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飞信:
当前大形势不好,诸多企业家多少带着点灰色的心情选择去商学院学习,相当一部分是希望得到实务经验的分享。所以我个人认为,明年媒体界的报道风格会有所变化,将以事业和财富的成功创造的宣传和报道为主。但我感觉现在商评的封面报道有危机论断之嫌,比如迷失京东、逃离宜家、尚德内乱,等等。故愚见,是否可以关注一些深具增长空间的实业或者有巨大爆发潜力的企业?
——龙腾人海
Re:龙腾人海你好,感谢你的建议!我们始终关注着具有创造力的企业、企业家,以及具有增长潜力的领域。与此同时,对于处于困境和困惑中的企业,我们也同样给以关注。这种关注并非旁观其乱,更不是为了唱衰,伟大的企业一定是战胜了超乎寻常的困境,从而超越平凡的,它们在创新的同时也需时时面对混乱,发展成长中难免遭遇挫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正视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前提。作为媒体,我们亦诚挚地希望明年能够与读者分享更多令人欣喜的企业成功报道。
我不是机器人
在236年前出版的《国富论》里,不同国家工人的能力和报酬,已经在全球化工贸的初始时代拉开了距离。直到现在,即使是“中国制造”貌似强盛的今天,民族制造业的前景,仍然被那些最基本的要素,不论是血肉还是钢铁的工人所左右。尽管,他们的交替大多是出于成本考虑。
是的,描写富士康的机器人比描写富士康的工人要枯燥得多了,尽管富士康工人的工作以枯燥著称。制造机器人的工厂(富士康)不接受采访,调查目标(机器人)不会说话,没有矛盾冲突,没有人性交织,那些“时、地、人、事、情”,我不知道从哪里去找。
不过我没有后悔。我现在知道,我的工作仍是最难被机器人代替的之一:如同写这篇文字,没有动作标准,大量模糊处理,需要很多AI。相比之下,“中国制造”的最高峰已经把人类的身体(而非大脑)驯训到极致,但历史上制造工厂的进步,却是人体不断得到解放,人智不断增生的过程。
在中国,当机器人在成本考量中逐渐代替工人时,西方已经在热吹“工业打印机”,憧憬着个人和企业通过“全能制造机器”生产“设计即所得”的产品。
讽刺的是,如果“个人即生产”成为未来制造业的现实,那么绝大部分的中国产业工人们,又如何在信息流动受阻,思考不被鼓励的社会里——尽管这种封闭一度成为训练工人的优势之源——进化为具备更高等生产能力,譬如设计能力的生产者呢?这已经不是公司们可以内部解决的问题了 。
“微”往来:
@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杂志#【MSN陨落】在互联网领域,微软的确有太多的失望。 MSN之殇,谁之过?
@五小田:当年MSN多风光,以至于大家都以用QQ为不屑,用MSN为时尚。高富帅走下神坛,屌丝们高歌凯旋。
@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英雄迟暮】英雄钢笔曾风光无限、身价亿万,然时光斗转,曾经的钢笔大佬日前已挂牌以250万元的价格转让上海英雄金笔厂有限公司49%股权。随着电子产品和中性笔的普及,钢笔市场需求越来越少。英雄也曾尝试过自救转型,但由于体制和经营管理原因,最终无一成功。
@讲奢侈品故事的法语老师:有个好的管理团队,依旧停留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只能这样了!德国lamy不照样塑料笔杆卖到两三百。
@郭本财:记得那会儿我们上学还都得背着墨水,写一阵就得吸,经常弄得两手都是墨,态度十分认真,坏了还找地方修。不知啥时候起就都变一次性签字笔了,而且还劣制的居多,写两笔还就不出水了,反正也不必在乎,到处都是,随便就扔。笔的演变真实映照着时代关键词:劣质,轻浮,随意,不长久,不珍惜。
@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图说#【谷歌怎么干涉员工饮食】谷歌一直以优化搜索结果闻名,但你知道吗,他们也在通过免费餐厅优化员工健康。谷歌有一个特殊的人力资源部门,专门分析用户行为,然后“助推”员工做出更好的决定。
@帅猪008:Google之所以成功,因为它不但分析客户,还分析员工及他们的心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