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面镜子,每天都映出我们喜怒悔乐的模样,记录我们苦苦跋涉的足迹,留存最幸福美妙的时光……
那个等着老师夸的孩子
中午来到教室,看到孩子们的硬笔习字册齐刷刷地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孩子们真的长大了,省心了。还没有长大的是杜斌,他窝在自己的座位上,作业本上全是空白,连一个字也没写。看到我,才慌忙拿起笔,可是已经晚了。我气极了,夺过习字本愤怒地吼道:“别写了,真讨厌!”这孩子,真是无可奈何不可救药啊!他老是拖作业,昨天晚上和今天早上,我还反复地提醒他:看你能不能跟大家一样,自觉习好字。谁知一点效果也没有……真是气死人了!
去年他们三年级时,我接到这个班。考虑到孩子们年龄还小,又要学会用钢笔写字,在铅笔字向钢笔字的过渡时,孩子们肯定不大适应,需要老师的指导和支持。因此每天中午的独立习字课我都及时赶到学校,辅导他们把字写好。功夫不负有心人。日积月累,孩子们的字写得越来越好,也渐渐养成了独立自觉、认真习字的好习惯。这个杜斌呢,当初他的字乱得像草堆,既不成块也不成行。可是慢慢地,他的字也一笔一画变得越来越工整、整齐了。由此可见这孩子变得有耐心了,学习态度也改变了。这么大的变化真出乎意料,让人欣慰!今年呢,他们升了一级,又长了一岁,相应的学习的自觉性也应当增强。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和独立性,我首先要求他们能够独自认真习字,利用午休时间写1页硬笔字。孩子们非常乐意,大部分都能做得很好,可就是这孩子屡教不改……唉!连一点自觉性都没有,不说也罢!
晚上放学时,蒋小轩把杜斌的习字册交给我。一看,字写得还算工整,但想到中午的怨气,忍不住问:“杜斌呢?”“老师,他不敢来。老师,你不知道,他有意等你来他才习字,他等着你夸呢!”“啊!原来是这样的啊!”
我惊异不已,谁能想到这个呢?以前,为了让他那“豆腐渣”的字写成块,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写,时不时地夸奖:“这一横多有力!”“再慢一点会更好!”“越来越漂亮了!”……没想到,写字成习惯了,夸奖也成了习惯。唉呀呀,怪不得我三番五次警告也不起作用了!
我们当教师的都有一个习惯,我们总是习惯于从自我、从学校、从成人的角度出发,对学生居高临下地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并且监督学生一定要做到;学生一旦做不到,我们就会责怪他们。可是,我们是否设身处地地想过学生的感受和需求呢?作为生命的个体,每个孩子内心都有自己的需要,特别是来自于教师的。他们渴望得到肯定,激励和欣赏,这是激发生命前进的根本动力。可惜,这些渴望常常被我们的种种要求所淹没。因此,犯错的常常是我们自己,而并非是学生。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是知识,是分数,还是无休止的题目训练?都不是,他们真正需求的,是情感的丰润,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归属,是这些非智力非知识的因素,这才是孩子们心灵成长的甘露。所以,我们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应是以每一个学生为本,这个“人”是独特的是个体的,而不是学生这个宽泛的集体。真正的以人为本,就是要关注、尊重和爱护每一个生命个体,要量体裁衣,要因人而异,教育才能抵达心灵,温暖生命,愉悦精神。感谢杜斌这孩子,是他让我豁然开朗,探寻到教育的真谛。我知道,他只是众多孩子中的一个,别的孩子虽然没有如此直率地表现,他们同样也都有如此强烈的渴求。我错了!我们怎么可以忽视学生的心灵需求呢?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够读懂每一个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够从学生的心灵出发呢?
那个要抄书10遍的孩子
訾佳辉,大大的眼睛,短短的头发。他总是不做家庭作业。也难怪,他的爸爸妈妈在外开网吧,整夜不回家,只有他一个人在家,谁管他作业呢?虽然我每天都要检查,但是他也只是隔三差五地做做,这样一来,他的成绩就被拖下来了。为了鼓足他学习的劲头,我给他找了个朋友式的敌手——王永康。这俩人不仅成绩差不多,而且说起话来都很漂亮,但是做起事来就不那么漂亮了。就说作业吧,不是马马虎虎,就是干脆不写,真对不起人。这俩人搭档正合适,对双方都有约束,对各自的学习也都能有个促进。半学期以来,在大家的监督下,俩人一会儿是朋友,一会儿是对手,但成绩都有了进步。临近期末考试,这孩子最近两天突然不干了。那天,我忍不住地说:“訾佳辉,你不做作业,你要是考不过王永康可怎么办呢?”“那我就抄书10遍!”他毫不犹豫,掷地有声。同学们惊讶地张大嘴巴,真可怕噢。我点点头:“你真有志气。记住:‘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想:这样一激一将,这俩人还不你追我赶嘛,那才有效果。果然,訾佳辉做作业变得主动积极了,王永康当然也偷偷地飙上了劲!转眼就考试了,结果王永康考了86分,訾佳辉考了79分。那天我一到教室,孩子们就嚷起来:“老师,訾佳辉说过要抄书10遍的!”再看看訾佳辉,他趴在桌子上,看不到他的脸,我想他一定很难过,大概是哭了吧!知道错了就好,我哪能忍心呢!连忙解释:“同学们,訾佳辉这次是习作失误了,我们再看他下次好不好?”孩子们沉默了,说过的怎么可以不做到呢?他们一定不同意的。我想:“这孩子有了这次教训,下次还敢不做作业?有了我这个人情,他一定会加倍努力的!”
