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檀溪扛在肩上

2012-04-29 00:44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2年23期
关键词:城中村宾馆集体

在互联网上百度搜索一下:襄樊 檀溪 肖明芝,关于她的介绍立刻呈现眼前:全国女劳动模范,全国女先进工作者,湖北省“乡镇企业家”,襄樊市“优秀企业家”,襄樊市 “巾帼建功”先进个人,襄樊市“文明家庭标兵”,襄樊市 “十佳文明市民”……而她所在的檀溪村,一项项荣誉更加耀眼:全省村级经济综合实力五百强、全省村级经济综合实力明星村、湖北省农村生活质量300强、湖北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好村党组织……

这是一个令人不得不关注的明星村,村党委书记、湖北省人大代表肖明芝更是一位不能不让人尊重的女性。

现年65岁的肖明芝,从18岁担任襄阳县隆中公社牌坊大队会计起,就一直在这块生她养她的土地上默默奉献着。30多年过去了,檀溪人从当初的“吃粮靠救济,花钱靠种田”,到如今实现利税千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00元,家家有电话、电脑,不少村民还开上了私家车。了解情况的人都说,檀溪村的变迁是个传奇。为了这个传奇,村党委书记肖明芝为此付出了太多太多。

农民开办襄樊市首家星级宾馆

檀溪村是典型的“城中村”,人多地少,但有靠城临厂的优越地理环境。如何利用这种优势,拓宽发展空间,使村民走上富裕之路?上世纪80年代,经过反复思考,肖明芝提出了“以工商兴农,强村富民,兴办集体企业”的工作思路。此时,恰逢周边企业用地和檀溪路工程扩建,占用了村里的部分土地,村里获得了一笔土地补偿金。她在村“两委”班子会上提出,用这笔钱在近郊的一片烂泥滩上兴建一座现代化的大型宾馆。

农民能办宾馆?方案一提出,村里人众说纷纭。有人担心资金投进去出不来,有的认为农民根本就不是开宾馆的料,更有人认为,这是干部在拿集体的钱搞试验。不少干部和群众甚至私下合计,提出 “干脆把钱分了,占谁的地分给谁”。肖明芝力排众议:“这笔钱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我们不能只顾眼前,不求长远,说什么也得给子孙后代留点家业!”经过给村民反复做工作,又经反复论证,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在汉江二桥头建一座全市第一家集住宿、餐馆、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宾馆。

农民建宾馆谈何容易?1985年11月,付完设计费后,檀溪村的账上只有6万元了。宾馆开建的同时,檀溪村通过贷款、集资等方式筹措资金。当年,41岁的肖明芝把工地当成家,吃住在工地。为了省钱,她到武汉办事都是乘工地上的货车晚上出发,次日白天到武汉把事办好后再乘货车返回。

1990年5月,襄樊市首家星级宾馆——溪苑宾馆正式开业,这也是中南地区首座农民办的二星级宾馆。宾馆一开业就迎来了大批客人,此后,宾馆成为檀溪村大打工业兴村牌的开端。

宾馆让村民初步尝到了以工商兴农的甜头。此后,在肖明芝的积极倡导下,檀溪村又先后办起了制箱厂、电镀厂、轴承厂等14家企业,安排就业600余人,短短的几年间,村民的生活就有了巨大的改善。

企业改制大获成功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上级对村办企业提出了改制的要求。

不少檀溪人想不通:我们的企业办得早,也经营得好,为什么要一刀切,搞改制?其实,肖明芝当时也有担心:一是怕改制后集体资产流失;二是怕改制后个人发了,集体空了;三是怕改制后经营者拼设备和资源,捞一把就走人,留下一个烂摊子不好收拾;四是怕改制后企业干部丢了职,职工下了岗,难以稳定。经过上级领导的一再引导,特别是村办电镀厂等企业成功改制后,她认识到:在宾馆行业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必须引进新的管理模式,才能让它更好地发展。企业改制势在必行,而且早改早得利。

2003年,檀溪村获悉,浙江杭州饭店有在襄樊开一家连锁饭店的意向。肖明芝和班子成员立即行动,在两个月时间内三下杭州诚请“联姻”。浙江饭店的老总们被她的执著和真情所打动,亲自到襄樊考察。结果决定对溪苑宾馆租赁20年,年租金180万元,对原宾馆的职工实行全员聘用。

溪苑宾馆改制成功了。他们又一鼓作气对幼儿园进行了改制,把联合办园变为由供销幼儿园独立办园,承租经营。这一做法也大获成功。

近几年,檀溪村原有的一些老企业、半死不活的企业,被肖明芝他们相继通过企业改制、转包租赁等形式,转让给了一些能人和大型企业后,越办越红火,村里每年可获得纯利润500万元。

