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凤苓
还没上完妆的杨晖担心本刊记者等得着急,在采访开始前先过来打了个招呼。她长发披肩,身穿带蝴蝶结的白色T恤,配搭着橘黄色图案的长裙,脚穿一双淡蓝色蝴蝶结系带的豆豆鞋,显得温婉、大方。
杨晖是唯众传媒的创始人、总裁,后者是一家专注于原创优质视频内容的跨媒体整合运营商,6年前成立至今,共原创了《波士堂》、《开讲啦》、《这会儿不上班》、《谁来一起午餐》、《大声说》、《中国职场好榜样》、《上班这点事》、《中国范儿》等二十多档观众耳熟能详的节目——这些无一例外地都透露着浓郁的“泛财经、泛文化”特色。
不难理解杨晖的“文化情结”。她本科读的是中文系,今天,她的办公室还是装修得精致、清新。在湖南卫视工作时,她就开创过当年被称为文化先锋的《新青年》、《岳麓书院千年论坛》等节目;而在全球最专业的财经电视台CNBC的管理经历练就了她的国际视野和财经气质。
在“眼球挂帅”的电视行业,充斥着“快餐式”的电视节目,杨晖却一直在做“安静的内容”。“我觉得我内心够强大,我不去争太热闹、太繁华的地方,我永远不是赚快钱的那一个,因为我觉得这样踏实。”杨晖说,她更看重长远,跟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相连的内容,是永远不分时代,被常态需要的。首先有社会价值的内容,才有更长远的经济价值。事实上,六年来唯众传媒已成为中国成长速度最快、专注于原创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的最大的视频内容供应商之一。
唯众这几年迅速成长背后,究竟是杨晖打动了浮躁的观众,还是她将观众“内心的声音”挖掘了出来?
让观众决定舞台
她不仅瞄准“高层”,还要让更多的观众参与进来。
今年8月底,杨晖有一个大举动:将2500多年前孔子讲学的情景搬上央视。这档名为《开讲啦》,面向中国青年的电视公开课,在央视一套跨零点时段开播。每期邀请一位如陈坤、冯仑、王潮歌、王石这样的名人登台。在没有演讲台、提示器、演讲稿的镜头前及众目睽睽之下,名人们分享各自人生经历和生活感悟,并与台下的青年代表们探讨各类人生话题。
这是一档制播分离,从创意、策划到执行全权由唯众传媒负责的节目。第一季十期节目下来,它吸引了6500万电视观众的深夜守候,创下了央视午夜时段的最高收视。
有网友评价《开讲啦》是“中国思想好声音”,犹如一股清泉静静流淌。毕竟,在娱乐节目大兵压境,尤其《中国好声音》创下超过100万元/15秒的广告纪录的形势下,打造一档缺乏爆发式吸金能力的电视演讲节目,的确需要勇气和定力。
尽管未必比得上其他娱乐节目的“叫座”,但杨晖收获了很多参与者的“叫好”。比如万科的王石,他把自己的“很多第一次都献给了唯众”。包括汶川地震后首谈 “捐款门”,从哥本哈根回来谈气候,哈佛归来首谈游学经历——王石都选择了唯众传媒。在一段关于节目录制的感言中,王石对杨晖说,“你们不仅谈生活,还谈人生;不仅谈人生,还谈生命。我喜欢,我还会来,还会给你们推荐更多值得来的人”。基于这样的口碑,杨晖被外界认为是最接近中国商界高层精神腹地的传媒人。
但她不仅瞄准“高层”,还要让更多的观众参与进来,这就是她要推动的TV2.0——让观众决定舞台。
《开讲啦》是一场典型的TV2.0实践。在该节目制作前,唯众传媒的制作团队在网上发起了“青年代表校园行”的活动,征集报名参与,导演们亲赴全国近百所高校去做点对点的调研活动,内容包括:如果有《开讲啦》这样一档节目,你感不感兴趣?你觉得谁来讲你会比较待见?你觉得他来讲什么你会感兴趣?当被认可的嘉宾确定参与节目后,导演会再问:他准备讲这个,你有什么更好的意见?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他?
