0.5%,有25个省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贵州、新疆分别以33.8%和32.8%的增速位列前两位,江西、甘肃、青海以31.2%的增速并列第三。总体来看,西部省份仍然保持了上年投资增速较快的势头,前三季度固定资投资增速前10位中7个为西部省份,其中前五位全部为西部省份。
从结构看,我区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高速增长,采矿业投资比重仍然较高。前三季度,制造业完成投资3278.5亿元,同比增长46.3%,超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26.3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总投资比重达31.5%,较上年同期高3.3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此外,交通运输仓储业、批发零售业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3个、2.1个和7.6个百分点。同时,采矿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为9.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回落,排全国27位
前三季度,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227.75亿元,同比增长14.2%,较上年同期回落个3.7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国第27位,较上年下降13个位次。
前三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1%,27个省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我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虽然通胀预期和水平有所下降,但由于房地产市场调控导致楼市销售下滑而削弱房地产市场对消费的拉动作用,以及多项刺激消费政策预支消费,政策退出导致即期消费走弱等原因,消费表现出增长后劲不足的迹象。前三季度,除北京外的30个省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下滑幅度最大的三个省份是广东、海南、浙江,分别较上年同期低4.6个、4.1个和4个百分点。全国平均水平也较上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
五、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同比明显回落,排全国28位
前三季度,我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44.5亿元,全国排第18位,较上年同期下降2个位次,西部排第3位,与上年同期位次相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9.3%,较上年同期回落个22.7个百分点,全国排第28位,较上年下降6个位次,西部排第11位,与上年同期位次相同。
从总量看,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9058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收8924.6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2千亿的省份有4个,其中,广东、江苏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4千亿,分别以4543.7亿元和4282.12亿元排全国第1、2位,山东以3138.2亿元排第3位。看名次,除陕西、湖南外,其它各省份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全国的排位情况变化不大,陕西较上年同期下滑了8个位次,湖南较上年同期上升了5个位次。
从增速看,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0.9%,较上年同期低18.6个百分点。全国有26个省份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贵州、江西、湖南分别以33.9%、33%和27.2%的增速位居前三位。我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由于经济增长趋缓,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企业利润等经济指标增速回落,各省份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滑,江西下滑幅度最小,较上年同期低2.1个百分点,陕西下滑幅度最大,较上年同期低86.5个百分点。我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较上年同期低22.7个百分点。
六、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小幅下滑,排全国第10位;农牧民收入增速下滑明显,排全国25位
前三季度,我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198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100元,排全国第10位,排西部位第1位,在全国和西部的排名与上年同期相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3.9%,较上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排第10位,较上年同期个上升2个位次,西部排第8位,较上年同期下滑1个位次。前三季度,我区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8076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74元,排全国11位,排西部第1位,在全国和西部的排名与较上年同期相同。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15.3%,较上年同期低10.8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排第25位,较上年同期下降22个位次,西部排11位,较上年同期下降9个位次。
从总量看,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27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12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8个省份,其中,超两万元的有7个省份,上海、北京和浙江以30205元、26948元和26682元分列全国第1、2、3位。前三季度,全国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6778元,较上年同期增加元。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4个,其中超万元的有6个省份,上海、浙江和北京以15453元、14615元和14549元分列全国第1、2、3位。
从增速看,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3%,较上年同期低0.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22个省份,其中,增速排在前10位的西部省份占7个,青海、甘肃和新疆以14.7%、14.5%和14.1%的增速分列全国第1、2、3位。有24个省份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过了当地GDP增速。全国19个省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江苏下滑幅度最小,较上年低0.4个百分点,海南下滑幅度最大,较上年低4.4个百分点。除西藏与上年同期持平外,其余11个省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前三季度,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15.4%,较上年同期低5.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24个省份,新疆、海南和安徽以19.5%、18.3%和18.2%的增速排全国前3位。全国所有省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较上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北京下滑幅度最小,较上年同期低2.3个百分点,内蒙古下滑幅度最大,较上年同期低10.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经营性收入增长较快,总额为2071元,占全部可支配收入的12%,同比增长17.5%。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中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同比增长57.1%,是全部现金收入增速的3.7倍。
(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