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华
一、多元化的课堂学习评价
1. 巧用评价介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十分注重从多角度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使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在学习《春天的手》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制作了各类花朵、树叶、嫩草等手工作品,并介绍这些都是春天送给我们的礼物,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它们。课堂上,当孩子们表现出色或有了进步而得到这些可爱的小奖品时,个个都兴高采烈,爱不释手,更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激情。
2. 多用激励性语言。随机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能充分调动其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
(1)对学习习惯进行评价。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因此,我特别注意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给学生适当的评价,促其学习习惯的养成。例如,“你看这位同学能按照老师的要求,用手指指着每一行字仔细地阅读,多认真呀!”“学习了《画鸡蛋》一课后,你真的学会观察了。”“你学会了用目光听课,太了不起了”……每堂课都这样渗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对学习方法的评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看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需要正是学生在精神上特别需求的。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为学生创造去发现、研究、探索的平台。学生在进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会用心去倾听别人发言,用心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合作探究,从而获得新知识,这也是布鲁纳所说的“知识的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
(3)对情感态度的评价。每个人都渴望平等,学生也不例外。平等是增强情感共鸣,促使关系融洽的调和剂。倘若教师站在学生的位置听取学生的评价,那么学生在欣喜之余,更多的是一份理解与尊重,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自主性也会随之提升。如,学习《槐乡五月》一课,在教师范读课文时,可以征求性的口吻询问学生:“同学们,老师要开始朗读课文了,你们有什么要求要对老师说吗?”学生们思索片刻,都积极地举起手来回答:“我希望老师的声音能够大一些。”“老师应把对槐乡的那种热爱的感情读出来。”读完后,我询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达到你们的要求呢?”学生们纷纷回答:“老师读得很好。”“老师把襟,读成后鼻音了……”然后,我笑着对学生说:“同学们,谢谢你们,你们都表现得很棒,连一些微小之处都能留意到,老师为你们高兴。”接着,我再次朗读了一遍,这次学生听得很认真,有的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学生也热情高涨起来。可见,师生之间相互作出评价,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对合作学习的评价。既然是合作学习,就涉及到组内成员的分工问题。第一,角色分工。即小组成员按角色分工合作。通常情况下,要求每个小组成员事先在组内民主选定小组组长并布置任务,监督整个进程。其他小组成员要么作为发言人,要么扮演其他任务。角色不同,任务也有所不同。如上述案例中,可以合作小组学生在组长或是纪录员安排下分成“售货员”、“顾客1”、“顾客2”等不同的角色。当然,进行合作学习,每个成员的角色并不是唯一固定的,而是可以互换的。学生的角色不同,其发挥的能力也就不同。第二,任务分工。对于一些操作性或活动性强的内容,可结合实际情况给小组成员布置任务,如在阅读课中有些资料需要学生事先搜集的,各合作小组可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不同的搜集任务。然后统一在课堂上加以汇报。这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二、多元化的过程性学习评价
评价的根本目的旨在通过合理、有趣、科学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积极性。在我班学生的5卡评价手册中,学生可以在有趣、直观的涂色游戏中为动物穿彩衣,在这种感兴趣的游戏中分组互相评价、自我评价、综合评价,而且对评价结果不满意的学生,我还会再给他们创造机会,让孩子们进行二次或多次评价,并且找到原因,或让同学们帮助诊断、找出病因,促使学生能自己来对症下药,直到取得满意的等级。这充分体现评价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发扬优点、查找不足、张扬个性、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