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晓娟
世界上最贵的照片多少钱一张?1740万美元!这张最贵照片是来自于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自拍照。而出现在2012华辰影像秋拍的中国影像艺术品的价格,仅为几万元人民币!
在西方国家,摄影是继油画、雕塑之外的第三大艺术形式,摄影艺术与市场表现都非常成熟,单幅作品拍到几百万是常见现象。比如,Richard Prince 的《牛仔》在纽约拍出124.8万美元,Edward Steichen 的《池塘月影》拍出292.8万美元,Andreas Gursky的《99美分II》与《莱茵河II》分别拍出334.456万美元、430万美元。
然而在中国,最高身价的艺术家作品也还停留在几十万元的级别。2011年华辰秋拍中,被视为民国影星中的代表人物周璇最完整影像记录的“周璇:影像中的人生(1957张)”专题以218.5 万元成交。这组照片是中国摄影作品至今的最高拍卖纪录。
业内人士介绍,西方摄影与中国摄影的艺术不在一个语境上。在西方国家,纪实摄影与观念摄影并行,注重的是摄影的艺术价值。而在中国,引领风骚的还是老照片和纪实类别的摄影,即1949年之前的老照片与当代纪实摄影,更注重作品的稀缺性与历史价值。
背景
中国摄影渐露尖尖角
从诞生至今,摄影技术只有不到200年的历史,却成为记录世界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1971年,苏富比在伦敦举办首个摄影作品专场,开启了西方的影像拍卖市场。摄影市场在西方发展了几十年,成为仅次于油画、雕塑之后的第三类流通的艺术品,占整个艺术品交易比重的7%。
艺术品知名网站ART PIRCE的分析指出,从1990年全球艺术品市场泡沫以来,截止到2008年春,影像市场的成交额上涨了131%,成为所有艺术品类别中上涨最快的。这一数据远远高于涨幅55%、排名第二的雕塑板块,摄影市场与收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中国拍卖市场第一次出现摄影作品,是在2003年嘉德春拍中,两张估值仅1000元的上海外滩景色长卷和英美舰船行驶在黄浦江上的老照片,最后以14.85万元成交。2006年,中国第一次影像拍卖专场由北京华辰拍卖推出。其中,2004年之前在北京的画廊展出时标价600美元的《希望工程-大眼睛》,拍出了30.8万元的高价。
自2006年华辰推出影像专场之后,嘉德、诚轩等大拍卖公司紧随其后,试图分一杯羮。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除了北京华辰还在坚持推出影像专场,其他拍卖公司已陆续退出该领域。从摄影类别来看,市场从老照片、当代纪实摄影和观念摄影三分天下,到老照片、当代纪实摄影各占一半,再到影像专场几乎被老照片所占据。业内人士介绍,尚属起步阶段的影像收藏领域,将经过梳理和考证的原版老照片以及具有史料价值的摄影集,推为收藏热点。
长期致力于摄影收藏的泰康空间艺术总监唐昕表示:“中国的影像市场或者中国的影像收藏,需要以老照片作为前期培育的秧苗:老照片更显文献价值、历史价值,容易被看懂,且大都具有单张作品的稀缺性。这或许是中国影像收藏的一条必经之路。”
多年来旅居海外、收藏民国老照片的马先生告诉记者:“在纽约、伦敦、巴黎等地,每年都会举办摄影作品拍卖会,并逐步形成了以纽约为中心的摄影艺术品拍卖市场。在这些国家,老照片的拍卖价格随随便便就超过百万美元,所以,很多国外藏家长年在中国搜罗有价值的老照片。而在中国,每年的拍卖成交总额也不过千万,发展潜力巨大”。
市场
画廊与拍卖日益成熟
影像作品的一级市场是画廊,北京798映艺术中心、映画廊艺术总监那日松介绍,到目前为止,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摄影画廊不超过20家。
2002年底,百年印象画廊创建,开始代理中国摄影史上重要纪实摄影家的作品,可视为中国摄影作品的一级市场正式启动了。当时,这些名家名作的入市价格均为600美元一张,约合5000元人民币,其中包括解海龙的《希望工程-大眼睛》。这个价格成为了中国摄影收藏市场上一个标志性的价位,并影响着收藏市场的定价和价格走势。百年印象画廊的艺术总监陈光俊在2012年10月举办的上海国际摄影节影像艺术投资论坛上介绍:“这个价格是我考察了很多国外摄影画廊后,以略低于国际同类摄影大师的价格定出来。
同年的平遥摄影节,法国国家摄影中心收藏中国摄影名家的作品,给出的价格也不过是二三百美元一张。当时,中国没有摄影市场,摄影家更没有市场的概念。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位美国学者采访著名纪实摄影家李晓斌后,希望购买一张摄影名作《上访者》,没想到李晓斌当场送了他一张,闹得那位美国人自己都不好意思。
中国摄影画廊大多是从摄影专场拍卖出现之后成立的。大河画廊的老板翟东风就是在观看了华辰的一场影像拍卖后,毅然投资摄影画廊的。经过多年经营,大河画廊在国内已经成为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成熟摄影画廊,其代理的艺术家作品也已进入欧美市场。
