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述冠
中石化和新奥燃气联合要约收购中国燃气一案终于尘埃落定——这场持续近一年,被誉为燃气行业最大的并购案,终以前二者声明放弃收购而告终。
《经济学人》曾经说过,“企业并购失败的几率要比好莱坞明星结合的失败率更高”。确实,任何并购项目均具有自身诸多的不确定性,越是大型并购越是如此。此次收购如此收场并不让人觉得意外。相比于几方参与者各自的利害得失而言,从此次收购案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样的对国内燃气行业的未来发展有价值的启示,这才是更值得讨论的话题。
目前,我国城市燃气运营商大约有1000家,跨区域的大型燃气公司则主要是五家:港华煤气、华润燃气、昆仑燃气、中国燃气和新奥燃气。其中,昆仑燃气隶属于中石油,目前昆仑燃气业务覆盖国内近100座城市,供气能力达50亿方。
基于完善产业链、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需要,另一能源巨头中石化急欲进入燃气下游市场。但是,中石化自身在城市燃气市场并无成熟的运营经验,于是,与新奥燃气联合并购中国燃气,便成为中石化的一个选择。
中国燃气在中国大陆拥有160个城市燃气专营项目,而新奥燃气作为有着20多年燃气运营管理经验的燃气分销企业,在运营经验、技术、服务等方面优势明显,如果收购成功,中石化就可以整合新奥和中国燃气两个渠道资源,顺利进入燃气市场并有足够的资本与最大的对手中石油分庭抗礼。而对于新奥来说,如果收购成功,它也会因此而成为国内最大的城市燃气供应商。
根据国家的规划,预计到2015年,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将翻番至8%,城市燃气行业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国家发改委于去年启动了广东、广西天然气价格试点改革方案,这预示着未来中国天然气的定价机制将会倾向于市场导向。
对于燃气分销企业来说,在未来的一段时期,一方面固然要不断寻求优质项目,扩大项目数量,发挥“规模化”效应;另一方面,更应注重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结构的优化升级,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
在放弃收购之后,中石化“退而求其次”,与中国燃气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两家公司的业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绑定,中石化进入下游的目的依然达到。
对此,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没有新奥燃气的参与,中石化与中国燃气的“联姻”可能会进一步加强国资背景企业在燃气市场的份额,“两家企业的联合将提高国内燃气市场的垄断程度”。据统计,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的近300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国有控股燃气公司占57%,民企占29%,外企占14%。有人担心,天然气巨头对市场的进一步垄断,有可能导致天然气价格未来被联合推高——这样的结果将会与我国燃气行业的市场化趋势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