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姿秀骨 俊逸脱俗

2012-04-29 20:14彭建
收藏界 2012年3期
关键词:太湖石女画家云锦

彭建

廖云锦(生卒年不详),字蕊珠,号锦云、织云女史,青浦(今属上海)人。清代著名文人袁枚的女弟子,活动于清嘉庆、道光年间。清人蒋宝龄在《墨林今话》中记载:“织云幼随父之合肥,即喜握管作花鸟,后归泗泾马氏。所居读画楼,朝夕点染,临瓯香以上诸名迹。入古,艺遂独绝。中岁嫠处,悒郁不自得,益借笔墨以抒其岑寂之抱。”从廖氏传世作品可知,她是晚清颇有成就的女画家,工绘花鸟,宗法恽寿平,不以笔墨勾勒轮廓线,直接上色点染,所画物象自然生动、脱去尘俗,于妍丽中具秀骨,笔墨间露清姿,亦兼擅山水,墨兰亦工绝,所作水仙文石,学宋人法,清韵优雅,另具一格。

这幅《丹丘彩凤图》是廖云锦传世佳作之一,纵134厘米,横65厘米,纸本设色。画面意境幽远隽永,墨笔淡雅柔和,设色清新明丽。所绘红、白两种凤仙花六株,花茎挺拔劲峭,枝叶淡绿,叶片呈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有疏刺;枝叶间花团锦簇,花瓣圆硕,宽卵形萼片间有疏短茸毛,色泽明艳,或娇红如绯颜,或粉白似雪锦,灿然多姿,傲然竞放,使人不禁想起南宋诗人杨万里笔下所咏《凤仙花》“细看金凤小花丛,费尽司花染作工。雪色白边袍色紫,更饶深浅日般红”的优雅韵致。画面正中、右侧绘突兀嶙峋的园林石—太湖石,色泽灰白,浑穆古朴,孤石成峰,呈玲珑剔透、重峦叠嶂之姿,以此衬托秀拔灿丽及生命力强盛的凤仙花,便觉情趣盎然,超凡脱俗,令人赏心悦目之时,神思悠悠。画右上题识:“丹穴文章奇化工,分将颜色眩秋风。采云一枕游仙梦,飞入蓬壶阆苑中。嘉庆乙丑夏午月初吉,织云女史写。”钤朱文“云锦”、“仙霞老人”二印。嘉庆乙丑,即公元1805年,时廖云锦约30~40岁。

此画构图布局新颖别致,笔墨工整爽隽。凤仙花神形毕肖,追求形似与神似之间,花头、翅、尾、足翘然形似凤状,妍丽俊秀,中间插以造型瑰奇的太湖石衬景。太湖石呈“瘦、皱、漏、透”之形态美,石面渲染的阴阳面丰富复杂,虽占据大幅画面,然并无喧宾夺主之弊。画法上,仿清初著名画家恽壽平的“没骨花卉”,以潇洒秀逸的用笔直接点蘸颜色敷染成画,花瓣以五彩晕染而成,花红而不艳、粉白而不俗,清丽淡雅,用笔含蓄而不见笔痕,叶片注重阴阳向背的表现,向阳一面受光部分笔轻色淡,背光部分则笔重色浓,叶片之间具有层次感,画法苍劲放逸,但又不失规矩和秀润之美,有宋代文人画之风韵。

廖云锦是一位既能山水、又精工“没骨花卉”的画艺较全面的画家。她的作品匠心独运,构物赋形独具神韵,画境清俊旷达、潇洒雅趣,给人以强烈的意境美感。其流传的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代表作《花卉图》册十开,景物形神皆备,画法工饬清秀,在技法上,继承恽格“没骨花卉法”,采用层色衬染,跳跃幅度较大,立体感效果强烈,《丹丘彩凤图》的绘景、赋色效果与此图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布白上,廖云锦喜欢折枝弯曲,形成三角形构图,很有特点,《丹丘彩凤图》中红、白凤仙花茎干交叉构形亦有此特色。因此,无论从画的运思、构形,还是技巧、敷色看,《丹丘彩凤图》都是廖氏成熟时期的精品佳构。

画格如人品,廖云锦被清代著名画家改琦(1773-1828年,字伯蕴,号香白、七芗)誉为“一豪侠女公子,生平屡散千金,不自为计”,画如心声,她的性格也决定了她的画韵,使她在同时代的女画家中出类拔萃,成为中国书画艺术史上颇具魅力的闺阁女画家。

(责编:李禹默)

猜你喜欢
太湖石女画家云锦
南京云锦
明清云锦色彩符号的探究及应用
京津冀女画家
京津冀女画家
京津冀女画家
南京云锦的故事
李卫平作品
李卫平作品
天工云锦继梦涟漪佳地
近期拍卖成交的太湖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