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2012-04-29 06:39周建中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23期
关键词:人格语文教育

周建中

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健康人格的培养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主题之一。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采用什么方法去培养?在诸多学科中,是否只有思想品德课才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培养?答案是否定的。实际上,各科教学在学生人格形成过程中都起着一定的作用。比如语文教学,对人格的培养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无一不在其中受其影响。因为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不断促进人的发展与完善。语文学科工具性、思想性、综合性的特点,使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健康人格教育呢?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

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而二者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乃至社会意识形态的树立影响至深。这主要根源于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而且是政治教材无法替代、无法比拟的。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审美陶冶中塑造健康人格

如果说通过思想教育塑造健康人格偏重于“晓之以理”,那么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健康人格主要是“动之以情”。审美陶冶作用于除语文认识能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即我们常说的非智力心理因素。审美功能的充分发挥,给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宜通过表情范读或指导朗读、生动描述或指导创造性复述、指导课本剧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以富含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体会文章中寄寓的喜怒哀乐爱恨等丰富而深刻的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披文入情”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并运用于教学实践。

三﹑结合语文学科的的点,讲究方式方法

人格教育是一门科学。语文课毕竟不是一门专门的人格教育课,不能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一味地进行人格灌输。语文教学渗透人格教育,实际上就是一方面增长学生的知识﹑智慧和能力,另一方面又要塑造学生们好的灵魂,完成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教师要讲究方式方法,在渗透上下功夫,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创造民主的﹑有感情的教学氛围

民主化的教学氛围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沃土,失去了这个条件,学生个性的发展就会受到束缚,只有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进入角色,大胆地发言﹑自由地讨论,想己之所想,说己之想说,从而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引起共鸣,达到提高人格水平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放下架子,走下讲台,到学生当中去,师生关系应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是“战略伙伴”关系,而不是对峙紧张的关系。师生关系紧张无疑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影响他们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养成﹑发展。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念,创造和谐﹑有感情的教学氛围,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微笑带入课堂,把快乐带给学生,树立“以情感人,以情服人,以情育人”的教学观念,用情趣去感染学生,用挚爱唤醒学生人格深处的迷惘。

2.找准切入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找准切入点,也就是找到语文教学与人格教育的最佳契合点,只有找到这个点,渗透才能顺利实现。在实际教学中,这样的切入点很多。有时是对典型人物的分析,有时是对主题思想的理解,有时是对某个问题的讨论,有时又是对某个词语的准确把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大纲》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以往的教师节,学校都要要求学生向老师献一点爱心,亲自制作个小礼品什么的。今年,我们组织教师节演讲会。学生为了写好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文章,利用课余、假期时间进行采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增进了对老师的感情和理解,磨练了意志,锻炼了思维能力,这对弘扬尊师重教精神不能不说是一种实际的做法。课外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兴味,使之生动活泼的性格得到发展。它可以和课堂教学适当配合,但不必处处配合。我每个学期都要带学生游玩一两次,“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师生从中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景色,陶冶情操,了解风土人情;锻炼观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生课外有饲养小动物的爱好,我也支持。因为在这过程中他必然要学习有关知识,学会观察,提高语文能力,也有利于塑造耐心、细致、沉稳的性格。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和事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素材,在学习类似作品时不妨组织学生深入生活,做实地采访,亲自去感受伟大人格的魅力,在采访过程中,那些富有时代精神的先进人物就成了学生人格的典范,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一次深刻的人格教育。

3. 善于总结,巧妙点化

人格教育不一定都是长篇大论的演讲﹑报告,有时一句简短的﹑精辟的话往往能令学生大受启发﹑回味无穷。因此教师要善于总结,巧妙点化。在总结中,使学生明确人格教育的内容;在点化中,使学生的人格感悟受到启发。值得强调的是,语文教学中重视健康人格的塑造,决不是说可以忽视常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作用。认真书写、保持书面整洁、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作业等看似琐屑的小事,同样能塑造学生严谨、求实、勤奋等良好性格。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的语文教学必须跟上中国社会迅猛发展的大趋势,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现代健康人格的教育。

猜你喜欢
人格语文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漫画之页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