创意制度化
她要让内部创意大赛制度化,设置相关的奖励制度。
杨晖创办的第一档节目《波士堂》为了要建立一个开放的谈话语境,首创三个观察员的设置,他们充当了拍砖、灌水、打酱油的作用,开始把网络的社区化概念植入到电视的谈话气场中来。
2007年,唯众推出的《上班这点事》也是一次TV2.0的尝试。这是一档轻喜剧风格的日播职场脱口秀。起初,曾有人疑惑,职场天天谈有什么意思?话题会不会枯竭?但它一做就持续了600多期,节目的收视率也节节飘红。做这个节目的初衷,是因为杨晖发现了众多白领的喜怒哀乐,而大量的话题也是从观众那里征集而来。
通过这个节目接触和了解了大量白领后,杨晖又发现了其中一些人的创业需求,这成为了下一档节目《谁来一起午餐》的创作源头。
有白领粉丝们如此评价:“如果在上海你不知道《上班这点事》,你就不是白领这个圈子里的人”,“Boss”们也都知道《波士堂》(BOSSTOWN)——至今已有300 多位企业家“过过堂”。这两档节目与《谁来一起午餐》一起,长期占据了播出平台收视前茅的位置。
在杨晖看来,唯众就是一个“搬运工”,擅长的就是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普通人的需求,并把他们所思、所想的东西表达和还原出来。
她希望能将这种创新的过程“制度化”。2012年初,唯众内部举行了一次创意大赛,《开讲啦》的最初创意就不约而同地来自一名导演和一名制片人。虽然当时这个类似人生公开课的节目设想“并不成熟”,但点燃了杨晖内心藏了很久的情结。现在,她要让内部创意大赛制度化,并设置相关的激励制度。
全媒体出发
如何把观众的收看行为转化为购买行为?
除了“打造”头脑外,杨晖还要将“触角”伸得更广。《开讲啦》就被杨晖称为基于电视平台的全媒体产品。除了“青年代表校园行”的线下活动,很多嘉宾人选、讨论话题都来源于网友征集,《开讲啦》的微博活跃,成为节目与嘉宾、网友深度互动的平台。节目播出时更邀请了多位嘉宾参与线上的微访谈,把一场与青年人的心灵对话演变成一场互联网社区与全网友的互动。唯众的节目组同时为每期节目剪辑了诸多亮点短视频,一经分享便在网上被广为传播。所以,无论在微博、视频网站,无论在PC还是移动终端,大批网友追看《开讲啦》,热议《开讲啦》,这些内容也吸引了超过2000多万网友的关注。
早在公司成立第三年,杨晖就告诉团队,唯众要做的是一家基于原创优质视频内容的跨媒体整合运营商。也是基于这一定位,2008年,唯众就与土豆网合作,打造了首个互联网真人秀《互联网@百万富翁》,吸引了近5千万人次的关注;2006年创办的《波士堂》也是国内首个在录制时就尝试网上直播的电视节目。
在过去的6年里,唯众通过各种内容和渠道的创新,成为民营内容制作领域的一匹黑马。但其营收的主要来源仍是制作费和广告。事实上,业内已经有同行做出了新的尝试。比如,东方风行从媒体延伸至电子商务,光线传媒从电视节目制作延伸到了影视剧投资领域。
寻找未来的营收增长点,也是杨晖一直以来“很执拗地”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当天下午采访前,杨晖还在跟一家APP公司谈如何把新媒体的产品应用与电视结合起来,去年8月,唯众与东方卫视、天猫合作推出“魔力之城”,尝试三屏联动。这些动作背后,都是杨晖在探索同一个问题:如何把观众的收看行为转化为购买行为,把他们从观众变成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