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标 张莹 曾金表 黄少明
[摘要]目的:观察腭侧埋伏阻生的上颌尖牙通过手术导萌和改良辅弓的正畸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全口曲面断层片和CT选出18例腭侧埋伏阻生的尖牙,采用翻瓣、开窗导萌,并利用改良辅弓牵引出腭侧阻生的尖牙。结果:18例腭侧埋伏阻生尖牙在改良辅弓的帮助下均能顺利出龈,纳入牙列。结论:改良辅弓对有一定牵引难度的腭侧埋伏阻生尖牙的矫治有帮助。
[关键词]腭侧埋伏阻生;上颌尖牙;改良辅弓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11-2036-02
上颌尖牙阻生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该部位的阻生发生率仅次于第三磨牙[1]。Jacoby等的研究发现,15%~30%的上颌尖牙阻生发生在唇侧,而70%~85%的尖牙阻生在腭侧[2]。Oliver等[2]报道亚洲人以唇侧阻生多见,这和钟燕雷等[4]和李立峰等[5]的研究一致,他们报道尖牙阻生的唇腭侧比例分别约为2:1和2.2:1。临床上腭侧埋伏阻生尖牙较唇侧阻生牵引困难,研究发现上颌尖牙腭侧埋伏阻生患者中,放弃治疗者较多[4]。针对这一难题笔者对18例青少年的腭侧阻生尖牙采用改良式辅弓牵引出龈的方式,大大降低了牵引难度,取得良好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18例尖牙腭侧埋伏阻生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12~22岁,平均年龄14.8岁;所有患者均拍摄CT以及全口曲面断层片。纳入标准为腭侧埋伏阻生:当尖牙的牙冠位于邻近侧切牙(牙冠或牙根)的腭侧,或靠近牙槽骨的腭侧骨壁时,判断为腭侧埋伏阻生[3]。
1.2矫治方法:18例均采用MBT托槽,排齐牙列并为埋伏患牙开辟间隙,换至0.019"×0.025"不锈钢丝。该组病例均采取外科暴露+正畸牵引,术前签署手术同意书,并根据CT以及全口曲面断层片定位患牙,使用0.016"圆不锈钢丝弯制改良辅弓丝,术中局麻后翻瓣行开窗术,粘结正畸附件后,与附件先行连接的结扎丝穿通腭粘膜,缝合,结扎丝结扎至改良辅弓上(如图1~2)牵引力控制在20~30g[4],每4周加力1次,并拍摄根尖X线片观察牵引进度以及附件是否脱落,待牙冠出龈后,去掉附件,粘结托槽,以0.019"×0.025"不锈钢丝为主弓丝,0.014"或0.012"镍钛丝为副弓丝的双弓丝法牵引患牙入牙列。
2结果
本组腭侧埋伏尖牙在改良辅弓的辅助牵引下,均能顺利出龈,治疗时间15~25个月,平均治疗时间17个月。
3典型病例
某男, 14岁。主诉:右上乳牙滞留,牙中线歪斜,改善前突面型。全口曲面断层片示13呈近中水平埋伏阻生,上颌骨16层CT示13位于腭侧。矫治过程:上颌制作横腭杆,排齐牙列,换至0.019"×0.025"不锈钢丝稳定牙弓,局麻下翻瓣去骨暴露13部分牙冠,粘结带结扎丝的附件(如舌侧钮等),缝合腭侧粘膜,用改良辅弓进行闭合牵引,每4周加力1次,每次20~30g,6个月牙冠出龈后,粘结托槽,并加用0.014镍钛丝将13纳入牙列,同时注意转矩控制,1年后13牵引至正常位置,患者满意(如图3~7)。
4讨论
以往腭侧阻生尖牙多采取外科手术拔除的治疗方式,原因可能为腭侧的骨板和粘膜较厚,阻生尖牙很少能自行萌出;腭侧阻生的患者年龄偏大,尖牙萌出潜力小,拔除健康邻牙,使腭侧埋伏阻生尖牙自行萌出的风险较大;此外,患者接受长时间正畸治疗的难度较大,选择拔除埋伏尖牙可简化治疗过程;正畸医师对其认识不足以及治疗经验不够,因此在制定治疗计划时倾向于拔除尖牙[4]。但尖牙缺失容易造成中线偏斜,口角塌陷,影响前牙美观等,随着患者对美的追求的不断提高,对正畸医师治疗技术带来了新挑战,如何尽可能地保留及牵引出腭侧埋伏阻生尖牙,正在成为正畸研究的一部分。
各种观察尖牙位置的X线片中,最重要的是牙片和全景片,CT在定位阻生尖牙位置上显示出独特的优势[6]。普通16层的螺旋CT平扫对于定位阻生牙的颊腭位置有较直观的判断作用,并可了解阻生牙与上颌窦和邻近牙根的关系,价格相对低廉,患者负担小,是基层医院常配的设备,适宜推广。
外科暴露,正畸牵引是治疗尖牙阻生最常用、有效的方法[6]。对于埋伏于较深位置的阻生牙,翻瓣去骨粘置附件后,应尽量关闭缝合翻瓣,这样对伤口刺激少,可减少感染机会,患者术后反应少,矫正完毕后患牙牙龈附着丧失少。但闭合式牵引有其不足如无法直接观察到附件有否脱落,因此复诊时拍摄根尖X线片有助于观察。
对于腭侧埋伏于较深位置的阻生牙,直接用橡皮链或结扎丝往主牙弓缺隙方向牵拉往往效果不好。笔者认为应先将阻生牙往牙合向牵引使其部分牙冠暴露于腭部后,再使用常规正畸方法进行牵引。也就是牵引力方向应垂直于牙长轴,作用力点尽可能接近切端[7]。为此笔者发明制作一种辅弓丝,这种改良辅弓丝非常简便易弯制,与主弓丝一起以正畸常用的双弓丝法可以迅速地帮助腭部低位阻生牙出龈,方便后面操作。本组调查结果显示改良辅弓丝在导萌腭侧阻生尖牙方面辅助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的研究、改良及应用。
[参考文献]
[1]Moyers RE.Handbook of Orthodontics[M].4th ed.Chicago:Year Book Medical,1988:140-151.
[2]Jacoby H.The etiology of maxillary canine impactions[J].Am J Orthod,1983,84:125-132.
[3]Oliver RG,Mannion JE,Robinson JM.Morphology of the maxillary lateral incisor in cases of unilateral impaction of the maxillary canine[J].Br J Orthod,1989,16:9-16.
[4]钟燕雷,曾祥龙,贾绮林,等.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临床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41(8):483-485.
[5]李立峰,戴娟,葛尚军,等.成人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临床分析与治疗[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12):1141-1144.
[6]李国永,蔡斌.上颌尖牙阻生的治疗和预防[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9):1305-1308.
[7]王勤波,王玲,刘楠,等.埋伏倒置上中切牙正畸中旋转中心变化规律的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20:204-206.
[收稿日期]2012-09-20 [修回日期]2012-10-15
编辑/何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