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精神生动课程气韵

2012-04-29 00:44王瑛
文教资料 2012年24期
关键词:文种越界气韵

王瑛

摘要: 应用文本是充盈生命精神和生活智慧的文种,但应用写作教学却存在教师、学生、教材与应用文相隔的现象,把活的智慧的课堂变成了知识的简单传授。那么,如何让应用写作的课堂复其生命精神充盈之本原,还其气韵生动之气象呢?作者认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应用文之生命精神本原,以生活本身为教材,改革教学模式,以教师引导、学生授课为主,用生活的方式演绎文种,并辅之以大量贴近生活内容的练习,把应用写作课不仅变成传授知识的课堂,更变成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课堂。

关键词: 应用写作生命精神气韵生动教学模式改革

应用写作与人的生命活动相联系,它本是人的生命活动中的需要和智慧的总结,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当代应用写作教学却与人的生命活动相隔,往往把本来生机勃勃灌注了生命精神的应用写作,变成了课堂枯燥的知识填充。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学生之隔,他们还是在校生,离真正需要运用应用文似乎尚有一段时间距离;二是教师之隔,任课教师多没有应用文写作实践,对应用写作课程生命精神特点缺乏认识;三是课程之隔,应用写作课程本身颇有内容琐碎、枯燥的嫌疑,不太具有亲切感,相对其他课程较难引起人们的兴趣。那么,如何变隔为不隔,让应用写作的课堂复其生命精神充盈之本原,还其气韵生动之气象呢?这是我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经常思考的问题,也是所有担任应用写作课程教学的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生命精神——应用写作课程之本原

应用文从生活中来,最后要回到生活中去。因此应用写作的课堂,自然也该充盈生活的机趣,展现出生活的温暖和亲切,生命精神正是应用文的本原,也是应用写作课程的本原。

所谓生命精神,即“从哲学的层面看,生命是一种精神(此精神,不是言其观念,而是就本体和真实而言)。中国哲学认为,这个世界是‘活的,无论是你看起来‘活的东西,还是看起来不‘活的东西,都有一种‘活的精神在。天地以‘生为精神。因为‘活,世界即联系。不‘活,世界即枯竭,生命即断流。中国人以生命概括天地的本性,天地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有生命,都具有生命形态,而且具有活力。生命是一种贯彻天地人伦的精神,一种创造的品质”[1]。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应用文,也是这天地大自然的产物,它在人的生命活动中诞生,为人的生命活动浇灌、培育,与人的生命历程息息相应,浸染了人饱满的“活”的精神,故“活”是人的生命的本性,也是应用文的本原。

应用文生命精神本原的认识,其实古已有之。曹丕《典论·论文》中曰:“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诛尚实,诗赋欲丽。”[2]所谓“雅”、“理”、“实”、“丽”等本是对人的品性的品判,但曹丕论文,却与人的精、气、神一如待之,品文一如品人,文的品性深植于人的个性气质之中。再如刘勰,其《文心雕龙·原道》开首便言:“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壁,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汉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为三才。”[3]刘勰之文,含诸种应用文。文之生命气象彰显之至矣。此为从形而上之高度,认识应用文所蕴含的生命精神。为文与为人实为一体,亲切不隔。

也有对应用文的亲切不隔持反对意见,认为其正好虚伪矫情,应该大加挞伐:文学之文,既不足观,应用之文,益复怪诞,碑铭墓志,极量称扬,读者决不见信,作者必照例为之;寻常启事,首尾恒有种种谀词;居丧者即华居美食,而哀启必欺人曰“苫块昏迷”;赠医生以匾额,不曰“术迈岐黄”,即曰“着手成春”;穷乡僻壤极小之豆腐店,其春联恒作“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此等国民应用之文学之丑陋,皆阿谀的、虚伪的、铺张的贵族古典文学阶之厉耳。[4]

陈独秀从批判贵族文学的角度,对应用文作了今天看来颇为刻薄的描述,在“五四”文化批判的精神之下,他如此言说自有其社会批判的理由。但笔者却从其描述中,看见国民对应用文之喜爱,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应用文的体贴和温暖,充满着人间烟火味。生老病死,日常营生,合那“穷乡僻壤极小之豆腐店”之主人,都喜爱用应用文来表达对他人友好的祝福,对生活的美好希望。与陈独秀同时代的朱自清,便与其不同,认为应用文应该体现“此时此地此我”,“我”的此在,“我”的生活,“我”的体验,“我”的需要。他们同时代的刘半农对应用文的比喻,也非常之亲切感人:

应用文与文学文,性质完全不同,有两个譬喻:一是应用文是家常便饭,文学文却是精美宴席;二是应用文是“无事三十里”随便走路,文学文乃是运动场上出风头的赛跑。[5]