哪里知道,刚开学,他又不做作业,而且毫无感觉,脸皮真那个厚。怎么办?那一天见到我,他又像往常一样亲热地说:“老师,你看我买了一块……”“你不做作业,以后不要和我说话,我不想理你!”还没等他说完,我就生气地半真半假地责怪道。
从此,他见到我只是眼巴巴地望望我,欲语不语,沉默不言。我也保持沉默。我想让他尝尝被冷落的感觉,想让他好好地反思自己,调整自己,改变自己的懒散状态。但是我对他的关注一刻也没有放松。上课时,他发言次数少了,但听课比原来更专心了;写字时,他一笔一画,一丝不苟,每个字都用心地刻好;交作业,他变得及时了,不再要组长催了……看到他这么认真,这么努力,我心里暗暗高兴。我知道,沉默的背后,是生命在涌动,他要用百倍的努力改正他自己,证明他自己,实现他自己。
“……我一定要记住‘三思而后行,‘言必行,行必果。豪言壮语只是美丽的肥皂泡;而踏踏实实地做才是最重要的。我想让大家知道,我是个有志气的人……”在他的日记中读到这段话时,我感动得不得了。孩子,你真是好样的!志气,是人的骨头,是永不言败的开始,是人生的灵魂!
我这才知道,作为老师,我的力量是微弱的,有时微弱得似乎对学生不起任何作用,那一定是我的想法做法跟学生的不够匹配融洽;我的力量有时又是强大的,强大到一言一行可以改变孩子,改变孩子的行为,孩子的观念,甚至孩子的人生轨迹。我们是很重要的。我们必须谨言慎行,成为孩子人生的模范;要三思而后行,引领孩子们踏上自信,自强不息,成就自我的人生之路。
那个不言不语想妈妈的孩子
她叫张元元,圆圆的眼睛,怯怯的眼神,长长的麻花辫一直垂到腰间。张元元特别内向,从来都不爱说话,上课时也从不主动发言,读起书来声音又细又轻,好像生怕有人听见似的。这样的孩子在49人之中从不引人注目,很容易就被忽略。只是偶然得知她的身世,才那么格外地关注她。原来,她从没有见过爸爸,从小就跟着孤单的姥姥孤独地长大。她很少穿着鲜艳的衣服,也没有别的女孩那么多花样的头饰和花哨的零食。这个似乎被遗忘的孩子,她的内心有多孤单、悲凉或者灰暗?
见到她时,悄悄地问:“妈妈回来了吗?”摇头。“来过电话吗?”又是摇头。“什么时候能来呢?”还是摇头。这个没有母爱也没有父爱的孩子,就是一颗草呀!抚摸着她那美丽的发辫,心中不禁涌起阵阵酸楚……
就这样不言不语地一天又一天。那一次我们学写信,张元元会给谁写信呢?原来是给妈妈:“妈妈,那一年我看到你,觉得你又黑又瘦,你一定吃了许多苦。妈妈,很多人都说你不要我了,不爱我了,我知道这不是真的。妈妈,我爱你,我很想你!……”禁不住的,我泪如雨下……孩子,我的孩子,孤独的孩子,平时从没有享受过妈妈的爱,却想着妈妈的苦,那样深深地爱着妈妈,这就是孩子。
是的,孩子的年龄那么幼小,心灵那么稚嫩,生活那么孤苦,却满怀着如此博大如此深邃的爱,如清泉般纯净可人,汩汩流淌,永不停歇……这就是孩子,让人如此心疼心酸的孩子。班里像这样的孩子还有四个,他们都来自不完整的家庭,都是一样的沉默寡言。为了孩子,为了不伤害孩子的心,家长,请珍爱自己的家庭吧!孩子,不要自卑,不要难过,不要害怕,你的真挚,你的宽容,你的无私会照亮世界的!
人们常常说,师爱是伟大的,因为它真挚,深沉,无私。但是,如果我们是张元元,我们能否像她这样,在孤苦中一往情深地爱着妈妈呢?孩子的纯情真的让我们自愧不如。
“我们热爱生活不是因为习惯于生,乃是习惯于爱。”尼采说。如此幸运,我们陌生的生命偶然相知,有缘相依,有心有情有爱相伴,这是心灵的欢歌,是生命的流溢,是人生最幸福最美妙的时光!
(陆玲,新沂市马陵山镇中心小学,22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