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探讨

2012-04-29 06:39季自君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23期
关键词:新知探究数学

季自君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学习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改革的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初中数学教学要领悟改革的真谛,顺应改革的思路,以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课标》的精神为指导,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它强调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中活动、实践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人。而众多研究已逐渐表明: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标志,其核心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将自主探究列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本文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在教学活动中用激情引趣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

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作为一种动机成分对自主学习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学生对某一门功课的学习兴趣越浓厚其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就越强。 因此达到这种效果的最好方法是创设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这种冲突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这种“好动、好奇”的心理,恰当地设问,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较快地投入到自主探索中去。

二、在教学活动中用小组合作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

在教学中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因为这样的交流和互动,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更有利于让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敢想、敢说、敢做,这样就为开展自主探索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情绪酝酿。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为自由的平台,在这种学习形式中,新知识的获得不再完全依赖教师,可以由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学习方法经探索而获得,有效培养了他们探索知识的能力。

学生意识到通过类比猜测所得到的命题不一定都成立,因此学生有强烈的愿望去证明这些他们亲自构建的命题是否正确。于是,组织小组讨论,探究命题的证明。在以下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交流,倾听与评价的数学思维与思想方法。

师:请你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6:已知:在△ABC与△A1B1C1,AB/A1B1=AC/A1C1=BC/B1C1

师:他要证的是“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生7:在△ABC中取AD=A1B1

师:在哪条边上取?

生8:在AB上截取AD=A1B1,在AC上截取AE=A1C1,连结DE,可以证出△ADE≌△A1B1C1

师:很好,怎么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生9:AD=A1B1,AE=A1C1,然后……(学生证不下去了)

师:他的想法很好,但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遇到了困难谁能帮助他,好你来说说。

生10:因为AD=A1B1,AE=A1C1,且A1B1∕AB=AC/A1C1,所以AD∕AB=AE∕AC,所以DE∥BC,所以AD∕AB=DE∕BC,又因为A1B1∕AB=BC/B1C1,所以DE=B1C1,所以△ADE≌△A1B1C1,又因为DE∥BC,所以△ADE∽△ABC,所以△ADE∽△ABE.。

在以上片段中,先是一位同学上黑板报告他们小组讨论的结果:证明“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可是讲到一半,这位学生“卡”住了(生9)。此时,老师并没有急着将正确的证明教给学生,而是鼓励其他同学帮助这个同学修正和发展这一证明(生10)。这样,教师仅作为问题的提供者,而将发言权交给学生,教学目标与任务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其中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活动的时间和机会,以学促教,在学中教,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营造了数学思维驰骋的空间,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发现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类、探究、合作和归纳等数学能力。

三、在教学活动中用开放性的模式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

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现象”理解情境,发现数学,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打破封闭的教学过程,构建“问题—探索—应用—新问题—再探索”的开放式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数学学习方式,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探索的开放性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必要的课前开放,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使学生脱离“零”起点,在学习上能够使自己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上。例如教学平均数之前,先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再动员他们事先去调查自己家里近几个月的用水、用电情况,并通过对生活素材的处理,让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为了解平均数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从中发现了什么?能够向水电部门提出哪些建议。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探索,使数学学习延伸到了课前,拓展了学习空间,也为今后奠定了基础。而课后开放却能让学生自主探索,数学教学的时间有限性决定了教师在有限的课堂中,不可能把某一内容的问题一一解决。相信学生的问题是永远存在的,我们提倡把问题带到课外,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鼓励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学着通过生活实际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学习长度后,出示10亿粒大米是多少?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要求学生必须用数学的方法去猜测、去探索,为此要进行合作交流、探究、实验、统计、估算等方法,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就会应用许多做研究的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数学教学课堂中的探索,也必须保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一般为7分钟以上)而不能流于形式,一带而过,而要把探索的实质应用到数学教学之中。设计问题不能拘泥死板,对学生探究过程、方法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要留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潜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把学生心灵深处的潜能很好地挖掘出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人,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新知探究数学
新知
生活新知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知
新知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