其妙也哉:“家常便饭”之亲切具体,普天同喜;“随便走路”之逍遥自在,轻闲适意,直把应用文不隔之精髓生动道出。应用文与万千之“我”,浑融无间,“我”之生命精神与应用文之关系,可以见出一般矣。

二、气韵生动——应用写作课堂之气象

生命精神使应用文具有生生不息之“活”的根本,应用写作的课堂必然该还其本原,灌注了生命精神的课堂,也必然一扫沉闷乏味之气,气韵生动起来。

“气韵生动”是南齐谢赫在其画论《古画品录》中首次提出,本是用来品判绘画的性质。徐复观认为,气韵是该词的主体,生动修饰气韵。“谢赫的所谓气韵的观念,实皆以生气的观念为基柢”。“气韵是生命力的升华。就道家的思想而言,也可以说是生命的本质”[6]。这里借气韵生动一词,来表述应用写作教学课堂之精神及气象。具有生动气韵的课堂,是亲切不隔、具体可感的课堂,是能够激发学生生命力与应用文相知相融的课堂,是能够体现其创造力的课堂。

那么,如何在课程教学中灌注生命精神,展现生动气韵呢?一言以要之,除隔,以不隔代隔。“隔”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提出的概念,指的是词的境界与人之间存在距离,仿佛隔了一层。不隔则是二者的亲密无间。上文提到,学的主体、教的主体、教学的对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与应用文相隔的现象。要除“隔”,那就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教师修养方面,应该充分认识到应用文的生命精神本原,多在生活中体会感悟其生命气象,并亲自动手写作应用文。目前从事应用文教学的高校教师,多浸染在书斋中,与社会多少有些隔,更缺少应用文写作的实践经验,更不用说体悟其在生活中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了。所以对应用写作课程而言,做个博学多智的饱学之士显然不够,还得感悟这万象的生活与我们之关系,与应用文之关系。以生活的活力孕育的应用文,还需在生活中去体味。

教师的不隔只是一个必要的前提,一个充分的准备,关键是让学生的青春热力,与课堂亲密相融。

(一)教材的选择。

教材的选择,一要注重其著者的权威,在应用写作领域有研究的权威学者,在学理方面较他人更为深透;或在应用文应用较有权威的著者,具有深厚的应用文写作功底。二要用其较新的版本,因为应用文是与生活与时俱进的,生活的变化会引起应用文的变化,甚至会产生新的文种,新的写法。三要参看其内容是否例文较多,例文往往是生活中存在过的文章,或者是专家用心血经过深思熟虑写成,具有示范作用。比如著名学者朱孝正、陈妙云撰写的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应用写作》,经过一版再版,学理深厚,例文丰富;再如由朱悦雄、罗烈杰、杨桐编著的《公文写作教程》已经再版了五版,著者除学者外,还有日常生活就浸染在应用文中者,深知应用文之脾性。这些著作都不仅具有理论上的严肃探讨,更具有生活百味,体现应用文之生命精神。

书本不是唯一的教材,生活才是直接的动态的教材,为我们的课堂提供了无限的生趣。最直接的生活教材,是网络。现代信息技术的发达让我们可以直接在课堂上与广阔的社会生活连接,社会的呼吸可以直接牵动课堂的神经。学校网页、政府网页、社会网页都有很多应用文的实例,展现了一个单位活生生的工作和生活。本校网站、省人民政府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等都是很好的直接教材。学校网站应用文很多表述的是学生自身生活的内容,比如各种比赛的通知、讲座的海报、征文启事,考试情况通报等,与学生生活零距离的应用文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热情;后两个网站的应用文也会让学生觉得亲切,因为是本省、本国的事务,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甚至前景都有直接的关联。或点评或模仿,每一种新文种都可以在这些网站中找到或是正面或是错误的例文。错误的或者正确的,对学生学习都是一种很好的练习。

生活教材还包括学生可以接触到的红头文件、学生社团需要应用各种应用文体(如社团活动策划方案、暑假学生三下乡要撰写的调查报告等)、大街小巷的对联、广告、通知告示等我们随处可见的文种。生活教材的好处,是学生学的不仅仅是一种知识,还是生活本身,生活的态度和内容与知识的掌握合为一体,专业知识即生活,生活即专业知识。这样,应用写作的课堂与学生也就不隔了,气韵生动,充盈生命活力。

