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鹏
Fitfu的故事开始于2009年的新年。这天凌晨2点,两个英国人约夫和杰夫在App Store上发布了一个小应用:PushupFu--一个指导和督促人们利用零碎时间做俯卧撑的应用,以0.99美元的价格出售。
没想到,这个小应用获得了大量的下载并被很多知名的媒体报道。约夫和本杰隐隐地感觉到他们的应用可能正在解决一个有很大市场需求的问题。应用下载者反映了去健身房锻炼的很多问题:年费太高、比较枯燥、不够方便等等,这个小应用让大家能够利用工作之余的小块时间进行锻炼。
小应用的试探发现了大市场,创立一家公司成了很自然的选择。通过英国Channle4的一档创业节目在2009年的12月份筹措到了10万英镑的启动资金,他们随后找到了最好的设计师、3D动画师、程序员等组建了团队。公司被命名为Fitfu,其中Fit “Fitness“(健身)的前缀,而Fu是”“Kung Fu”(功夫)的后缀。融到了天使投资,又有着良好的用户基础,一家有前途的创业公司正式诞生了。
公司成立之后,他们就开始潜心打造一个可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健身需求的应用。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开发,他们全新的健身应用Fitfu1.0版在App Store上线了,应用售价为4.99美元。与此同时,Fitfu团队还入围了硅谷顶级创业孵化器YCombinator的2011冬季学期。新产品发布了,并且公司进入了一个更大的发展舞台,春天来的似乎很快。
接下来的Fitfu进入了产品快速迭代的阶段。在第一版发布10天之后,在2010年12月17日,1.1版就上线了,主要改进了产品的性能。2011年的1月,他们进入YC进行孵化。1月18日,他们发布了公司的吉祥物,一只蓝色的奇怪而可爱的小动物。1月19日,1.2版发布,添加了更多的锻炼项目,并且增加了付费购买的锻炼课程。2月5日,1.3版发布,支持多个账号,这样家庭成员就可以一起使用这个应用进行锻炼并且分别跟踪每个人的进度了。3月11日,1.4版发布,加入了社交元素,用户可以把锻炼结果分享到Facebook,并且推荐好友来下载应用还能得到奖励。
2011年3月份从YC毕业之后,Fitfu团队离开了硅谷回到英国,YC提供的15000美元显然不能支撑团队的发展,他们的产品开始不断尝试各种商业模式。5月3日他们尝试把应用变成免费下载方式,两周的试验之后,发现这个模式不可持续。6月30日他们取消了在应用内购买内容,把所有的内容变成了随应用下载而一次获得。时间很快到了2012年。1月9日,Fitfu2.0版发布,添加了更多的社交元素和游戏元素,例如对iPhone游戏中心的支持,完成锻炼后的积分奖励制度等等。因为他们发现用户的好友越多,他的锻炼积极性会越高。这年苹果的WWDC大会上,Fitfu上了推荐榜,并且在健康类付费应用里长期保持第一名的好成绩。
一个公司要活下去,投资花完之后,就要靠产品来创造收入。可惜Fitfu的流行并没有给他们带来财政上巨大的回报。他们尝试过产品免费靠广告取得收入,也尝试了按月收费模式,可是都不成功,似乎销售应用是他们唯一的比较靠谱的收费方式了。
2012年9月10日,Fitfu的结局来的有些突然。他们决定在8天之后将应用撤下App Store,并且关闭公司。通告的下方有很多用户表示了惋惜和遗憾,而两位创始人对于这样的结局似乎也很无奈。但现实就是这样残酷。一家入不敷出的公司终究要倒闭的。而Fitfu的下载量则定格在了25万。
Fitfu身上有着令无数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羡慕的经历:有着受大量用户欢迎的产品,团队进入过YC孵化,应用获得苹果官方推介,排名进入App Store分类榜首等等。这些经历,任何一个初创团队如果能做到其中一项已经是值得炫耀的经历了,因为这些都意味着产品会流行,意味着公司会壮大。换个角度讲,如果具备如此多成功元素的可以称之为高帅富的创业公司都不能成功,那让广大的屌丝创业者情何以堪,如何看到希望呢?
简单分析一下Fitfu的经历,还是能发现一些可以参考的教训。首先,假如他们在YC毕业后选择留在硅谷,那么硅谷的风投资金应该能支持他们的免费模式,取得比25万多得多的用户,例如建立一个250万人乃至2500万人的健身社区。此外是错误的融资策略带来的,例如坚持产品收费就挡住了很多用户的使用,也给了竞争对手机会;例如放弃Android平台也使得产品不能向更多的用户扩散等等。另外,他们团队在2009、2010两年的节奏似乎有些慢,从最初的俯卧撑应用上线竟然花了将近1年时间,而从成立公司到发布Fitfu应用,又经过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浪费“的时间正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最为迅猛的两年。
Fitfu关闭之后,两位创始人又开始新了的创业旅程。希望这个故事能够给各位创业者创业之路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如果您被这个故事吓到了,那么也许创业不适合您,真正伟大的梦想是能够吓到别人的,而梦想者是不会被吓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