再创办全省首家社区股份合作社

经济发展了,人民富裕了,但新的问题和矛盾也随之出现了。在檀溪村,集体土地被不断征占,社区人员在不断迁入,集体资产和人员的构成日益复杂。在土地等集体生产资料的占有、征地补偿费和集体资产经营收益的分配等方面,集体经济组织与其成员之间、老成员与新成员之间、成员与非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怎么办?怎样破解这些难题?檀溪村的答案就是:改革,创新。用改革来逐步建立完善“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规范、监管有力”的现代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用产权制度创新来理顺经济利益分配关系。只有积极推进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才是破解这些难题的有效途径。

据肖明芝介绍,过去檀溪村每年对村民的福利投入都达数十万元,但主要用于老年村民生活补助、村民子女上大学奖励等。由于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并没有让全体村民分享,一些村民对分配机制不满意;同时,村里开办过众多村办企业,经年累月,家底现状没人能说得清,群众要求进行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呼声很高。

在肖明芝和村委会的努力下,2007年10月,檀溪村被确定为全省首批集体产权制度创新试点,成立檀溪湖社区股份合作社,肖明芝任董事长。

“过去村里大事小事都找我们几个村干部,我们怎么做也无法让所有的人都满意,自从成立社区股份合作社后,什么事情都好解决了!凡是涉及到经济方面的问题都由股东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常年致力于解决村民繁杂事务的肖明芝似乎看见了被解脱的曙光。

“檀溪湖社区股份合作社”运行两年来,在发展集体经济、解决城中村“三农”问题上已明显见效。从少数村民享受福利,变为全体村民享有权益。改革前,檀溪村福利支出73万元,仅惠及村民387人。改革后,每年的利润除提取必要的管理费和公益金、公积金外,60%左右的红利分配给股东(村民)。改革当年全村1784名股民全部领取到红利,最多的领到2646元。

而集体经济从村“两委”管理,变为全体股东管理,集体资产受股东监管,消除了“分光吃尽”的隐患。

同时,村组织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改革后,凡是涉及到经济方面的问题都由董事会讨论解决,村民真正成了集体资产的主人,对村公益建设和社会事务管理不闻不问的少了,阻挠指责的消失了,全村呈现出安定、团结、进取的良好局面。

"城中村" 摇身一变成花园社区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壮大,襄樊主城区的发展也逐步向檀溪延伸,檀溪地段已逐步彰显出主城区的城市格局。

其实在1997年,在经过认真思考和集体讨论后,檀溪村就决定集中兴建村民公寓楼,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肖明芝亲自出马,跑规划、搞设计、批用地,从1997年到2005年,他们投资2600万元先后开发三个小区,村集体增收1000多万元,为国家节约土地200多亩。

2006年3月,主要市领导亲临檀溪村工业园调研时提出:沿檀溪路两侧的村民住宅低矮杂乱,既影响了城市的环境,也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檀溪的环境需不断地改善。

2007年3月,檀溪村全面启动了“城中村”改造工作。然而改造需要拆迁500多户,涉及到11个村民小组的3000多人,谈何容易?为引导村民对民房改造有一个客观和理性认识,在2007、2008年的“三八”妇女节,肖明芝组织100多名妇女代表分四批前往西安市碑林区、北京市考察“城中村”改造,实地感受“城中村”改造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还结合“七一”建党纪念活动,组织村里近80名党员赴武汉考察。通过实地观摩学习,很多外出考察人员回来后变成了民房改造的义务宣传员。

“城中村”拆迁改造在襄樊是首次,拆迁补偿标准如何制定?如何解决改造中的矛盾?这些都是摆在拆迁改造工作协调小组面前的难题。为了合理确定拆迁补偿标准,《民房改造安置补偿标准》草拟出来后,村委会特意发到全村520多户村民手中进行讨论,先后累计修改达20多次。

在拆迁工作中,有少数村民对拆迁工作不予配合。对于这部分村民,肖明芝采取的办法是,一次次上门做工作,用亲情打动他们。二组有位村民抵触情绪大,肖明芝和拆迁工作专班人员上门20多次,轮番讲解政策,最后该村民自愿签订了《民房改造安置补偿协议书》。

拆迁工作中,肖明芝把村民的利益看得很重要,她说,能够换位思考才能知道拆迁户的所思所想所需,做起工作来自然不难。檀溪村三组70多岁的张淑英老人丈夫常年有病,儿子、媳妇又不在身边,搬家非常困难。关键时刻,肖明芝带着20多名工作人员以及3辆汽车赶来了,感动得老人连声道谢。

人性化、亲情化拆迁有效推动了拆迁工作的开展,自拆迁工作启动以来,檀溪村用 8个月时间完成了522户村民的拆迁工作。目前,一座花园式的新城区正在檀溪兴起。

谈及檀溪村的未来,肖明芝满怀信心地说:“再给我5年时间,我有信心把村集体资产扩大到10个亿。等到城中村改造二期工程完成后,那将肯定又是另一番新景象!”

猜你喜欢
城中村宾馆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金华远方·双龙宾馆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警犬集体过生日
ROOM AT THE INN
存续与发展:我国城中村治理的路径探讨
宾馆开房致残引发离奇赔偿案
龙信老年宾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