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名正
[摘要]目的 比较骨水泥双极式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08年2月~2012年2月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高龄股骨颈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半髋关节置换组与全髋关节置换组两组,每组54例,观察比较骨水泥双极式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 结果 全髋关节置换组的手术时间平均为(110.3±5.2)min,明显长于半髋关节置换组的(82.3±4.6)min(P < 0.05);全髋关节置换组的术中出血量平均为(427.8±58.3)mL,明显多于半髋关节置换组的(233.1±35.1)mL(P < 0.05);全髋关节置换组下地时间、并发症、疗效评定等方面与半髋关节置换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患者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采取骨水泥双极式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身体状况较差的宜采取骨水泥双极式半髋关节置换术。
[关键词] 骨水泥;双极式半髋关节置换;双极式全髋关节置换;股骨颈骨折
[中图分类号] R68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5—0025—03
Comparison of cemented bipolar hemiarthroplasty an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s
CHEN Mingzheng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Loudi City Xiangzhong Coal Hospital in Hunan Province, Loudi 417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cemented bipolar hemiarthroplasty an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s.Methods A total of 108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s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hemiarthroplasty group an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group, each had 54 cases.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 of total hip arthroplasty group was (110.3±5.2) min, and it was obviously longer than that of hemiarthroplasty group (P < 0.05). The averag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of total hip arthroplasty group was (427.8±58.3) mL, and it was obviously more than that of hemiarthroplasty group (P < 0.05). The comparison of out—of—bed time, complication and efficacy evalu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mad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Cemented bipola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should be given the priority in the case of better physical condition while cemented bipolar hemiarthroplasty should be selected when the patients had a worse physical condition.
[Key words] Bone cement; Bipolar hemiarthroplasty; Bipola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Femoral neck fracture
股骨颈骨折主要是指以髋部疼痛、腹股沟中点附近压痛和叩击痛为主要特征的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骨折,多发生于高龄人群中,尤其是在女性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容易出现骨质疏松以及髋周肌肉群的退化,一旦遭遇意外伤害,往往会导致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由于患者年龄较大,治疗以及患者的预后带来很大的困难。临床实践证明,保守治疗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随着人工髋关节材料的发展,髋关节置换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重要方法之一[1,2]。本研究选取2008年2月~2012年2月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高龄股骨颈患者108例,观察比较骨水泥双极式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2月~2012年2月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高龄股骨颈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股骨颈骨折的诊断标准,且均为首次接受股骨颈骨折治疗。排除严重的遗传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排除严重的心肾不全等脏器损伤。观察组男23例,女31例,年龄67~86岁,平均(76.3±4.1)岁,其中坠落伤32例,交通意外受伤22例,新鲜骨折36例,陈旧骨折18例。按照Garden骨折分型标准分型,Ⅲ型23例,Ⅳ型31例。患者术前合并有高血压32例,糖尿病24例,冠心病15例,其他疾病7例。患者于入院后3~7d接受手术治疗,平均(5.2±0.4)d。对照组男19例,女35例,年龄69~85岁,平均(74.7±3.8)岁,其中坠落伤29例,交通意外受伤25例,新鲜骨折35例,陈旧骨折19例。按照Garden骨折分型标准分型,Ⅱ型4例,Ⅲ型13例,Ⅳ型37例。患者术前合并有高血压27例,糖尿病18例,冠心病11例,其他疾病6例。患者于入院后3~9 d接受手术治疗,平均(5.9±0.5)d。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原因、骨折类型以及术前合并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术前准备患者入院后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心脏彩超、胸片、心电图等,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估,分析其手术耐受性,最终确定手术的可行性。对于入院前即存在合并症的患者,需要与相关科室进行会诊,对于暂时不适合接受手术的患者需要先对合并症进行治疗,待情况允许后再进行手术治疗。对于伴有感染或有潜在感染倾向的患者,术前给予抗感染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手术体位的训练,使患者增强对手术体位的耐受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患者情况允许,治疗方案确定后,择期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
