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探索

2012-04-29 19:40王雷袁红丽韩琛晔
科技资讯 2012年24期
关键词:学期理论课基础

王雷 袁红丽 韩琛晔

摘要:本文针对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设计不合理,学生多、老师少,学生轻视心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根据笔者亲身经历,以我院教学改革实践为基础,有针对性的提出“理实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修改教学计划、调整课程安排,以证代考、以证促学”等改革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改革计算机等级考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181-01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作为信息时代基础的计算机不再高不可攀,它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计算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论是家庭娱乐,还是企业办公,甚至在学校的课堂上,计算机都在发挥着它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计算机的普及程度如此之广,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已成为对高校毕业生的一项基本要求,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强弱,已经成为衡量高校毕业生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尺度。

1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院各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基本应用的学习主要是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上,该门课程的难度系数不高,但是从学生计算机一级过级率以及对电脑日常办公应用的掌握上看,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学设计不合理

理论课和实训课比例仍然按照传统的1∶1来设计,实训课比例偏少,学生动手的时间太少。而且实际排课时,由于涉及到课程、教室、机房等种种因素,有时很难实现理论课与实训课的连排,经常是上完理论课后,第二天或是第三天才上机实训,此时学生对理论课上讲的内容印象已经不深,实训效果不佳,若老师再集中讲授,又将挤压学生有限的实训时间。再者,学院为了节省教学成本,一般都采用大班(50人以上)甚至合班上课,整个教室有几十名学生,可是大屏幕只有一个,大家共用一个屏幕,后排的同学观看屏幕的效果不好。

1.2 学生多、老师少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各专业新生的公共基础课,一般安排在第一学期上课,上课学生人数众多,专职授课教师相对较少,为了节省教学成本,学院一般不会因此增加专职教师的人数,缺少的任课教师经常采用内聘行政人员或外聘兼职教师的办法来填补。代课只能算这些老师的“副业”,经常会有人因自己的“主业”而调课、停课,严重影响教学秩序。另外,由于客观上各位教师时间上的冲突,主观上重视程度的不够,造成教研活动组织困难,出勤率不高,大家唯一沟通交流的机会都没有了,很难了解课改措施,推进课改困难。过多非专职教师的使用造成教学管理上的困难,势必影响教学质量。

再者,由于新生的计算机基础课都安排在了第一学期,再加上老生的专业课,使得专职教师第一学期教学任务繁重,每人周平均课时都在20个以上,影响教学质量。而到了第二个学期,由于没有了计算机基础课,仅剩下专业课,课时量明显减少,周平均课时不足16个,造成一种“第一学期忙死,第二学期闲死”的现象,教学资源使用不合理。

1.3 学生轻视心理

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人民经济水平日益提高,个人计算机已进入千家万户,国家也增设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经过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在初高中都学习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只有10%的学生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当他们进入高职院校后,发现所学知识跟以前学过的计算机知识存在重叠现象,这种知识的重叠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上课时觉得不耐烦,学习兴趣不高,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有一种轻视心理,学习上没有压力,心理上不够重视。

2课改实施与创新

“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和优势,是高等学校发展的生命线”[2],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体现高职教育特色,课改势在必行。我院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创新改革,具体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2.1 理实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

根据教高【2000】2号文件精神“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1],并结合我院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实际,对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将理论课和实训课有机结合,取消理论课在多媒体教室的讲授,改为将计算机基础的理论课和实训课均安排在实训机房上课。每次课安排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先由教师讲解、演示本次课程前50%的内容,然后趁热打铁,学生马上动手上机练习,待学生基本掌握后,一般在第二个课时开始时,再由教师继续讲解、演示另外50%的内容,然后学生再动手练习。每次课的大概流程是:教师演示A→学生练习A→教师演示B→学生练习B。而且,老师在机房上课时,可采用TopDomain(极域电子教室)等教学辅助软件,学生每人一机,比在教室公用一个大屏幕效果要好很多。

2.2 修改教学计划、调整课程安排

為了保证教学质量,针对计算机基础课学生多、教师少的问题,学院根据各专业的特点调整教学计划,将计算机基础需要比较早些开课的专业(如建筑、机械)安排在第一学期上课,将可以稍后再开课的专业(如护理、体育)安排在第二学期上课,这样在不增加教学成本的基础上,减少了非专职教师的使用,方便教师队伍的管理,并且调整了专职教师的学期课时分配问题,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另外,每周选取固定时间(如周四下午最后两节课),由基础教研室主任组织专题教研活动,严格出勤制度,无故多次(3次)不出勤者,实行罚款制度(50元),保证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2.3 以证代考、以证促学

取消该门课程的期末考试,改为直接参加由国家或是河北省组织的计算机一级考试,考试成绩经百分比换算后(70%)加上平时成绩(30%)作为学生该门课程的成绩。若是首次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未能通过,则视为期末考试不及格,取消奖学金参评资格。实行“以证代考、以证促学”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把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计算机基础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师明确教学任务,更有利于客观公正的考核学生水平,更加标准化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产品”,为学生就业增加筹码。

3结语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依靠每一位教师认真分析、深入研究,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今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文件)[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0(1):1-4.

[2] 张媛,黄磊.独立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现代计算机,2011(8):29-31.

猜你喜欢
学期理论课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