生活教材的另一个收获,是发现书本所不能发现的现象。比如文种越界现象,各种版本的教材几乎都没有提及,但实际运用中经常存在。比如广东省写作协会《关于举办广东省“自然涂杯”写作大赛的通知》(函[2010]3号),我们发现,函与通知存在使用上的越界现象。后来我们又在其他地方发现了这种越界现象。文种越界现象主要是函与其他文种的越界,大致有以下几种:(1)函与批复的越界如《国务院关于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0]24号)、《国务院关于珠江流域防洪规划的批复》(国函[2007]40号);(2)函与通知的越界,如《国务院关于发布第七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的通知》(国函[2009]15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减轻企业负担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国办函[2010]96号);(3)函与命令的越界,如《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给郑静晨同志记一等功的命令》(国函[2006]35号)、《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追授郑忠华同志“抢险救援勇士”荣誉称号的命令》(国函[2004]96号);(4)联合发文时的越界。如其中一个发文机关与主送机关的关系是上下级关系,另一个发文机关与主送机关是不相隶属关系,往往也存在函与其他文种的越界使用。对文种越界现象的分析,也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学生认为,之所以函容易出现越界现象,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表示尊重,批复、命令是下行文,但与函的混用可以让下级机关感觉亲切平等,不那么生硬;二是表示内容重要,当函不足以担当内容的重要时,不相隶属机关就会借用通知等文种以示强调。归根结底是我国特有的文化心理原因,我国的文化心理有提倡“礼”,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用平等亲切的函与其他文种混用,本质上不是公文格式的需要,而是礼仪的需要。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大胆地启用了学生主讲,学生与我共同点评的教学模式。应用写作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上理解起来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理解其含义。对理解没有难度的内容而言,学生听课就不如让他们主讲效率高。每一种文种都由不同的学生主讲,对此学生的热情非常高,他们的讲课方式花样百出,各具个性,令整个课程教学精彩纷呈。为了讲好课,他们需要通读教材,需要在网上收集个案,需要设计问题,每个人都力图展现自己最有才华的一面。我发现,他们的教学幻灯片做得非常有个性,充分体现了这个年龄段时尚、富有青春活力的特点;他们对内容的准备也很充实,他们很愿意说的一句话是:“下面我讲的内容,是书上没有的……”听课的学生也非常认真,因为他们对同学本人感兴趣,对其讲课的风格感兴趣,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挑剔和评价主讲的内容和方式,他们还需要接受教师的检验。另一个收获是,在主讲课程的同时,学生还学会了讲台上的礼仪,知道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注意穿着、行为举止和语言方式。我把传统的教学模式反转过来,改变了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模式,让课程内容与学生自身的行为等同起来,这样,课程学习就变成了他们自身的需要,变成了他们展现自己的舞台。

(三)改革练习方式

练习是检测学习效果的方式,但不应该仅仅是为了检测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素质培养。我把练习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比如计划,我要他们为自己的四年大学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生活计划,以便在需要更多自律能力的大学校园里不虚度了光阴;比如调查报告,我要求他们就他们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调查;比如讲话稿,就来一场演讲比赛……形式多样贴近他们生活的练习使兴致勃勃,以至于我近乎苛刻的要求他们也不在乎。我不允许他们行文中有错误,只要有错我就在其下划一道红线,不说明理由而且要求重写,但不记名。实际上,他们不重写我并不追究。但他们都自觉地选择了重写。有学生告诉我,应用写作是他们花了最多工夫最上心的一门课:“空余时间都在研究这门课了。”学生之所以不介意我的严厉,正是因为我的严厉是他们的所需,因为练习内容也取自他们的生活,倾注了他们的热情。学生们练习了大部分的文种,而且乐此不疲。

这样,从教材的选择、课堂授课到课后练习,所有的环节都与学生的生活浑融一体。应用写作的课堂,也是生活的舞台,源自生活的应用文,用生活的方式重新演绎,这样应用写作教学就不仅是新知的接受,而且是生活的体验和经历,蕴含生活情趣和精神,充盈生命生生不息之活力。

教学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体现生命相识相知的感动。应用文本是万千变化生活的一种智慧凝结,其教学也自有千变万化的方式,灌注生命精神的基础之上,如何使课程气韵生动呢?不同的师者在具体实践中会有不同的方式。融合其生命感悟,探索个性教学模式,创新课程和教学方法体系,应用写作教学还可以有无数活色生香的模式,值得广大教师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第一编扉页.

[2]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58-159.

[3]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1.

[4]陈独秀.文学革命论[M].胡明.陈独秀选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50.

[5]刘复.应用文之教授[M].半农杂文:第1册.上海:上海书店,1983.50.

[6]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3.

本文为2012年度华南农业大学2012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的重点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JG12020。

猜你喜欢
文种越界气韵
越界·互换·融合——中国化爵士乐的生成路线与认同政治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知止”的天堂
近代以来我国公文文种流变考述
Charm and Beauty—A Comparison of Two Aesthetic Categori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s
一日轻装范蠡舟
气韵生动 潇洒自然——柳清芬书法印象
从错用文种谈规范公文写作
阵列方向图综合中PSO算法粒子越界处理研究
风:世世代代的气韵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