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语言学中的心理模块和语言模块的综述

2012-04-29 01:19:55叶朝成王纯
考试周刊 2012年24期
关键词:乔姆斯基句法观点

叶朝成 王纯

很多人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对模块做了观点的陈述,有乔姆斯基(Chomsky)、福多(Fodor)、平克(Pink),他们对模块的观点影响最大,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为了研究认知心理学中的模块到底是什么,我们对模块作了以下综述。模块在Chomsky看来,语法中的不同语言子系统是独立的。但是模块在认知心理学里的概念略有不同,指的是语言处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在多大程度上独立于一般的认知系统。(桂诗春,2000)[1]我们搜集了三十篇关于认知心理学中的模块的文献,从中选取了十篇进行研读,发现这个争论从上世纪产生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主要争论焦点在于模块到底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和它的起源是一开始就存在于脑袋里的还是自然选择的产物,并对语言模块中语法和语义是同时出现的和在什么层面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综述,提出了要借助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和脑部解剖学及生物科学的知识作进一步的研究。

1.历史背景及现状

模块的观念发源于加尔的“官能(faculty)”理论,他认为脑是专管心理活动的器官。康德提出并论证了人的认知结构在建构科学知识及对象中起主导决定作用,提出了人的自我意识是先天的。首先将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环节统一起来,把直观形式空间和时间当做先天结构来考察。另外一个领军人物是皮亚杰,他认为认知领域有一些结构是天赋的。

研究现状是乔姆斯基批判了行为主义理论斯金纳的模仿——强化理论,提出模块的概念,也称知识模块或Chomsky模块,意指语言模块是一套构成认知能力地、内在地得到表征的领域专门化知识,即心理表征系统。小孩能自己造句子,并不都是模仿,乔姆斯基提出先天语言机制。福多对模块的观点是语言处理系统是一个独立的认知能力,它和其他一般的认知原则不同。(David W.Carroll,2008)[2]乔姆斯基同意福多的这个观点。Geary和Huffman认为语言作为一套独立的模块,其他的关于模块的证据是表面的过程,非语言交际和心智的理论。总之,他们都承认模块的独立性。关于模块的定义是,在认知心理学领域,模块有两个定义:一个是语言处理系统的独立程度,在多大程度上独立于其他的认知系统;第二个概念是语言子系统的模块,比如语义的和句法的,并且他们是独立的不是交互的。第一个对这个意义的否定是,不否定其他认知在语言和认知的互相连接中也有作用。第二个否定是对于这个意义的否定是,你能够想象语言处理系统是一个立方,他工作是独立的,而他的每一个子系统也是独立的。而乔姆斯基则认为语言处理系统是一个刺激贫乏论,认为通常反映过程中的信息要比近端引起反应的刺激所能提供的信息要多,因而直觉整合需要直觉主题提供其他信息。而福多认为,它是封闭的,它把推理和计算搞混了,用缪勒·莱尔错觉和布鲁纳对视觉变形小屋的持续性的论述可以证明。

福多的关于功能主义的理论把人的大脑比喻为整个电脑,分为模拟系统、输入系统和中心系统,平克认为语言是自然选择塑造的专门性的适应机制,是一个独立的“领域特殊性”技能,有特定的神经连接与之对应。强调语言模块的自然选择起源,这是平克与乔姆斯基的一个重大分歧。

2.乔姆斯基福多和平克关于模块是否是先天的争论

关于模块的争论点在于模块是不是先天的。

2.1乔姆斯基关于模块的观点

乔姆斯基基于经验论基础和先天论提出了语言学习中认识模块假说。他是在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基础上,唯理论中的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康德,他们主张天赋论,推崇传统理性主义,从舆论中乔姆斯基得到了有关经验主义的知识,于是乔姆斯基用经验主义的观点去解释人类认知机制,这一整体构成了乔姆斯基经验论基础,加上皮亚杰认为的人类认识是后天造成的观点,乔姆斯基提出了关于模块的观点。

乔姆斯基在经验论的基础上重新引入天赋论的观点。刺激贫乏论论证了人类语言具有天赋型,普遍语法理论对对白板说进行了驳斥。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大脑中天生就具备一套普遍原则和参数,并通过这套原则和参数对语言进行组织的假说,是在驳斥刺激贫乏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富有争议性的假说。

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理论认为所有语言都是建立在句法上有共性的基础之上的。普遍语法包括五个内容:(1)是普遍语法是人脑遗传规定下来的属性,人脑因为有了这个遗传才能发育正常;(2)是人脑生下来的初始状态;(3)让人能够在后天可以学会说话;(4)普遍语法不等于具体的句法在人脑中一开始就有了,知识拥有了会说话的可能;(5)普遍语法既可以看做是计算机的硬件,又可以看做是软件。[3]另外,乔姆斯基在原则和参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管约论,认为句法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共性。

