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如何更好地培养出满足当前旅游信息化高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进行探索与研究。在调研出较为准确的旅游行业员工计算机应用技能需求信息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阐述;突显旅游职业院校计算机信息技术类课程的行业特色。
关键词:行业需求;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4-5845-03
“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1]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指导思想。随着旅游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加快,计算机和网络与旅游电子商务、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景区和产品的设计等也联系得更加紧密。培养学生具备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已成为旅游行业在校职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深入了解我国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与现状(行业需要什么);准确定位当前及预测将来一段时间内行业内各类岗位人才的计算机应用技能需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教什么);利用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与实践(怎样教)是该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旅游行业不同岗位层次对计算机技能需求的调研与数据分析
从旅游服务、管理、经营到旅游研究,越往上层对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越高,进行计算机课程教学,需深入了解各个旅游专业不同层次的计算机应用需求,针对具体旅游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组织课堂教学,注重各个层面的旅游专业计算机技能的培养和应用。[2]
2010年3至4月,我们分别向以下三类对象:全国各地前来本院参加总经理、部门经理和领班等各层次培训班的学员;南京金陵饭店、南京侨鸿皇冠酒店、南京古南都大酒店等多家五星级酒店不同岗位员工;本院即将去酒店、旅行社、景区景点等实习的学生,发放了《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计算机应用技能需求调查问卷(管理人员卷)》和《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计算机应用技能需求调查问卷(员工卷)》500余份。问卷主要从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两个层面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在旅游行业中各部门、岗位的需求和实际现状作相关调查。2010年10月共回收460余份问卷答卷,随即对包括管理人员自身岗位对计算机知识技能需求、管理人员对下属员工的计算机技能需求、普通员工对其自身岗位对计算机知识技能需求、普通员工计算机知识技能的学习途径这四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最终得出如下的结论:
旅游行业各岗位对计算机技能的需求中熟练灵活的办公软件操作仍占第一位;对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维护管理十分重要,紧列其后;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熟练操作使用需求非常迫切;随着旅游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利用网络资源为企业进行客户服务和销售技能需求呈明显上升。
目前旅游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并不能完全满足旅游行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教学内容有所脱节,针对性不强,教学方式也不能完全令学生满意。老师很有必要定期到行业中适度实践,了解一线需要,提升教学与需求的契合度。
旅游行业是一个十分注重员工实际操作技能的行业,员工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其能否胜任工作岗位十分重要,计算机应用水平高低对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和薪金的高低也会产生影响。
针对以上的调研结论并结合相应的学情分析,我们对本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自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进行相应调整,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节、教学评价等多方位进行了改革,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与实践。
2“发展性”的教学目标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旅游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是一门涉及面广、影响大、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的课程。本课程以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当前社会职业(侧重于旅游行业)岗位的需求为导向,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自我更新能力,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其中后续课程突出不同关业的特色需求,可分别为旅游管理信息系统、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财会电算化、网页制作等课程。[3]
具体目标包括知识技能目标、应用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和综合素质目标四个方面,如表1所示:
表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具体目标
2“契合性”、“模块化”的教学内容设计
旅游高职院校学生多为高中毕业生和少量的中职单招学生,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基本为非零起点。但所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无系统、不扎实,操作技能基础个性差异较大。大多生源为文科、艺术类学生,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般。大多学生课堂内学习态度较好,但自主学习能力一般。学习信心、学习毅力不足,易受挫。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教学任务一方面要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专业背景;另一方面注意任务的层次性,由学生自主选择,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从而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我们以当前社会职业(侧重于旅游行业)岗位的需求为导向,设计了4大教学模块,又可将其细分为8大子模块。在这4大模块中,又以11个求学及职场任务实例加以组织,使学生在完成实例任务的实践中将各知识模块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加以吸收和巩固。
3“融合式”的现代职业教学方法探索实践
本课程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适度、够用”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能熟练操作Word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Power? Point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及网络信息的搜索,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固的基础。
本课程的难点在于地区、兴趣差别等原因,新生计算机能力差别较大;中学所学计算机知识无系统、不扎实,与课程内容衔接难度较大。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针对以上的课程难点我们的解决办法,我们采用以岗位工作任务和能力需求为中心的多元化实践的设计思想来组织本课程的教学,将实践教学与旅游行业各岗位工作任务、能力需求、职业技能鉴定、综合素质相互渗透,充分整合。综合采用情境模拟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操作演示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现代教学方法,应用于旅游行业员工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的探索实践中。在此我们称之为“融合式”的现代职业教学方法。
4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践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设计了任务简介、技术分析、操作实施、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巩固训练六个环节。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我们都灵活应用情境模拟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操作演示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现代教学方法,以充分体现职业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融“教、学、做”为一体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强化学生计算机应用职业能力的培养。
5实践教学环节
我们通过课堂内、课堂外、集中实训这三个实践教学环节来保证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与灵活运用。
1)正常课堂上机实践,按照教学进度,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实践,以实例任务为线索,学生自主完成,任课教师提供辅导,辅导方式有两种:一是面对面指导、演示,而是通过多媒体软件一对一演示、指导。
2)课外上机实践,学生在正常课堂,尚不熟练的内容,通过开放实验室、本课程的精品课程网站课外解决,教师可通过网络进行答疑。
3)集中实训,让学生从实际中选择一个具体应用问题,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只给出基本要求,不给出具体题目,由学生自主选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教学评价
我们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方式来共同完成对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的教学评价,其权重各占50%。其中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学习任务、课后操作作业的完成和出勤情况;终结性评价包括集中实训完成情况、期末考试成绩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办公软件应用操作员或高级操作员)。过程性评价皆在促进学习效果;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做出结论。
7总结
通过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院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都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在工作中能有意识地灵活应用所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计算机应用的自我探索能力也大大提高,受到行业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苏教高〔2008〕16号)[Z].
[2]庄卓,龙斌.旅游与计算机侵润式教学模式与分层培养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3]刘蓉.探索具有旅游行业特色的计算机应用课程体系[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
[4]马成荣.计算机应用基础[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