从影像艺术品的二级市场来看,近几年也一直保持稳定上涨的趋势。记者从华辰拍卖官网了解到,2009年秋,拍卖总额为238.5万元;2010年,全年拍卖总额为494.7万元;2011年,拍卖总额为950.8万元;2012年春,单季拍卖总额达到700.6万元。2012年,在艺术品成交额整体下滑的大势下,摄影市场显示出逆市上涨的趋势。而且,这几年的成交率也从50%左右上涨到65%以上,可以说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由于摄影市场起步晚,真正意义上的专业藏家非常少,不过增长迅速。华辰拍卖影像部经理李欣告诉记者,长期锁定华辰拍卖的有两位大藏家,一个是薛蛮子,一个是朱勇,他们在影像收藏市场的投入都已在几千万数量级。华辰整场摄影作品的半数常常由他们二人竞得。据统计,今年已有包括国家级的博物馆在内的十多家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档案馆来华辰竞拍影像藏品。
一直以来,收藏摄影作品较多的都是海外藏家,还有一些专门关注摄影的国外机构,他们很早就在关注和购买中国摄影作品。国内收藏摄影作品的主要是一些懂摄影,或者自己以摄影为职业的人。随着摄影收藏人气渐高,越来越多的非专业人士开始介入这个新鲜门类。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影像收藏近几年的涨势也相当可观。如今,已有多家外国艺术品基金进入中国搜集老照片,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照片收藏企业——美国人比尔·盖茨开办的数码影像公司。
收藏
锁定纪实名家长线关注
近几年,中国纪实类摄影艺术品的走势一直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
比如,解海龙《大眼睛》从开始时的600美元走到了30万元,现在的最低市场价已达50万元。翁乃强的重要作品从开始时的2000美元走到20多万元人民币,其他的作品也在2万元以上。侯波的代表作从10年前的二三百美元走到了10多万元人民币。
即便如此,相比较其他艺术门类,中国影像艺术品仍处于投资的价值洼地。比如,林永惠的《东北人》、王征的《西海固》、于全兴的《贫困母亲肖像》等都是中国摄影史上重要的作品,其价格还处于几千元人民币一张。进入了万元俱乐部的王文澜和吴家林的代表作也才一万元左右。解海龙的标志性作品的价格可能达到了几十万元人民币,但其他优秀的照片还在几千元的价位上,都很有市场潜力。
任何艺术形成在市场初显时,价值总是被低估,海外藏家与机构大量收藏中国摄影作品,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纪实摄影家已形成了“10万元俱乐部”,除了大家熟悉的解海龙、侯波等名家外,还有徐肖冰、李振盛、刘铮(套)、侯登科(套)、姜建(套)等;作品价格突破5万元拍卖纪录的有徐肖冰、侯波、袁毅平、孟昭瑞、吴家林、蒋铎、鲍乃庸、韩磊(套)等摄影家。藏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名家,长期关注。
北京华辰李欣告诉记者,目前每场拍卖一张作品每拍掉一次,其价格就呈现10%至30%的增长态势。而随着市场的成熟,藏家越来越重视照片的纪实性,收藏的取向越来越明确。一些藏家喜欢名家名作、近现代作品,比如侯波、徐肖冰、翁乃强、王文澜等名家名作,更是拍卖的常胜将军了。
她建议,刚刚介入这个领域的人,最好从名家名作着手,除了拍卖行,还可以关注有信誉的专业经营影像的画廊。此外,关注摄影家,必须具备4个基本的因素:遵守摄影收藏市场的规则,拥有良好的信誉,作品有足够的成交量,透明的成交价格。
目前,纪实类摄影作品价廉物美,可选择性大。关注纪实名家,长线持有,也许就会如华辰李欣所预言:当下的摄影收藏市场,就像90年代初期的中国股票市场,其价格就是九十年代初期的当代艺术的价位,现在开始买入摄影作品,10年以后你一定不是穷人!
链接:纪实摄影收藏四要点
第一,作品有无摄影家的签名或钤章。签名应包括三项内容:摄影家签名、日期 (拍摄的日期和制作的日期)、作品的限量和编号。有些辞世摄影家的作品,如中国西部最重要的西域纪实摄影家侯登科,是由其授权的代理人签名。此外,还存在由授权代理机构或权益人签名的作品。而不同级别人士的签名,在市场上的价格会有很大的不同。
第二,作品的版数和总量。绝大多数的摄影艺术品具有复数性质,早期的常常不限版数,如侯波、徐肖冰等老艺术家的作品。版数和总量决定着艺术品的价格,版数和总量大,则单价就低;版数和总量少,则单价较高。
第三,作品制作的时间。目前中国的摄影收藏对艺术品的版数、艺术家签名等因素已经有了成熟的认知,在注重版数和签名外,还可以注意一下制作时间,也就是是否为“原始老照片”的概念。原始老照片,指的是拍摄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洗印出的成品照片,它不仅数量很少,同时这些照片更为完全真实地反映着一个艺术家、一个时代的摄影艺术水平。
第四,影像艺术品的科技标准。摄影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因此博物馆收藏级影像艺术品的制作和装裱有严格的行业标准。作品的材质、装裱和包装,如颜料、添加物、粉墨、卡纸、胶带等,必须使用具有耐久性的无酸材料,而装裱则采用无酸材料,还有银盐纸基相纸制作的黑白照片,必须采用严格的收藏级冲洗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