1.2.2手术治疗①半髋关节置换: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侧卧位,后外侧入路,显露髋关节。于小粗隆上1.5 cm处做一切骨线,用电锯截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清理髋臼内的软组织,暴露近端股骨,从小号髓腔锉开始逐渐增大,直至髓腔锉出击股骨皮质内面且在髓腔内稳定为止。于髓腔锉上安装股骨头合适的假体,恢复股骨颈长度,检查患肢的松紧度、与另一下肢是否等长。经检查无误后,取出试放假体,选择确定的合适的假体,用骨水泥枪向骨髓腔中注射骨水泥,安放假体,敲击假体至其完全进入髓腔,完全复位,无稳定性与活动度问题后,防止引流胶管,关闭切口。②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侧卧位,后外侧入路,显露并切开髋关节囊,于屈髋内旋位将股骨头脱位,于小转子上1.5 cm处做一切骨线,用电锯截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清除髋臼内软组织,反复使用髋臼锉磨削髋臼软骨面,在尽量多的保留软骨下骨板的前提下磨尽软骨面。选择合适的髋臼假体,使用骨水泥以40°的倾斜角放置假体,使机体与髋臼完全贴合。无稳定性与活动度问题后,防止引流胶管,关闭切口。
1.2.3术后处理患者术后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给予抗感染治疗,严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术后8h开始注射低分子肝素,手术48h拔除引流胶管,按压患肢,预防深静脉血栓。卧床期间可进行适度的关节活动,术后1~2周根据恢复情况可以辅助下床活动。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地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手术时间的长短和术中出血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而术后下地时间的长短可直接反应手术效果的好坏,故选择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地时间来反映患者手术的基本情况。
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手术的疗效。Harris评分标准主要包括关节功能、疼痛、关节活动度以及畸形四个方面,分别占47分、44分、5分、4分,总分为100分。其中90~100分评价为优,80~90分为良,70~80分为中,70分以下为差。
观察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作为反应手术安全性的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比较
全髋关节置换组与半髋关节置换组患者之间手术基本情况比较结果见表1。全髋关节置换组的手术时间平均为(110.3±5.2) min,明显长于半髋关节置换组的(82.3±4.6) min(t = 4.313,P < 0.05);全髋关节置换组的术中出血量平均为(427.8±58.3) mL,明显多于半髋关节置换组的(233.1±35.1) mL(t = 5.077,P < 0.05);全髋关节置换组的下地时间平均为(7.1±1.9) d,与半髋关节置换组的(6.2±2.1) 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 = 0.825,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比较(x±s)
注:与半髋关节置换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两组患者术后疗效评定结果比较
全髋关节置换组与半髋关节置换组患者之间术后疗效评定结果见表2。全髋关节置换组Harris评分为优者21例,良7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87.50%;半髋关节置换组Harris评分优者19例,良7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为81.2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800,P > 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疗效评定结果比较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术后发生下肢静脉栓塞2例,肺部感染的1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其他并发症1例,半髋关节置换组患者术后发生下肢静脉栓塞3例,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其他并发症2例。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790,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的数量越来越多,同时,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高龄患者发生骨折后,一般需要卧床休息,由于其自身的生理机能已经处于较为低下的状态,故往往容易并发褥疮、肺炎等疾病,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过去考虑到其年龄原因,往往采取非手术治疗的方法,但是保守治疗的效果往往欠佳,而且容易引发并发症,预后差,后期容易发生股骨头坏死等情况[3—5]。近些年研究发现,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显著。
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疼痛程度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但是实验结果显示,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高于半髋关节置换组患者,手术过程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要求较高,其更适合身体状况好、手术耐受性好、不存在严重的术前并发症、术后对活动能力要求较高的患者。现代研究发现,全髋关节置换假体术后使用寿命长,出现脱位等情况的概率较低,故在患者身体情况允许的前提下,优先采取全髋关节置换[6]。半髋关节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相比较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但是半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假体松动等情况,长期使用磨损率较高,故其仅适合术前身体状况相对较差、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且对术后活动能力要求不高的患者。此外,实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下地时间、并发症以及疗效评定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说明骨水泥双极式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不存在明显差异[7],具体使用哪种术式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决定。
[参考文献]
[1]黄良勇,刘海,刘鸿飞,等. 应用骨水泥人工半髋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32例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23):45—46.
[2]曹铨,郑松,龚遂良,等. 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4):1937—1938.
[3]肖志勤. 骨水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疗效分析[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0,1(7):693—694.
[4]许军,赵玉驰,黄仁辉,等. 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J]. 临床骨科杂志,2010,13(1):43—44.
[5]廖海浪,杨文彬,王成日,等. 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在高龄股骨颈骨折重建髋关节功能中的应用[J]. 创伤外科杂志,2010,12(4):368.
[6]曾水平,陈维善,郭建中,等. 骨水泥双极式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比较[J]. 浙江医学,2007,29(7):671—672.
[7]李彦周. 半髋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5):116.
(收稿日期:2012—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