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湿地的再造与重建

2012-04-29 20:02刘益
科技资讯 2012年29期

刘益

摘要: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城市发展和人口膨胀却使城市湿地的面积不断减少。文章通过对城市湿地概念及意义的研究,明确城市湿地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并试图通过分析西雅图梅根奈森公园的湿地再造与重建策略,为城市湿地再造与重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城市湿地 再造与重建 梅根奈森公园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b)-0137-01

1971年,《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的签署促使人类开始关注全球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那些曾经因人类活动和城市发展丧失的重要湿地,也逐渐被再造与重建,并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1 湿地与城市湿地的概念及意义

根据《湿地公约》,湿地是指自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城市湿地则是指城市区域之内的海岸与河口、河岸、潜水湖沼、水源保护区、自然和人工池塘以及污水处理厂等具有水陆过渡性质的生态系统[1],在恢复健康的城市水循环、提供良好的动植物栖息地、调节城市区域气候以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下文以西雅图的梅根奈森公园(MagnusonPark)为例,分析其在湿地再造与重建项目中的方法与手段。

2 梅根奈森公园的湿地再造与重建

2.1湿地恢复与重建的项目背景

在欧洲人定居西雅图前,位于华盛顿湖西岸的梅根奈森公园被湿地、赤杨林和冷杉林所覆盖,是类型丰富的野生动物栖息地。19世纪80年代后,欧洲人对该地区的开发致使原有的小溪干涸,芒德湖也萎缩成小池塘。随后,美国海军基地的建设彻底改变了该地区的景观面貌,超过60%的地面被铺砌为跑道和车行道,而芒德湖则被完全填埋[2]。

直至20世纪70年代,在参议员梅根奈森(WarrenG.Magnuson)的努力下,几近成为郡县机场的海军基地才作为公园用地被保留下来。但地势平坦、土壤板结、排水不畅的现状却给公园的重建带来了不少难题。面对这一现状,西雅图公园与康乐局制定了有效的分期改造计划,力图用湿地的再造与重建修复公园的生态环境。

2.2湿地的再造与重建策略

按照梅根奈森公园的分期改造计划,二、三期改造工程是将面积约18.6万平方米的已铺砌地面转变为开放的运动场地、湿地、池塘和步行道路。设计团队通过重建地形、水体恢复和植被管理将公园南部及东部地块改造丰富的湿地群落,并结合雨水径流的管理实现华盛顿湖的保育。

2.2.1重建场地地形

公园分期改造计划将运动场地设置于公园的西部和北部,加之公园所在地区的排水方向是由西至东排入华盛顿湖,因此,公园南部成为再造湿地的最佳位置。但湿地的再造并非易事,尤其是在平均坡度仅为1%的梅根奈森公园内。在进行地质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估之后,生态学家建议通过重建场地地形,构筑湿地所需的空间结构。

依据方案,公园南部需要在维护湿地基底稳定和湿地面积的基础上,模拟旱生、沼泽、浅水、深水的湿地生境序列,并通过堤、湾、洲、岛增加湿地生境边缘。于是,设计团队在移除该区域的铺砌材料后,挖掘了数个大小、形状及深度不一的人工池塘和湿地,并将挖掘时的废弃土壤用于运动场地的平整和小山丘及台地的建造。而名为“湖岸池塘”的三期改造工程也延续了二期采用的改造方法,在临近华盛顿湖的地块挖掘了数个形态各异的池塘及湿地,创造出拥有丰富地形和地貌的区域。

2.2.2利用雨水径流作为湿地水源

数年来,周边社区和公园内的雨水径流皆是通过地下雨水管网直接排入华盛顿湖。未经处理的雨水径流不仅污染了湖水,它的流失更是导致公园内原有湿地干涸的主要原因之一。经过讨论,设计团队认为养护湿地的关键是寻求稳定的水源。因此,在参照公园地形的基础上,设计团队选定了运动场地、停车场和道路以及临近社区作为主要的湿地水源。通过铺设可渗透的人工合成草皮和合理的坡度设计将运动场地和停车场及道路的雨水径流引入湿地。而公园西侧位于高地的社区也是湿地的重要水源之一,社区内已净化的雨水通过地下管道被排进入口湿地。

2.2.3通过植被管理,再造城市湿地栖息地

海军基地的建设造成了公园内的栖息地,尤其是湿地栖息地的劣化、破碎和丧失。为再造生机盎然的湿地栖息地,公园采用了移除入侵及病害植被,引种本土植物的植被管理手段。

公园植被分析报告表明杂草和入侵植物是湿地栖息地劣化的因素之一。设计团队移除了公园内的喜马拉雅黑莓、金雀花、钻天杨、千屈菜等杂草及入侵植物,把不会发芽的枝条堆砌成为野生动物栖息场所,并用本土植物替换非本土和入侵植物。对于病害植物,则尽量在八月至次年二月之间移除和替换,避免干扰野生动物的繁殖。除了作为野生动物栖息场所之外,病害乔木还可作为水中沉树放置于湿地中,为鱼类和两栖动物创造出层次多变的栖息场所[3]。而在引种本土植物时,设计团队按照微气候和水文条件选择每个湿地的植物种类,并对其进行为期三年的跟踪养护。

3 结语

根据西雅图公园与康乐局2011年的湿地监测报告,梅根奈森公园内恢复与重建的湿地群落保持了由西至东的水流模式,维持了较高的水体覆盖率,水质也有显著改善;新植的本土植物约有80%存活;昆虫、水禽、鸟类和两栖动物的种类和种群数量有所增加。目前,梅根奈森公园四期改造工程——湿地水源保护项目正在规划设计中,预计将于2013年竣工。届时,梅根奈森公园的湿地群落将发挥更大的生态功能,为城市湿地的再造与重建提供真实可行的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吕宪国.城市湿地概念和功能及中国城市湿地保护[J].生态学杂志,2007(4):555-560.

[2] OtakInc,FinalWetlandCompensationPlanforMagnusonParkPhase2Development[R].Washington,Seattle,2007.

[3] Sheldon&AssociatesInc,VegetationTreatmenttypesbyZoneandManagementArea[R].Washington,Seattle,2001.