乔姆斯基用刺激贫乏论进行反驳,认为儿童语言获得刺激贫乏现象又称柏拉图问题,儿童的语言环境不能充分解释句法规则的获得。他的论证如下:(1)儿童不是每时每刻得到的输入都是正确的,父母可能纠正孩子的发音是孩子得到反面教材;(2)孩子得到的学习都是句法上正确的句子;(3)在母语学习中学习正确的句法。语言的输入和语言能力之间不是对等的关系,句法不可能通过语句传达给孩子。

2.2福多关于模块的观点

不管是研究心理机制还是研究心理表征的工作方式,都是以天赋论为基础的,有三个特征能够保证了人类的认知能够实现:生产性、系统性和推理的融贯性。他认为语义学这个概念的加入使得语言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否则就是失败的。他认为思想语言是独一无二的,不需要通过更基础的语言来学习。思想语言的不伪证性得到了丹尼特的支持,他支持福多的观点。福多在乔姆斯基的基础上补充了乔姆斯基只是论证了语言知识的天赋性,福多从哲学的维度论证了认知活动的天赋性。从柏拉图开始,在对话录中柏拉图认为,如果人们不知道某件事去,就不会对于学习这件事情有任何了解,甚至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开始下手。福多认为心灵不是大规模的“模块”,把心灵解释成为计算模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3平克关于模块的观点

平克主张的是自然选择学说,认为语言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乔姆斯基则认为语言是自然选择的副产品。平克认为,依靠计算理论,心理是一种计算,进一步假设不同心理任务有相应的神经回路来完成,这些神经回路是独一的心理器官,有着自己专门的功能。他认为大脑中的神经回路是由进化而来的,通过遗传基因而形成了语言的神经回路。同时他用了不能说出符合语法句子,也不能识别有语法错误的句子,不能了解别人谈话的意义的布洛卡区域受损的病人,用自然选择的学说论证了语言基因性的可能性。人们可以揣摩意义,能够看穿他人的言外之意。平克太过度地把这个天赋功能看作是动物本能。

3.模块是否是封装的争论

19世纪加尔创立了颅相学运动,提出心理机能能关联到大脑的某个特定的物理区域。可以通过读出大脑顶叶后部特殊的隆起测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福多认为心理内容是遗传的特殊的独立的功能模块完成的,一共有八个特性:“领域特殊性”、“强制性操作”、“受限制的中心存取”、“快速”、“封装性”、“表层输出”、“硬件化”和特定的发展速度与顺序。福多用缪勒·莱尔错觉论证了他的观点,认为所有的知识和信念都要受到背景知识的干扰。认为知觉是既能封装的工作,又是能够推理的。

福多批评了认知心理学中刺激贫乏论(poverty of the stimulusargument)(Chomsky,1980)。刺激贫乏论通常认为反应过程中的信息要比近端引起反应的刺激所能提供的信息要多,因而,知觉整合需要知觉主体提供其他信息。福多(1988)认为刺激贫乏论错在将直觉的封装性问题与计算机复杂性问题混淆在一起了。他认为直觉像认知那样聪明,因为它通常是会推理的;却又像反射那样笨,因为它通常是封装性的。这里的封装性是指该过程不受机体的信念和愿望等高级认知过程的影响。知觉具有推理性并不意味着幻觉过程都需要高级认知过程的深入才能完成整合。一些知觉过程对信念系统会产生影响的。例如,福多用缪勒·莱尔错觉进行证明,福多引用了布鲁纳(Brunner)的对视觉变形小屋错觉的持续性的论述作为另一个例子,因为除非小屋中出现了冲突性线索,否则被试还是会将变形的小屋看成是矩形的。错觉的持续性表明并不是所有知觉过程都收到了以信念为主体的高级认知过程的渗入。一些知觉过程对信念系统不敏感,这具有重要的生态学适应意义,一个在观察事物存有偏见或愿望的生物是没有生存机会的。所以,尽管知觉推理的复杂性与认知渗入成直觉整合,而前面的例证说明了认知渗入是一种部分的渗入,即只有一部分背景知识渗入知觉的整合中,直接反驳了刺激贫乏论。但是知觉过程确实提供了一些原始刺激不存在的信息,这是通过直觉推理得来的,而不必来自认知的渗入。不需要认知信念系统的渗入,反映出知觉过程的封装性。福多认为,这种具有推理性和封装性的直觉过程,就是由许多不同的模块组成的。

