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鸣:莫言诺奖不够买大房子说明了什么
莫言获奖,缓解了中国人对诺贝尔奖的焦虑。如今莫言获奖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想买房,则印证了中国人对住房的焦虑。其实,一旦人们获得了巨额财富时,很多人的反应就是买房。这说明房产对于百姓来说,是最为看重的一种财富形式。而眼下,房子是中国人一生最纠结的事情:没房子就基本不上找不到对象,没房子基本上没有稳定的生活。很多大学生甚至硕士博士宁愿考公务员,其实很多情况下不是为了那名义的工资,而是由于各种各样的福利房,可以避免富人抬高房价带给他们的压力。然而,从现在中央强调严格控制房地产市场等手段来看,我们的问题还很多,估计治理楼市问题还需要几年时间。
张志伟:三一集团起诉奥巴马是勇敢“亮剑”
三一集团起诉奥巴马,正是体现了“亮剑”精神。据悉,三一集团在美Ralls项目之前,已经获得美国所有合法手续。为什么这样一个合格的项目,到了中国公司手里就惨遭被禁,成了涉嫌危害国家安全了呢?对于忍无可忍的不公,对于无端的指责,三一集团“亮剑”了,大胆而勇敢地起诉了美国总统。对此,笔者认为是应该赢得热烈掌声的。通过“亮剑”,才会让违反国际关系法的“一些人”,快速而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企业争取和维护自己利益的决心,也从另一个角度援助了正处在愤愤不平、奋力力争的中兴、华为们。如此,才会更容易形成一股抗争的力量,从而快速改变美国对中国企业的看法。
钮文新:必须制止人民币继续升值
人民币汇率升值正在加速,10月15日冲破6.26,形成2005年汇改以来的历史性高点。中国不是要稳定经济吗?那为什么这时候还要允许人民币升值? 美国人一叫喊,逼迫人民币升值,中国央行就高喊紧缩货币,把抑制通胀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在开放的条件下,紧缩货币和货币升值实际是一回事。我们必须看到,当世界主要经济体过度投放货币的时候,中国没有及时跟进的直接后果就是货币紧缩,人民币必然升值。此时,如果遇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相对稳定或下跌,中国必然通缩。我认为,央行货币控制目标不仅要针对货币市场利率的稳定,同时也该兼顾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这是全球经济特殊时期对中国央行提出的特殊要求。
曹中铭:蓝筹先试T+0是个馊主意
据媒体报道,包括沪深300ETF在内的ETF基金场内交易正在酝酿采用T+0机制。但如果蓝筹股实行T+0,而其它个股仍然实行T+1,这明显造就市场新的不公平。我认为,对于股市实行T+0特别是蓝筹股先恢复T+0交易的建议,是个馊主意。A股市场自诞生以来,不仅是一个“圈钱市”,也是一个充满投机氛围的“投机市”。如果实施T+0,虽然市场活跃了,成交量也上去了,但必然会进一步助长市场的投机行为,并放大股市的投资风险。此外,在T+0制度下,大机构与大资金完全可以通过资金优势与筹码优势,将个股的涨跌玩弄于股掌之中,中小投资者只有任人宰割的命运。
仇勇:华为需要“高调”些
华为的崛起,终结了长期以来思科的好日子,所有的麻烦,无非是失意者对胜利者所发出的无力诅咒罢了。华为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变得高调些。一个老建议是,公开上市。最新消息表明,华为的确在认真考虑这一计划,并已接触投资银行,寻求建议。上市,是用西方世界“听得懂”、“听得进去”的语言进行沟通和对话的基础,这不仅能大大增加公司的透明度,也能提升华为在全球的品牌形象。另外,如果有可能触发美国在美投资审查委员会的审查,一定不要试图躲避,不妨主动申报备案,一旦审查通过,相当于把该笔投资带入安全港。华为完全可以通过在美设立研发机构、加大基础采购、增加雇员等,游说选区国会议员改变立场,找到盟友。
侯金亮:谨防收入差距过大吞噬中国经济的未来
近年来,收入差距拉大已成全民共识,部分行业高管的工资增速像“坐电梯”,而普通职工的工资增速像“骑蜗牛”。虽然提高普通民众的收入,控制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是改善分配格局的重要方式,但重点应该放在提高普通民众的收入这边,让他们分享更多的发展改革成果。因为在传统增长方式日趋乏力的现实下,启动内需并非易事,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高物价和高房价压缩了普通民众的消费能力,对消费形成“挤出效应”,而贫富悬殊、收入差距太大是根本性原因。收入差距过大,最终会削减经济发展的潜力。从此意义上讲,缩小收入差距,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是释放内需的必要环节,是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已经不能再拖了。
姜汝祥:工商体系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工商部门有没有必要存在?事实上,现在的安全、卫生、文化等专业部门基本上代替了工商的专业功能。我想,这些年为什么工商与企业的关系那么差,原因就在于,企业想往前走,而工商想把它们往回拉!为什么往回拉,原因不在工商人员,而在于没有工商改革。为什么没有工商改革,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我们不愿意放弃行政管制为主体的“准入体系”,转而代之以举报为主体的监督处罚体系。 一旦“准入制”变成“举报制”,现在的工商体系要么精减,要么就可以不必要存在。当然这有个过程,也需要过渡,但我们应当清楚这是改革的方向,现有的工商体制是错误的,是N多矛盾产生的根源。
陈宁远 :老有所养不成为空话的两个前提
在养老的问题上,面临着两个必须确定的必要条件。一是资金安排,谁来支付养老的成本?养老消费者本身吗?中国目前缴纳社保的人,能否通过退休之后的领取养老金,满足这样的基本消费?而不通过市场解决这个需求,依靠政府保障低端和部分供给中端,政府又从哪里筹集这部分资金?二是那些没有户籍的移民如何养老呢?比如在北京市政府养老原则和目标里,就没有体现非北京户口,却在北京打拼一生的人,老了之后怎么办?这些人应该由政府保障,还是市场供给?是高、中、低的哪一端?这两个必要条件政府没有应对措施,没有相应制度,老有所养的目标,无论是通过市场、政府还是家庭来解决,都只能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