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育豪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把物理课本中各章节的知识点比作一次旅行所拍的一本电影,章节前导读就是为这本电影所拍的预告片。这些精心撰写的充满启发、充满诗意文字,对学生来说如同一把开启迷津的钥匙。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重视章节前的导读的教学,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静下心来从嬉戏到课本
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尽情欢呼可以缓解学习的疲劳,运动起来的兴奋让同学们精神抖擞,欢乐的游戏使同学们开怀大笑……课间十分钟,短暂的十分钟,给予同学们的是一份难以形容的轻松与快乐。一部分同学正式上课铃响确还静不下心来,这个时候叫同学们拿出课本,阅读章节前的导读,使同学们可以静下心来做学问,对后面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总览全章透彻理解教材
课本里的知识是人们前赴后继地探索日积月累的结晶,它有一条清晰的脉络,一些重要的概念仿佛是这条脉络上的枝叶,往往分散在不同章节里。教师又不可能在短短的一节课里把这些枝叶都交代得很清楚,只能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这样就把本来是整体的内容分散开了,这给学生透彻理解概念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章节导读,使学生树立大局观,清晰理解教材的脉络。例如:课本第二章物态变化,学生光看标题会感到很陌生,因为有一部分同学还没弄清什么叫“状态”,会觉得这一章是非常深奥的概念。但是再看看章首图和导读:“你可知道,自然界中的云、雨、雾、露、霜、雪、雹都是我们小水滴的‘杰作,我们的行为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还有许多奥秘,你想知道吗?请跟我来……”这让学生觉得物态变化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经常会碰到,从而拉近了学生和课本之间的距离,这对学习这一章的内容是大有帮助的。等这一章学习结束时学生再回忆导语时,整个知识结构会更加清晰,也更容易理解。
三、联系生活注重能力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学不是用于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是应用于创造各种能促进人的独立和自由学习的条件。”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相当紧密,导读中的很多问题可能就是学生在生活中所碰到的,又是很多还没透彻了解的,培养学生利用身边触手可及的一些器材探究物理知识就显得更为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材为了体现这一思想,安排了很多精彩的导语,注意到这些可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第四章透镜及其作用、“眼镜使人的视力得到矫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使人的视觉不断扩展,照相机、摄像机,可以捕捉美好的瞬间;投影仪、放映机,可以展现历史的画卷,而这些形形色色的光学仪器,以至于我们的眼睛,他的主要部件都是透镜。”阅读后,有兴趣和有能力的同学就会在课前主动研究实物,在研究的过程中有自己的见解,产生疑问,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会比其他学生更快、更好地接受所学的知识,无形之中也就培养了能力。
四、学科优势激发学生兴趣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学习的内在动力。物理学发展历史和物理学家探索物理问题时的成功和失败,是培养学习兴趣的最好素材,而这些在正文中不可能说得太多,注意这类章节导语会使学生兴趣盎然。例如:第三章光现象,这章的导语是一位同学的日记,这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而且物理现象不但是有趣的,而且是美丽的,这样从一开始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和理论的联系让学生有了一个想象物理概念的载体,因而更加易于使学生接受繁杂的理论知识。
五、设置疑问启迪学生思维
高尔基说:“惊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由于简单或直接的经验常造成中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片面理解,有时纠正起来还非常困难,在学习物理知识之前,他们所形成的一些观点和想法因为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有可能是错误的或不全面的,但是他们却认为这些观念和想法是对的,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片面理解当中造成悬念,从而诱发他们的思维,推陈出新,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向知识的更深层次进军,这样的导语真正起到了开启新课的金钥匙的作用。例如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无论是玩具汽车还是现代汽车,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为什么把有的玩具车压着往后退一点,松手后,它会向前跑?为什么马路上的汽车要加了燃油后才能行驶?为什么要向汽车发动机的水箱中加水?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汽车是同学们十分感兴趣的话题,他们可能平时就积累了很多关于汽车的疑问,现在这篇导读仿佛是在黑暗中给了他一把钥匙,顿时有了一种开启阳光大门的趣味,深深地扎了进去。
总之,章节导读虽然只在一个章节的教学中占用几分钟的时间,然而这几分钟里却大有文章可做,它能很快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使课堂“热”起来,学生瞬息间呈现生命力,积极主动探究新知。有意识地从物理课本的章节导读中寻找教与学的节点,对于盘活一堂课,一个章节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