4.乔姆斯基、福多关于句法和语义结合方式的争论

乔姆斯基关于普遍语法的观点上文已经提过,他认为语言获取机制是大脑中处理符号的特定区域,认为应该由以下五个部分构成:一是具备输入信号进行表征的能力;二是具备对输入信号结构进行表征的方式;三是具备对语言结构进行最初界定的能力;四是具备关于每个句子相关假说的理解;五是通过对输入信号进行比较,能够选择合适的假说。具备了这些能力后,语言获取机制在语言结构假说中寻找与输入信号和结构信息相适应的假说,对每个假说的理解对句子的兼容性进行测试。因此福多认为,当人们学习一件事物的时候,必须对它先分辨之后才能识别。可以用赛尔的“中文屋”实验说明语义在思维中和认知中的重要性,没有语义,思维就变得毫无意义。因为输入过程中,记忆提取的信息是完整的,包括语义和句法,所以福多认为语义和句法是在输入系统中发生的。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关于语义和句法的结合方式发生了四种变化:第一是语义是从句法中获得的。这是建立在理性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第二是补充了语义是从句法中获得的观点提出有隐藏在句法背后的句法能力,这个能力从深层结构像表层结构转换。人们有“句法能力”把意义和形式结合起来,认为句法主要包括基础和转换两个部分。第三是把语义放到了表层结构,表层结构信息由逻辑形式和语音形式中的语音和语义表征信息转换而来。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参照句法理论的原则。第四是语义、句法和语音必须以特定的方式被解读。

因为计算机毕竟不等于人的大脑,人类所生活的世界是由语义组成的,计算机根本不能代替。总之,福多认为,离开句法和语义中的任何一项,心理表征将无法对表征信息进行正确的整合和拆分。

5.结语

综合乔姆斯基、福多和达尔文进化论、平克等人的观点,文化背景下,用科学的工具结合脑部解剖学生物科学的知识认识心理模块。乔姆斯基的关于模块的观点是深奥而空洞的形式主义;福多的语言模块太强硬,实验研究中少有语言现象符合福多的模块标准,中心系统具有非模块性;达尔文进化论的模块将新的计算理论进行到底,却陷入了“泛模块性”的泥沼。关于模块的争论不休,可是这些观点都是通过推理来进行的,需要有科学的实验进行测量,研究脑部解剖学解剖脑部构造,并用科学数据来对心理模块这个概念进行分析。另外在研究中应该考虑到文化背景的不同对推理结果造成的影响,有时候会有误差和错觉。未来的工作要从科学实验和综合人文知识的结合出发,对这个作更加深入的研究。另外,还要学习前人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精神,利用三个主要观点中的正确观点,提出科学的符合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15-116.

[2]David W.Carrol.语言心理学[M].北京:外与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57-58.

[3]范毅强.从普遍语法到语言模块[D].长沙:中南大学,2009.

[4]熊哲宏.“模块心理学”的挑战:反“文化心理观”[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VOL44,(4):111-126.

[5]蒋柯.《语言本能》到进化心理学的华丽转身平克的语言模块性思想述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7):80-84.

[6]奚家文.从乔姆斯基到平克——语言心理研究的模块化之路[J].心理科学,2009,VOL32,(1):242-244.

[7]熊哲宏.“心理模块”概念辨析——兼评J.Fordor经典模块概念的几个标准[J].南京师大学报,2002,VOL11,(6):88-94.

[8]李放放.福多的模块理论及其对认识论研究的启示意义[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9]熊哲宏.论“心理模块性”研究的理论心理学意义[EB/OL].[2011-05-30].http://www.psybook.com/thread-1158.1-1.html,2011.

[10]杨小璐.关于刺激贫乏论的争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VOL36,(12):131-136.

[11]邓劲雷.语言天赋说的理论缺陷[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VOL28,(5):89-109.

[12]李康.福多的“心理模块性”理论[J].沧桑,2009,(6):157-159.

[13]宋荣,高新民.思维语言——福多心灵哲学思想的逻辑起点[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VOL28,(5):89-109.

[14]范毅强,李侠.从普遍语法到心理模块[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9,VOL31,(2):166-170.

[15]蒋谦.论库恩“范式”的心理模块性[J].科学技术研究,2010,VOL27,(5):31-35.

猜你喜欢
乔姆斯基句法观点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中华诗词(2021年3期)2021-12-31 08:07:22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观点
句法二题
中华诗词(2018年3期)2018-08-01 06:40:40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中华诗词(2018年11期)2018-03-26 06:41:32
Teaching methods in a Chinese Classroom
Comments on Chomsky
业内观点
营销界(2015年22期)2015-02-28 22:05:04
新锐观点
清风(2014年10期)2014-09-08 13:11:04
跨越政治批评与学术研究的疆界——乔姆斯基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