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 王晓凤
[摘 要]情绪的基本形式之一—— “恐惧情绪”是现代社会中日渐上升的一种反应倾向,社会上频传的“杀人事件”也让这种情绪弥漫上了难以抑制的外壳。笔者希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恐惧情绪进行简单的浅析和梳理,旨在帮助读者正确认识和理解恐惧情绪。
[关键词]恐惧 情绪 恐惧情绪
一、 恐惧情绪的概念和表现
情绪的基本形式之一——恐惧是从种系进化而来的最原始的情绪之一,是一种人类及生物心理活动状态,几乎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恐惧是人们企图摆脱、逃避某种危险情境而又苦于无助的一种基本情绪,往往是因为缺少处理或摆脱可怕情境的力量和知识而造成的。
恐惧情绪的本质表现是生物体生理组织剧烈收缩(正常情况下是收缩伸展成对交替运行);组织密度急剧增大和能量急剧释放。一般情况,在恐惧状态下,人们的精神和身体如同被冻结了的能源一般,不能听任意识的调用,我们的身体也会随之有一系列的反应:如肌肉紧张、发抖、心跳猛烈、口渴、出汗、起鸡皮疙瘩、汗毛竖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和神经质发抖等,严重者出现激动不安、哭、笑、思维和行为失去控制,更有甚者甚至出现暂时的晕厥和休克状态。
二、恐惧情绪的作用和影响
据心理学家研究,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婴儿除了害怕失去拥抱和大的响声之外,别无他惧,可见,人们的许多恐惧情绪都不是先天性的,可能是后天习得的。德国哲学大师黑格尔曾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既然恐惧情绪产生了,那么必然有存在的合理性,只要适度就好。
恐惧情绪对个体的作用和影响也不能简单片面地认为有害无利。从狭义角度来说,恐惧情绪对个人和社会往往是不健康的,因为当人们处于恐惧状态下的时候,身心能源随之也被冻结,才智也难以发挥超常或者正常水平,在这种身心资源失衡的状态下,是不可能有高效作为的。在现实生活中,因恐惧情绪导致失误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在考场上,考生越是怕考不好被父母训斥、打骂,便越是思维迟钝、发挥失常;在运动场上,运动员越是害怕成绩名次不好,就越可能出现巨大的失误。恐惧严重时还会引起心智紊乱和举止失常;甚至还有可能导致昏迷、休克以至死亡。既然,恐惧情绪不利于个体身心和事业的良性发展,那么是否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不需要任何恐惧呢?很显然,答案是绝对的“不!”,适度的恐惧情绪对个体来说不仅是被需要的,而且是不可或缺的。
三、恐惧情绪的发展和病态
“凯利人格理论”对恐惧进行了简单的解释,按照凯利的观点,恐惧类似威胁但在程度上较轻。当一个人的建构系统的边缘要素而不是核心建构被证明无效时,恐惧就会产生。“恐惧就像威胁一样,假如这样的话,除此之外他是一个似乎即将接任的新的附属性建构,而不是一个即将接任的综合性建构”(凯利1955,第494页)。一个人如果被一只以前对他友好的狗咬了,他可能体验到恐惧。在一个人的建构系统中这种经验的改变肯定是微小的,例如一只友好的狗现在成了有时会咬人的友好的狗。
有意思的是,曾看过这样一句话,“恐惧存在传染性,它也有气味”。俄罗斯新闻网报道了科学家们的一项最新研究,证实所谓的“恐惧气味”确实存在,个体可以将自己的恐惧感“传染”给周围的人。不过,笔者发现,如果是异性(男和女)在一片坟墓里借道走过,那么女方的恐惧感会减弱得快;相反如果是同性(女),那么女方的恐惧感减弱得慢。这与“恐惧气味”的假说存在分歧,但也同意”恐惧能够传染”,不管对方恐惧是真是假,毕竟“从众心理”还是普遍存在的。
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飞机掉下来把自己摔死,害怕身处广场和摩天大楼等人群聚集的地方,这些人往往被嘲笑为“胆小鬼”,其实,过分的害羞和胆小很可能是一种病——恐惧症。恐惧症也称“恐怖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的惧怕外界处境或客体为主要特点的神经症,患有恐惧症的患者常常对某些单一或者特定的对象和事物(如蛇、狗、黑暗、灯光、广场、动物、登高、闭室或社交活动等)体验到一种非理性的和极度的惊悸和害怕,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尽管恐惧情绪与现实刺激的危险性不相符合和失去协调,并时常伴有回避行为,尽管当时并无危险存在。通常将恐惧症归纳为三大类: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和单一恐惧症。恐惧症的病因是复杂的。一般认为有生物学上的因素,例如:性格内向、胆小懦弱、神经质等;社会学上的因素,例如:精神压力、生活负荷和人际交往不良等。由此可见,恐惧症的发生不仅与个体的先天素质和个性有关,同时也与个体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但个体是否会得恐惧症,关键在于后天的教育,不在遗传。因此,从小培养个体独立学习和生活的能力,树立自信心,并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四、结论
恐惧情绪作为一种较早分化出来的基本情绪,有着重要的进化和适應功能,从社会发展来看,恐惧情绪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了解恐惧情绪及其内容、作用、发展和病态,对于人们适应、调节和认识恐惧情绪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适当的恐惧情绪是正常的,但过犹不及的道理也是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孟昭兰.情绪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63.
[2]鲜嘉鑫.我们为何会恐惧.人生与伴侣(月末版),2008.
[3]武淑平.论恐惧心理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安全生产与监督,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